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倩
(河南省南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南陽 473000)
慢性支氣管炎是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由于汽車尾氣、工業(yè)廢氣等大量碳排放增加,致使冬春季霧霾天氣明顯增加,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我們自2011年10月—2014年4月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結合麻杏二三湯加味方治療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風寒束肺型)急性發(fā)作48例,療效較好,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96例患者均為我院內(nèi)科門診及住院病例,按就診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55~71歲;病程2~21年。對照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53~70歲;病程2~22年。兩組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均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例,±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例,±s)
組別平均年齡(歲)平均病程(年)治療組22 65.2±4.6 15.1±4.1對照組20 64.2±4.2 16.0±3.5例數(shù)48 48性別男女26 28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79年11月全國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專業(yè)會議修訂標準[1]:1)以咳嗽、咯痰為主要癥狀或伴有喘息。每年發(fā)病持續(xù)3個月,并連續(xù)2年以上。2)排除肺結核、塵肺、肺膿腫、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癥狀的其他疾病。3)喘息型符合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具有喘息癥狀,并經(jīng)?;蚨啻纬霈F(xiàn)哮鳴音。
1.2.2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風寒束肺證證候[1]。1)主癥:咳喘痰多,惡寒肢冷,痰白清稀多泡沫,痰易咳出。2)次癥:咽癢,不發(fā)熱或低熱,口不干渴,鼻塞,流清涕,尿清長,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滑。
1.3 納入標準1)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3)年齡(18±65)周歲。4)病程<3天者。
1.4 排除標準1)檢查證實,由結核、真菌、腫瘤、矽肺、刺激性氣體、過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2)并發(fā)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3)合并心血管、腎、肺、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婦女。5)過敏體質(zhì)或?qū)Χ喾N藥物過敏者。
1.5 治療方法治療組在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抗過敏等治療的同時,給予“麻杏二三湯加味方”(炙麻黃9 g,炒杏仁10 g,炙甘草6 g,葶藶子10 g,紫蘇子12 g,白芥子12 g,清半夏15 g,茯苓15 g,陳皮15 g,蜜款冬花10 g),水煎2次,共取汁800ml,早晚兩次餐后分服。對照組則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抗過敏等治療。兩組療程均為10日。
1.6 療效觀察方法
1.6.1 療效性指標1)根據(jù)癥狀分級量化評分表(表2),記錄咳嗽、咯痰、喘息、哮鳴、發(fā)熱等改善情況。2)可能相關癥狀(惡寒、發(fā)熱、口干咽痛、二便異常、氣短、乏力等)。3)相關體征(痰質(zhì)、體溫、呼吸、脈搏、舌苔、脈象、肺部聽診)。4)相關理化檢查(胸部X線檢查、血象白細胞總數(shù)及分類、根據(jù)需要檢查肺功能)。
表2 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癥狀分級量化評分表(例)
1.6.2 安全性指標1)一般性體檢項目檢查。2)血、尿、便常規(guī)檢查。3)心、肝、腎功能檢查。4)若出現(xiàn)不良反應,應詳細觀測記錄其臨床表現(xiàn)、嚴重程度、檢測指標異常、消除方法及時間等,為客觀評價安全性提供依據(jù)。
1.6.3 療效標準依據(jù)《中藥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制定。疾病療效(證候)判定標準:臨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鳴音恢復到急性發(fā)作前水平,證候積分減少≥95%,其他客觀檢查指標基本正常;顯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鳴音顯著減輕,但未恢復到急性發(fā)作前水平,證候積分減少≥70%,其他客觀檢查指標明顯改善;有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鳴音有減輕,但程度不足顯效者,證候積分減少≥30%,其他客觀檢查指標有改善;無效:咳、痰、喘癥狀及哮鳴音無改變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1個月內(nèi)仍未恢復到發(fā)作前水平,其他客觀檢查指標未見改善或反而加重。
1.7 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
2.1 兩組疾病療效比較兩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治療組97.9%,對照組95.8%,經(jīng)Ridit分析,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μ=3.463),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疾?。ㄗC候)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兩組的咳嗽、咯痰、喘息、哮鳴等評分在治療后均顯著下降,但治療組在咳嗽、喘息的治療后評分顯著低于同期對照組。見表4。
表4 兩組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例數(shù)時間咳嗽治療組48治療前2.42±0.25喘息哮鳴2.53±0.22 2.18±0.12治療后0.42±0.11*△0.85±0.12*0.50±0.15*△0.98±0.20*對照組48治療前2.39±0.20 2.21±0.16 2.50±0.17 2.15±0.19治療后1.30±0.10*0.91±0.14*1.20±0.20*1.05±0.21*咯痰2.19±0.18
2.3 不良反應治療組2例因服用中藥液溫度低,服用后胃中不適,加溫服用后1天消失;對照組未見不良反應。
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屬中醫(yī)學“咳嗽”或“咳喘”病證范疇。其在冬春季的急性發(fā)作每因感受風寒、霧霾等外邪而引發(fā)。肺主皮毛,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外邪襲表首先犯肺,致肺主宣肅失司;若外邪引動內(nèi)蘊之痰濁,痰阻氣逆,肺失宣降,從而因痰而咳,因咳而喘,咳喘并見。故該病急性發(fā)作時在臨床上常見的反復咳嗽外,還可伴有呼吸急促,氣喘痰鳴。因此治療上應以散邪祛痰宣肺為治則,總以祛邪為要。
麻杏二三湯加味方是由已故中醫(yī)學家焦樹德教授著名經(jīng)驗方麻杏二三湯中萊菔子易葶藶子化裁而來,焦老生前習用麻杏二三湯治療急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感冒咳嗽等表現(xiàn)為風寒痰盛病證者。方中炙麻黃、炒杏仁、炙甘草是三拗湯辛溫散邪、宣肺平喘;葶藶子、紫蘇子、白芥子是取三子養(yǎng)親湯降氣消痰,用葶藶子易萊菔子意在增強該方降氣消痰平喘之功,與三拗湯配合,一開一降,方中另結合燥濕化痰二陳湯之清半夏、茯苓、陳皮和化痰止咳的蜜款冬花,全方共奏宣肺平喘、降氣化痰止咳之效。在本組研究觀察中,治療組在服用“散寒平喘湯”治療后,總有效率(97.9%)雖近似于對照組(95.8%),但等級資料分析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在主要癥狀的評分結果中,兩組在治療后均有顯著下降,但治療組在咳嗽、喘息的治療后評分顯著低于同期對照組(P<0.01)。提示對于治療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風寒束肺型)急性發(fā)作,在常規(guī)治療中結合使用“散寒平喘湯”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痛苦。另一方面,本方藥物組成平淡無奇,費用低廉,患者樂于接受,非常適合在基層醫(yī)院推廣使用。
[1]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