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華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16000)
心血管超聲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申艷華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16000)
目的:探討心血管超聲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經通氣顯像、心電圖、64排螺旋CT肺血管顯像、核素肺灌注掃描等方法確診為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臨床超聲檢測資料,探討心血管超聲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結果:62例肺動脈栓塞中采用超聲方法檢測時,出現(xiàn)肺動脈內血栓直接征象的患者31例,占總數的50.00%,出現(xiàn)肺動脈收縮壓升高的28例,占總數的45.16%,出現(xiàn)右心系統(tǒng)形態(tài)改變的21例,占總數的33.87%。結論:臨床上將超聲納入肺動脈栓塞診斷中可有效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效率,該方法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靈敏性,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肺動脈栓塞;心血管;超聲;應用效果;探討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來源于靜脈系統(tǒng)/右心的內源性栓子或外源性的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循環(huán)障礙的病理生理和臨床綜合征,臨床上主要以呼吸或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障礙為主要病理特征[1]。肺栓塞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其發(fā)病率居全球第三位,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壓。而且死亡較高,每年新增病例約30-60萬,病死率較高,可達到30%以上,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能有效降低該病的死亡率。肺動脈栓塞患者往往發(fā)病較為兇險,該病的臨床癥狀特異性差,容易引起漏診、誤診而延誤患者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間。近年來,靜脈血栓形成和肺動脈栓塞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經通氣顯像、心電圖、64排螺旋CT肺血管顯像、核素肺灌注掃描等方法確診為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臨床超聲檢測資料,探討心血管超聲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62均為我院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肺動脈栓塞患者,其中男性 41例,占總數的 66.13%,女性21例,占總數的33.87%。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1.4±3.1)歲。臨床表現(xiàn)為心慌、活動后胸悶、全身乏力、咳嗽、氣短、咯血、呼吸困難等。
1.2 檢測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S5-1探頭的Philips IU22、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使用時頻率設置為2-4MHz;患者周圍血管探頭頻率設置為(4 -11)MHz和(3-12)MHz。
檢測時患者取側臥位或平臥位,經胸超聲檢查,取心尖四腔切面、左室長軸切面、劍下四腔、大動脈短軸切面及心室短軸切面,認真觀察主肺動脈、左右分支動脈及右心系統(tǒng)的形態(tài)、大小、是否存在栓子;通過頻譜多普勒觀測并記錄三尖瓣反流速度、返流量,根據測量值估測肺動脈血流速度、肺動脈壓力、加速或減速時間、右室射血前及射血時間。同時檢測患者下肢靜脈是否存在血栓、發(fā)生部位、栓塞形態(tài)及發(fā)生率。
1.3 數據處理
本研究中所有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方法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結果以P<0.05為差異顯著。
62例肺動脈栓塞中采用超聲方法檢測時,出現(xiàn)肺動脈內血栓直接征象的患者31例,占總數的50.00%,出現(xiàn)肺動脈收縮壓升高的28例,占總數的45.16%,出現(xiàn)右心系統(tǒng)形態(tài)改變的21例,占總數的33.87%(見表1)。頻譜多普勒檢測結果如下:出現(xiàn)三尖瓣反流的患者35例,通過連續(xù)多普勒測量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并根據測得的數據估算測肺動脈收縮壓(見表2)。下肢超聲檢查結果如下:62例中發(fā)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28例,其中雙下肢靜脈血栓患者5例,占總數的17.86%,髂靜脈血栓患者7例,占總數的 25.00%,單下肢靜脈血栓患者 16例,占總數的57.14%。
表1 62例肺動脈栓塞患者右心超聲測量值(mm)
表2 35例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動脈收縮壓
引起肺動脈栓塞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骨髓及脂肪栓、血栓、瘤栓、空氣栓、微生物及其他異物等,其中臨床上以肺動脈血栓栓塞發(fā)病率最高。國外學者近年來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在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中,肺動脈栓塞和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病率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壓,居第3位[3]。超聲心動圖通過檢出右心系統(tǒng)及肺動脈內血栓直接征象在診斷肺動脈栓塞中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通過檢測血流動力學改變及右心系統(tǒng)的超聲解剖等間接征象進行檢測分析以推斷出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并有助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同急性心肌梗死、室間隔穿孔、心包填塞等心血管急癥相鑒別。
肺動脈栓塞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包括胸部平片、MRI、CT、核素通氣/灌注顯像、肺動脈造影以及超聲心動圖等,這些檢測方法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作為診斷肺栓塞的"金標準"由于肺動脈造影存在極高的風險性,臨床檢查時實際能完成此項檢查的患者很少[4]。超聲心動圖便捷、快速、無創(chuàng),并可以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或急診室進行床旁檢查,在對急危重患者的診斷和病情評估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結果表明,臨床上將超聲納入肺動脈栓塞診斷中可有效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效率,該方法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靈敏性,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程顯聲.肺動脈栓塞文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2]王劍鵬,劉延玲,李靖,等.超聲在診斷肺動脈栓塞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5,14(3):202-204.
[3]展英華,黃艷艷,吳世慧,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6,14(1):61 -63.
[4]Schoepf UJ,Holzknecht N,Helmberger TK,et al.Subsegmental pulmonary emboli:improved detection with thin-collimation 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J].Radiology,2002,222:483-4901
R322.3+5
B
1009-6019(2015)09-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