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榕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的努力狀態(tài)與學生的學習成效之間并非都成正比關系,而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與否,因此,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師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自我調節(jié),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對不同班級教師的做法的調查以及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以下策略比較適用。
一、課前準備學習狀態(tài)的調整——經(jīng)典誦讀與聽寫詞語
許多教師常常困惑,為什么平時三令五申強調要做好課前準備,然而學生課前準備狀態(tài)總不盡如人意:教室里依舊嘰嘰喳喳,嘻嘻哈哈,盡管有部分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品準備上課,可還有一些學生什么都沒準備。怎樣讓學生從嬉鬧狀態(tài)轉入學習準備狀態(tài)?讓全體學生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經(jīng)典誦讀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學校規(guī)定四年級誦讀的內容是宋詞,我就指定一名粉筆字寫得好的學生把要誦讀的宋詞題目寫在黑板的最上方處。在班干部的帶領下,學生一邊誦讀經(jīng)典,一邊準備學習用品,等待其他同學和教師進班上課。堅持一段時間后,多數(shù)學生已養(yǎng)成在誦讀中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三年來,學生在毫無壓力的狀態(tài)下,背誦了不少的古詩詞。
上課伊始,聽寫詞語是調整學生課前準備學習狀態(tài)的又一有效的方法。本學期,我嘗試這樣的做法:在每節(jié)語文課開始時,即在課前經(jīng)典誦讀之后,用上幾分鐘進行聽寫訓練。為了省時,我堅持每天聽寫不超過15個詞。詞語聽寫之后,用一至兩分鐘檢查訂正。一般情況下,分為自己檢查和同桌互改兩種方式,找到錯詞之后,學生當堂或者課下訂正五遍強化記憶,并圈注在書本上,以提醒自己注意。這樣,省去了課堂教學前的組織教學管理,課堂新授也順利進行,學生還提高了對生字詞的識記,學會了團結協(xié)作。
二、課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調整——勤思巧練與引導傾聽
學生在課中的學習狀態(tài)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留心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緒、狀態(tài),并及時進行調整。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引導學生勤思巧練與注意傾聽是很有效的措施。勤思考巧練筆,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關注:
第一,學習生字時動筆。自學生字,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應讓學生養(yǎng)成自學生字時手上握筆的習慣,及時畫出不認識的字,查生字表注音、拼讀;在記不牢的字詞上方標注拼音;圈出意思不懂的字、詞,查資料理解;寫一寫生字,記住字形。對于難寫的字,應提醒容易寫錯的筆畫,用紅筆標出,讓學生當場練習寫正確,并做到“行款整齊,力求美觀”。
第二,在感悟文章內容時動筆。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是讓學生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時,在“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時,隨時圈一圈、畫一畫,在有所感觸時寫一寫。二是在教師點撥、學生發(fā)言后,有所領悟時動筆,記錄下關鍵字眼。這樣的動筆,使學生上課時手腦并用,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調整學習狀態(tài),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在全國第九屆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幾乎所有的教學設計,都很注重課堂上的動筆:圈畫詞語句子,從中感受領悟,做簡單批注。如在《生命 生命》一課的教學中,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二段,想想究竟是一只怎樣的飛蛾?畫出相關詞語或者句子,在旁邊做批注。有一節(jié)課中,當學生沒感悟到位時,教師循循善誘,并把感悟到的詞寫在黑板上,要求全體學生“請你也拿起筆,把這個詞寫在書上”。
第三,在特殊句式處動筆。有些文句句式比較特殊,如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對文章的領悟會更為透徹。例如:《小英雄雨來》中就出現(xiàn)了不少的比喻句:“??!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雨來疼得直咧嘴?!薄坝陙頊喩砉饬锪锏南駰l小泥鰍,怎么也抓不住?!睘槭裁催@樣形容鬼子和雨來呢?稍一體會學生就會明白句子中的情感傾向:大家對鬼子的痛恨和對雨來的喜愛。在這樣的特殊句式處,動筆圈畫,加以批注,必然加深學生的印象,并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遷移運用,融會貫通。
第四,在文章的特殊結構處動筆?!镀咴碌奶焐健肺恼陆Y構很特殊,值得學生借鑒。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起始句“走進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簡簡單單幾個字,出現(xiàn)在段落開頭,讓文章線索一目了然?!额U和園》一課更為特殊,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點明了課文的表達順序,把這幾個句子連起來就是一段通順的話。這樣的句子讓學生用筆畫下來,在領悟文章寫法的同時,模仿著寫一寫《美麗的校園》的游覽順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如此特殊結構處動筆,引起學生注意,可以加深記憶,便于習作模仿,掌握訣竅,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
在語文課上及時動筆,既可改變過去學生“動口不動手”的現(xiàn)象,使學生具有較扎實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可以確保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意識性、穩(wěn)定性、可控性。
養(yǎng)成傾聽習慣。為了促進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在“聽”的培養(yǎng)中,力求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時,養(yǎng)成及時補充回答的習慣??梢越o學生一個約定,高高舉起小手,就能得到補充表達的機會。在課堂上養(yǎng)成動筆做筆記的習慣,學生就會注意傾聽,并積極思考。多了思考少了浮躁,課堂聽課效率就會顯著提高。
三、課后延續(xù)學習狀態(tài)的調整——自主閱讀
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每學習一篇課文無外乎要掌握相關生字新詞,熟讀或者積累相關句段,結合課后或單元訓練點完成必要的練習,拓展閱讀相關的書目。當學生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之后,就會學得明明白白,學得有方法、有重點,就能找到學習的捷徑。在“減負”之風勁吹的時候,讓學生能根據(jù)情況自己找內容學,自己反省自己的學習。把學生的作業(yè)減到最少,卻不影響學習成績。那么剩余出來的大量時間做什么呢?課外閱讀!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中年級學生“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無論對哪一個學段的學生來說,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學生若能保證每天半個小時的經(jīng)典閱讀,那么量的累積,必將引起質的變化。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