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若珽 郜夢龍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體育課程改革這一新理念的教學方式的基礎和關鍵就是自主學習,這也是對學習方式的一次根本的改變。本文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安排,并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合使用,因材施教,定制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空間,使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運動興趣得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不僅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還要對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充分的發(fā)揮,使學習過程中每一個目標的設計學生們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并在輕松融洽的氛圍中進行;;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生合作學習以及探究活動的能力進行引導,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奠定以后學生自主發(fā)展的基礎。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培養(yǎng)自主學習 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體育課程改革這一新的理念帶來了三種新的體育學習方式,分別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而這其中的基礎和關鍵就是自主學習,這也是學習方式的一種根本改變。體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能夠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提高,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以前的教師教學計劃被動執(zhí)行轉變?yōu)槿缃竦闹鲃油瓿?,使學生的自尊自信和責任感得到樹立和增強。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為學生的終身學習以及畢生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知道如何進行操作,導致學生的主體作用被過于重視,而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忽視,運動技能的教學被淡化。學生想怎么學就怎么學,愛學哪些就學哪些,一切都讓學生自己來學習,這實際上是對教師的教育職能的放棄,與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不相符的。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很好的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引導,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意識,激發(fā)他們的運動興趣
對學生來說,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而學生學習行為和效果將受到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所以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及堅持體育鍛煉的前提條件,就是能夠將學生的運動興趣激發(fā)出來并促進。
(一)使學生明確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和作用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應首先對體育教學的目的性進行教育,使學生明白體育學習的目的以及對日后自己工作、學習和身體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對體育逐漸形成和發(fā)展成為一種興趣。
(二)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靈活多變的使用教學方法
需要明確的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對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充分的發(fā)揮,而且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關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競賽激勵法、區(qū)別對待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比賽法和游戲法等,使學生的運動興趣不斷被激發(fā)出來,積極性提高。
二、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應創(chuàng)造出合作、民主、平等的學習氣氛
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由以前的“以教定學”轉變成為如今的“以學定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對學生主體性加以重視的同時還能夠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的發(fā)揮,使學生能夠在合作、民主、平等的氣氛中來對知識和機能進行更好的學習。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并對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
實際的體育教學工作中應做到將主動學習和正確引導充分結合。教師們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和自主性,而且需要樹立“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種觀念。通過對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大限度調動和發(fā)揮,使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學能力得到培養(yǎng)。教師們要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的步驟、興趣以及動機,而且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教材的編制需要參照學習目標與學習動機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機被激發(fā)出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融洽相處相互配合,完成教學的目標。
(二)學習的過程以及結果都要受到重視
由于以往的評價手段十分單一,因此教師經(jīng)常是只看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并且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也只是學生有沒有學會、技術動作是不是合乎要求。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損害,而且忽視了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有其個性、追求、愛好、興趣、自我觀念以及需要等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轉變,需要做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并重,而不單單是注重結果。
三、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發(fā)展空間
對于學生,教師應做到全面的了解并關注每一個,由于學生個性以及基礎的不同,需要分層次和類別的對他們進行指導教育,使他們的學習能夠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成功。
(一)對學生動作學習的個別性加以照顧
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就是對技能的學習,由于不同的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導致其學習技能的快慢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給予他們不同的接受空間。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多進行創(chuàng)新,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增強和發(fā)揮;而針對那些學習能力差一些的學生,教師應該將他們的學習目標進行分解并成組進行合作練習,使學生能夠逐步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將會被激發(fā),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滿足感也將在活動中獲得。
(二)創(chuàng)造彈性空間進行自由活動
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出空間進行自由活動,這樣學生能夠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學習,并對集體活動中獲得不充分的內容進行補償。
總而言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對學生的主體性加以重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合作、民主、平等的學習氣氛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同時,也掌握了終身學習的方法,為他們今后能夠依然堅持體育鍛煉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鞠志偉.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深化中學體育教育改革[J].體育科學研究.2001(02).
[2] 李日超.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J].體育函授通訊.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