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巧翠++++++周毅
摘 要:如何提高九年級中考復習課的效率,是中考復習時要做解決的首要問題。全面提高初中科學實驗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以解決問題為原則,優(yōu)化教法學法;以動手實驗為原則,優(yōu)化能力訓練;以簡潔明了為原則,優(yōu)化知識結構。
關鍵詞:實驗復習課 有效教學 優(yōu)化策略
我曾觀摩一節(jié)復習課,課題是《實驗室氣體的制取和凈化》。這節(jié)課的教學順序是從回憶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入手,要求學生搭建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裝置,說明設計原理;復習制取氣體反應原理和條件,思考制取氨氣的裝置;比較兩種氣體收集裝置,復習氣體性質及尾氣處理方法,復習氣體干燥和除雜的方法。教學方法采用先動手實驗,后討論匯報,最后教師評價總結。
課后選取兩道相關的試題,對上公開課的九年10班和未上過復習課的8班同時進行測試。結果如下:10班平均得分10.7分,15分以上8人,5分以下6人;8班平均得分10.1分,15分以上8人,5分以下8人。對比測試結果,個人認為,如果老師在學生實驗之后,能夠從答題技巧和答題規(guī)范等方面給予歸納,或許能夠得到實驗復習課更優(yōu)化的效果。這節(jié)課給予正在進行復習的老師們更多思考,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提高復習效率,本文就提高初中科學實驗復習課的教學有效性提幾點優(yōu)化策略。
一、以解決問題為原則,優(yōu)化教法學法
1.關注教法的選用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中考前對實驗的復習顯得特別重要,而生物實驗往往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不能都以演示實驗的方式來再現(xiàn)。復習時用問題情境的方式展示實驗過程是比較有效的。如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實驗,上新課時只讓學生知道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袋內氣體中CO2含量較高,蠟燭熄滅說明瓶中O2較少,得出結論是呼吸作用吸收了O2,產生了CO2,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會產生CO2。試題:小明疑惑種子的萌發(fā)過程可能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他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打開C裝置中的閥門,水位下降,空氣就會依次進入裝置。解答:A裝置的作用;如果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則小明的猜想是正確的;請指出C裝置的一個優(yōu)點。
A B C
本題考查學生是否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也進一步說明空氣中的CO2實際會有干擾作用。復習時引導學生對新課實驗進行改進,如果要證明CO2來自植物的呼吸作用,還要用空氣做對比實驗,加深控制變量法的設計理念。實驗復習課教學可以結合問題情境,側重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驗中圖表等情境,對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方法等進行分析,對同一類型的實驗進行歸納復習。
2.注重學法的指導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加深學生對實驗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可以應用以下的方法指導學生復習。
(1)使用口訣,幫助記憶。如取用塊狀藥品或較大的金屬應用鑷子,操作口訣為“一橫二送三慢豎?!奔磳⒃嚬埽ɑ蛉萜鳎?橫放,將藥品放入試管(或容器)口部,再把試管(或容器) 慢慢豎立起來。氣體的收集方法,選擇依據(jù)為“易溶于水排氣法,根據(jù)密度定上下,所得氣體較干燥;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氣體純度高?!?/p>
(2)歸納實驗,得出結論。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思考為什么要先通氫氣后加熱,為什么實驗完畢后不能馬上停止通入氫氣。再如濃硫酸的稀釋為什么一定要濃硫酸加入水中。經過正反的對比歸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能牢牢記住操作的方法。
二、以動手實驗為原則,優(yōu)化能力訓練
1.重現(xiàn)演示實驗,夯實基礎知識
在復習課中依然要重視創(chuàng)設新穎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能一味地用習題或“黑板實驗”來講解。課堂上通過重現(xiàn)演示實驗來復習,優(yōu)點是能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如臨時裝片的制作是七年級的實驗,重新演示制作洋蔥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的裝片,再現(xiàn)了五個步驟,分析為什么分別用清水和0.9%的生理鹽水。復習課的演示實驗過程不能只停留在激發(fā)興趣層面上,還要引發(fā)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必須把基礎知識升華, 更深入認識事物。
2.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技能復習
實驗既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復習課中不可能讓學生都重新動手進行探究實驗,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很好地解決這樣的矛盾。如讓學生復習溫度計的結構、使用方法等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節(jié)省了時間。類似的有刻度尺、秒表、電流表、電壓表等測量工具等,這樣的方式可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可視性較差的實驗,可適當利用現(xiàn)代電子技術。例如顯微鏡的使用,利用顯微鏡和攝像頭的組合,選用剛制作的臨時裝片,請學生在臺上聽指令操作,我和其他學生一起按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步驟和高倍鏡的使用步驟的指令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分別解決的問題有①對光用什么鏡?②調焦時鏡筒下降眼睛看哪里?③換用高倍鏡時,要移動物象時,裝片如何移動?④換用高倍鏡后用哪個螺旋調焦?⑤換用高倍鏡后視野怎么變化?
三、以簡潔明了為原則,優(yōu)化知識結構
1.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而夯實基礎離不開課本。中考復習時,讓學生坐下來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閱讀課本,最重要的是理解,能將課本上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講出來,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近年中考試卷的一大亮點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體現(xiàn)“學與不學不一樣,做與不做不一樣”的教學理念。試卷中多處引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討論、活動、實驗和探究等內容。如2011年中考試卷第30題的裝置圖及其立意,就是將九年級課本“青霉素作用實驗”和“探究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兩者有機整合起來,并加以適度挖掘。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綱,多開展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立足課本,落實基礎。
2.專題復習構建知識網絡
在復習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和回顧。我們要把相關的實驗通過一定的情境串聯(lián)在一起,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精煉、擴展和補充,形成知識網絡。知識網絡形成后,學生就會感到所學知識既不零碎也不復雜,而是一個彼此聯(lián)系、條理分明、綱目清晰的知識整體。
如電學實驗復習,利用一幅電路圖進行演變,從最簡單的基本電路通過增加元件的方法,分別復習歸納了電學最重要的電路和實驗。從學生實物連接電路開始,到用多媒體模擬實物連接電路的兩種方式,歸納得出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利用可調亮度的臺燈為情境重現(xiàn)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同時對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進行應用,引出電流的大小與電壓和電阻有關,回憶研究電流和電壓、電阻的關系的歐姆定律實驗;重點講解實驗時的變量控制和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如何通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來保持被測電阻的電壓不變;之后復習伏安法測電阻、測小燈泡的功率;最后歸納出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在這三個實驗的各自作用。這樣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獲得知識,并形成聯(lián)系的觀點,活躍思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吳松年.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初中地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湯淮軍.提高初中物理復習課有效性的策略[J].學生之友,2011(10).
[4]倪建宏.九年級科學總復習整體優(yōu)化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1(4).
[5]溫州中考科學試卷評析[N].溫州日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