郝虹
【摘要】 高效課堂是所有教師的愿望,更是所有學生的期盼。因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同樣的時間,高效會使學生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更高的能力,那么應如何營造高效的課堂呢?筆者在本文中作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 英語 高效課堂 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2-063-01
一、科學的獨學是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前提
如何在小學課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呢?這就要求學生們在課前要做好獨學??茖W的獨學是提高高效課堂的前提,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使學生針對性地聽課,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科學設置獨學任務:針對那些比較簡單,容易懂的內容讓同學們自行學習,遇到難的,看不懂的就做上記號,對內容如何理解或是有什么想法就記下來。這樣讓每一位學生面對新知識之前都有一個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六年級英語Unit 5新授課之前,我讓同學們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讓同學們回家之后假扮小記者,采訪自己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家人的姓名,年齡,工作等,并制作一個表格記錄下所采訪內容,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以及表格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小對話。在每組對話后附上相應人物的照片。第二天上課時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地一邊出示照片,一邊用英語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整節(jié)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并且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經(jīng)過課前獨學,學生掃除了課堂學習的障礙,學生有了學習興趣,這節(jié)課才能學有所得,課堂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二、精彩的導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課堂導入就要想方設法抓住學生的心。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弊寣W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之一。導入的方法有多種,教師在課前要仔細斟酌,看哪一種是最佳導入法。導入的方法有:播放與本課相關的熱點視頻、歌曲導入、故事導入、新聞播報、用學生身邊的事導入等。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新授課時,我先帶領同學們演唱Color songs這首歌,這樣很自然地就把同學們帶入到顏色的世界里,讓學生們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英語課堂,同時也加強了他們對各種顏色的記憶。
三、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
我們要營造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huán)境。高效課堂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皼]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激勵善待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的心智和心靈能自由自在的放飛。
四、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對提高課堂效率很重要
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因此在設計活動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活動設計要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 活動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有層次性
通過活動所要完成的任務越容易,參加活動的人就越多,獲得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多,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厚。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所要完成的任務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3. 活動要重興趣,貼近生活
學生興趣與學習效果及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喚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 cake、bread、milk、juice等單詞和句子Would you like ___ ,please ? —Yes,please.\No, thanks.等句子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可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把教室布置成快餐店,讓學生猶如置身在快餐店里,所設計的活動都圍繞著快餐店里的顧客和服務員之間可能會發(fā)生的事情。幾乎每位學生都有去過快餐店的經(jīng)歷,而且85%的學生都喜歡吃快餐。所以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生會表現(xiàn)出很濃厚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通過親身參與活動,使其口頭表達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五、教師課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交流出經(jīng)驗,反思長智慧。教師的發(fā)展=經(jīng)驗+反思,只有經(jīng)過反思,教師的經(jīng)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chǎn)生影響。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鳴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學生喜歡的教法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2.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它們進行梳理,并做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
總之,構建高效的課堂要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去思考,去總結。所以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必須十分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自己的感情投入,想盡各種辦法,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而且要提高活動的效益,使英語課堂不但有“氣氛”,而且有“效果”,使學生不但積極“動”起來,而且在“動”中有更多收獲。讓學生在充滿激情,主動投入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語言習得,提高交際能力,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旅程。只有這樣,課堂的效率才會越來越高,學生的能力也會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