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純
(浙江海洋學(xué)院東??萍紝W(xué)院,浙江舟山316000)
論文本類型理論觀照下的漢語旅游文本功能在英譯中的再現(xiàn)
——以上海旅宣手冊翻譯為例
沈嘉純
(浙江海洋學(xué)院東??萍紝W(xué)院,浙江舟山316000)
隨著全球化及中國對外開放進程的推進,中國旅游業(yè)持續(xù)發(fā)展。但是,在實現(xiàn)提供有效旅游信息和傳播傳統(tǒng)中華文化這一目標(biāo)上,中文旅游材料的英譯遠不盡如人意。文中基于上海旅宣手冊英譯譯例的分析證實文本類型理論確能指導(dǎo)旅游翻譯實踐,使?jié)h語旅游文本的功能在其英譯本中得到再現(xiàn)。根據(jù)諾德的文本分析法,本文綜合分析案例文本,獲知該手冊內(nèi)上海景觀文本的文本類型、功能及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著重剖析在該旅宣材料的翻譯中,譯者如何運用相應(yīng)的翻譯策略處理中英旅游文本在文外因素、文內(nèi)因素上的差異,從而在譯本中再現(xiàn)原語文本的語言功能。
文本類型理論;旅游文本;翻譯;文本功能
隨著旅游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用以傳遞旅游信息、推廣旅游景點景觀的旅游翻譯文本在吸引外邦游客和傳播本土文化方面正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正如張寧所說,有效的旅游文本翻譯須既以旅游者為中心,又能體現(xiàn)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1]54但是,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上的差異[2],中英旅游文本在語言風(fēng)格、文本內(nèi)容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加上傳統(tǒng)的語言學(xué)和直譯理論僅簡單關(guān)注文本字面意思的傳達,不少中文旅游文本的功能未能在其英譯本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也就未能起到吸引外國游客,傳播本土文化的作用。因此,基于前人研究,本文將產(chǎn)生于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并一路發(fā)展而來的文本類型理論應(yīng)用于旅游文本的翻譯。在概述該理論的基礎(chǔ)上,本文以上海旅宣手冊的英譯為例,著重剖析了在文本類型理論觀照下,譯者如何通過翻譯在英譯本中再現(xiàn)旅游文本的信息、美學(xué)和召喚三大功能,達到“吸引游客、傳遞信息、傳播文化”的目的。
文本類型理論由德國學(xué)者Otto Kade提出?;贙arl Buhler和Jacobsen的研究,Katharina Reiss,Christiane Nord及Peter Newmark將該理論發(fā)展為相對成熟的翻譯理論。在其出版于20世紀(jì)70年代的著作《翻譯批評:潛力與制約》(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一書中,德國語言學(xué)家、翻譯家Reiss將語言學(xué)上的功能理論引入翻譯實踐與批評,提出了文本類型理論的概念。[3]根據(jù)文本的交際功能,Reiss將文本分為信息型(informative text)、表達型(expressive text)及召喚型文本(operative text)三類。根據(jù)語言特點,Reiss又將文本分為不同的體裁,如旅游手冊、人物傳記及廣告。Reiss強調(diào)語篇層面的對等。[4]110她將語言功能同文本類型、交際情況及翻譯方法連系起來?;赗eiss的研究,德國翻譯家Nord將文本功能分為四大類,分別為所指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呼喚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和交際功能(phatic function)。此外,他還將翻譯分為文獻型翻譯(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性翻譯(instrumental translation)。前者以原語文本的再現(xiàn)為目的,適用于表達型文本;而后者則強調(diào)原語文本功能的實現(xiàn),適用于信息型及召喚型文本。英國語言學(xué)家、翻譯家Peter Newmark深入討論了文本類型與翻譯策略之間的關(guān)系。[5]他獨創(chuàng)性地將“概念(idea)”、“含義(sense)”及“所指(reference)”與文本的“表達型(expressive)”、“信息型(informative)”及“召喚型(vocative)”功能相對應(yīng)。[6]在其著作《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Newmark提出了6種文本類型,分別為表達型(expressive)、信息型(informative)、召喚型(vocative)、美學(xué)(aesthetic)、交際型(phatic)及元語言文本(metalingual text)。[7]36其中,前三類文本為主要文本類型。此外,Newmark還提出了“語義翻譯(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際翻譯(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理論,分別用于指導(dǎo)信息型和召喚型文本的翻譯。
依據(jù)Newmark的文本類型學(xué),表達型文本(the expressive text)的目的在于表達文本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嚴肅想象類文學(xué)作品、當(dāng)局聲明、自傳、散文及私人信函”都屬于此類文本。[7]39“表達型文本的核心是撰文者的思想,是作者,是話語的發(fā)出者”。[7]39翻譯此類文本,譯者須在目的語文本中再現(xiàn)原語文本的美學(xué)形式。信息型文本(the informative text)旨在為讀者提供信息與事實,包括外部條件、言外事實和特定話題的現(xiàn)狀。參考書、操作指南、新聞報道及政府文件都是此類文本。翻譯信息型文本,譯者需在目的語文本中準(zhǔn)確、全面?zhèn)鬟_原語文本的含義與信息。召喚型文本(the vocative text)的功能在于“呼吁讀者進行思考、形成某情感或采取某行動”。[7]41廣告、宣傳勸說性語篇都是此類文本。召喚型文本以讀者和目的語文本為中心。翻譯時宜用直接的、易于理解的表達?!懊缹W(xué)文本(the aesthetic text)則通過韻律、比喻、節(jié)奏、詞句的對仗等手段來愉悅讀者的感官”。[7]42該類文本的典型包括詩歌、圣歌、兒童歌謠及五行打油詩。為有效翻譯此類文本,譯者需模仿并調(diào)整原語文本的美學(xué)形式,在目的語文本中重現(xiàn)原語文本的美學(xué)效果。
Newmark認為很少有文本是單一的表達型、信息型或召喚型文本,通常情況下,一文本兼具此三種功能,而以其中的一種為主導(dǎo)。[7]42文本類型理論的核心是譯者將文本類型與翻譯策略密切相連。也即,特定的文本類型決定了翻譯時所應(yīng)使用的策略和技巧。因此,有效識別特定文本的文本類型是翻譯的一大關(guān)鍵。
文本類型理論突破了翻譯時對于文本內(nèi)容和形式的簡單關(guān)注,卻能用于指導(dǎo)應(yīng)用型、目的性、跨文化的旅游翻譯實踐。該理論在中文旅游文本英譯中的應(yīng)用如圖1所示。
圖1 文本類型理論在旅游翻譯中的應(yīng)用模式
根據(jù)圖1所示,在文本類型理論關(guān)照下,譯者通過原語分析得出特定旅游文本的文本內(nèi)容、語篇形式、傳播媒介、目標(biāo)讀者和交際目的,從而獲知其文本功能和類型。根據(jù)某一類型文本所有的文本目的、語言特點、文體風(fēng)格等關(guān)鍵信息,譯者采取合適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以便在譯文中再現(xiàn)原文的文本功能,實現(xiàn)翻譯目的。
根據(jù)有關(guān)學(xué)者基于人文類核心期刊語料的分析,將文本類型理論應(yīng)用于旅游翻譯的研究在過去十幾年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其中,對于旅游文本的文本類型及功能的判斷不一而足。Nida認為旅游翻譯的主要功能為傳遞信息。[8]同樣,張寧提出景觀文本屬于信息類文本,其功能以傳播旅游信息為主。[1]56陳剛則認為旅游翻譯重在滿足游客的心理需求。[9]賈文波認為旅游產(chǎn)品的預(yù)期效果必須通過旅游翻譯來達成。[10]劉慧梅和楊壽康認為因其目的為激發(fā)游客游興,旅游文本主要為召喚型文本。[11]陳小慰結(jié)合了上述兩種觀點,指出景觀文本通過傳遞旅游和文化信息來吸引游客,兼具信息功能和召喚功能。[12]方夢之和毛忠明的觀點與陳小慰相同。[13]馮偉年獨創(chuàng)性地從美學(xué)角度考慮旅游材料的文本功能,將美學(xué)功能視為旅游文本功能之一。[14]陳剛提出導(dǎo)游詞文本兼具信息、表達、召喚三種功能。[15]本文認為,由于旅游文本涵蓋面廣,內(nèi)容多樣,其文本功能應(yīng)根據(jù)某一特定旅游文本的內(nèi)容和篇章特點來確定,不同的文本承載不同的功能,不能以偏概全。比如,通過原語分析,本文認為文中例舉的上海旅宣手冊文本兼具召喚、美學(xué)、信息三大功能,以召喚功能為主。
下面我們運用實例來具體分析在文本類型理論觀照下,譯者如何通過翻譯使?jié)h語旅游文本的功能在其英譯本中得到重現(xiàn)。該例為置于上海浦東機場的中英雙語旅游宣傳手冊,全系列共12本,6本英文,6本中文。該手冊由上海市旅游局出版發(fā)行,內(nèi)有中英旅游語篇共210篇,每篇字數(shù)為40到250不等。旅宣內(nèi)容涵蓋上海各式旅游景點的介紹,包括外灘江邊美景、創(chuàng)意園、周邊古鎮(zhèn)、歷史建筑、摩天大樓、博物館、名人故居、購物廣場、特色酒吧和藝術(shù)體育中心。
在文本類型理論指導(dǎo)下,此處首先將手冊上的中文旅游文本進行原語分析。為使分析科學(xué)合理,本文引入諾德的文本分析法。德國翻譯家Christiane Nord將原語文本中影響翻譯的因素分為“文外因素(extratextual factors)”和“文內(nèi)因素(intratextual factors)”。下列表1和表2分別介紹了文外因素、文內(nèi)因素的構(gòu)成和所指。
表1 文外因素與文內(nèi)因素的構(gòu)成[16]
表2 文外因素與文內(nèi)因素的所指[16]41
根據(jù)諾德的文本分析法,本文將該手冊上的中文旅游語篇的文外、文內(nèi)因素進行分析。
文外因素:該手冊由上海市旅游局出版發(fā)行。上海市旅游局將一系列景觀文本印制成旅游宣傳手冊,通過向讀者介紹上海各旅游景點的起源、特色及游覽價值而激發(fā)游客的游興。其中的中文景觀語篇,也即原語文本的讀者多為中國游客。據(jù)推測,英文景觀語篇,也即目的語文本的讀者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國內(nèi)外游客,其職業(yè)不一而足,教育及文化背景多樣。鑒于他們大體對上海及中國的語言、文化和社會背景知之不多,翻譯時常用加注、解釋等方法來消除理解障礙。該旅游文本的交際動機無外乎兩類:(1)激發(fā)游客游覽上海的興趣;(2)向游客傳播上海乃至中華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根據(jù)上述文外因素分析及前人研究,本文認為這些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召喚功能,兼具信息功能和美學(xué)功能。其召喚功能的實現(xiàn)依賴于其信息、美學(xué)功能的實現(xiàn)。三者缺一不可。
文內(nèi)因素:該手冊上的旅游語篇著重描述上海各旅游景點,包括各景點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旅游特色、文化社會特點等,旨在為游客提供有價值的旅游信息。在內(nèi)容上,中文旅游文本常引經(jīng)據(jù)典來顯示某旅游景觀的社會地位和歷史沿革,而英文旅游語篇則重在提供切實可用的信息,如旅店服務(wù)、交通設(shè)施;中文旅游文本避諱述及旅游景觀的缺陷,而英文旅游語篇卻常提及這方面內(nèi)容,突出篇章的客觀性、可信度和實用性。抓住這些不同可使譯者在翻譯時有效選擇、增刪信息,以提高譯文的質(zhì)量和有效性。此外,譯者要尤其重視文化、建筑信息的翻譯,擅用加注、解釋等方法提高此類信息的可讀性;對于境外游客不感興趣的內(nèi)容則可適當(dāng)采用概括譯、省譯等方法來翻譯或直接刪除不譯。在篇章結(jié)構(gòu)方面,中文旅游文本常采用“總—分—總”結(jié)構(gòu),將背景信息前置,重點信息后置;英文旅游文本則先敘述重要信息,再敘述次要、背景信息。中文旅游文本的銜接依靠篇章內(nèi)部連系,而英文旅游文本則依賴銜接手段將篇章連成一體。中英旅游文本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不同為:前者習(xí)慣將修飾詞用于名詞、動詞之前,句子結(jié)構(gòu)“頭重腳輕”,后者則將修飾詞置于名詞、動詞之后,句子結(jié)構(gòu)“頭輕腳重”;前者有時采用并列結(jié)構(gòu)、四字格和詩句來顯示語篇的美感,提高吸引力,而后者則慣用簡潔、直觀、易于理解的語句。但大部分中文旅游文本還是以非修辭性語句為主。本文案例上海市旅宣手冊中,雖含不少修辭性措辭用句,但總體行文還是較為樸素。關(guān)于措詞,中文旅游文本擅用華麗辭藻(包括各種修辭、四字格、平行結(jié)構(gòu)、引用)使文風(fēng)浮華鋪張,而英文旅游文本則多用直觀簡潔的詞語,文風(fēng)樸實自然。除去一些形容詞和修辭手段的使用,本文所例舉的上海市旅宣手冊用詞總體較為樸素,譯者宜在譯文中保留這一特點。
依據(jù)上述文外、文內(nèi)因素分析的結(jié)果,我們不難獲知該上海旅宣文本的功能在于使用優(yōu)美的語句向游客傳達上海市各旅游景點的特點、風(fēng)貌和服務(wù),以吸引他們前往參觀游覽。該文本主要為召喚型文本,同時又是信息型和美學(xué)文本。其召喚功能的實現(xiàn)得益于其信息和美學(xué)功能的實現(xiàn)。因此,Nord的“工具性翻譯(instrumental translation)”理論適用于該文本的翻譯。譯者在翻譯時應(yīng)以目的語讀者群為中心,注意信息傳達的準(zhǔn)確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尤其是當(dāng)中文化信息的傳遞。譯者還須注意在譯文中再現(xiàn)原文的美學(xué)特色,以吸引讀者。上文對于中英文景觀文本在內(nèi)容、篇章結(jié)構(gòu)、措詞、句子結(jié)構(gòu)和語言風(fēng)格等方面差異的總結(jié)也為譯者在翻譯時“面向目的語讀者”、“重現(xiàn)原文美學(xué)特色”指明了方向。為再現(xiàn)語篇功能,譯者需靈活使用各類翻譯方法,如:加注(addition)、解釋(explanation)、概括化(generalization)、替代(substitution)、四字格的有效翻譯(effective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style)、具體化(specification)、省略(omission)、句子重構(gòu)(sentence adaptation)等。下面,本文運用來自上海旅宣手冊當(dāng)中的翻譯實例來具體剖析譯者如何運用各翻譯方法使中文旅游文本的信息、美學(xué)和召喚三大功能在其譯文中重現(xiàn)。
(一)文本信息功能的再現(xiàn)
本文例舉的上海旅宣文本是信息型文本。其語篇功能之一為向讀者傳達正確有效的旅游信息。因此,目的語文本必須以目的語讀者的需求為中心。由于原語讀者和目的語讀者處于不同的認知環(huán)境,具有不同的語言習(xí)慣,在翻譯時,譯者需要采用諸如加注、解釋、概括化、替代等方法來處理原語信息。
例1:上海石庫門黃酒、楓涇丁蹄、豆腐干、狀元糕被譽為“楓涇四寶”,蜚聲中外,百年盛銷不衰。(選自“楓涇尋畫”)
For a culinary adventure,do try the local toothsome nibbles which include Dingti(pig feet),Doufugan(dried beancurd)and Zhuangyuangao (champion’s cake)best washed down by the local rice wine before jumping ship. (extracted from The Historic Town of Fenjing)
對于此例原文中有關(guān)中國傳統(tǒng)美食的專有名詞“黃酒”、“楓涇丁蹄”、“豆腐干”和“狀元糕”,譯者無法在英語中找到其對應(yīng)詞或?qū)?yīng)含義,這在翻譯學(xué)中屬于詞義空缺(blank of word meaning)現(xiàn)象。為解決這一問題,譯者在翻譯時采納了“加注(addition)”的翻譯方法。譯文采用“中國拼音+注釋”的技巧來分別翻譯“楓涇丁蹄”、“豆腐干”和“狀元糕”,并用“the local rice wine(當(dāng)?shù)氐拿拙疲眮硖娲包S酒”,從而掃除了文化負載詞給西方讀者造成的理解障礙,使原文的信息功能在譯文中得到再現(xiàn)。
例2:久光百貨、恒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梅龍鎮(zhèn)廣場、金鷹購物廣場,這場霓虹燈閃爍下的購物盛宴,你一定會有所收獲。(選自“南京西路”)
With luxurious department stores and plazas,it would be a great joy to go shopping there.(extracted from West Nanjing Road)
該例中的五大廣場名“久光百貨”、“恒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梅龍鎮(zhèn)廣場”、“金鷹購物廣場”為上海民眾所熟知,但很少有西方讀者知其所指。因此,譯者采用“概括化(generalization)”翻譯方法,將這些含義虛化的名詞概括翻譯為“l(fā)uxurious department stores and plazas(奢華的廣場門店)”,以使行文簡潔而易于理解。此舉使西方讀者在全面理解譯文的同時節(jié)省了閱讀時間,有效傳遞了信息。
(二)文本美學(xué)功能的再現(xiàn)
本文例舉的上海旅宣文本也是美學(xué)文本。手冊語篇以其優(yōu)美的語言帶給讀者美的享受,更易激發(fā)他們閱讀和游覽的興致。但是,由于中英文景觀文本的美學(xué)標(biāo)準(zhǔn)存在顯著不同,為在譯文中再現(xiàn)原文的美學(xué)特色,譯者需適當(dāng)調(diào)整原文的語言風(fēng)格和表達形式,以符合目的語讀者的美學(xué)情趣。比如,適當(dāng)處理中文四字格,將原文中晦澀的語句具體化等。
例3:七寶鎮(zhèn)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既有江南水鄉(xiāng)自然風(fēng)光,又有悠久人文內(nèi)涵的歷史古鎮(zhèn)。(選自“七寶”)Qibao Ancient Town is located at southwest of Shanghai and is attractive with the picturesque natural scenery,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extracted from Qibao Ancient Town)此例原文中使用“自然風(fēng)光”、“人文內(nèi)涵”和“歷史古鎮(zhèn)”三個四字格來顯示七寶古鎮(zhèn)的獨特風(fēng)貌。但由于四字格是漢語獨有的表達方式,英文中沒有這種表達法,譯文采用“形容詞+名詞”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四字格,將“自然風(fēng)光”、“人文內(nèi)涵”和“歷史古鎮(zhèn)”分別翻譯為“picturesque natural scenery(如畫的自然風(fēng)光)”、“profound culture(渾厚的文化)”和“l(fā)ong history(悠久的歷史)”,以符合英語的表達習(xí)慣。此舉妙用形容詞并使行文優(yōu)雅簡潔,迎合了西方讀者的美學(xué)品味,成功再現(xiàn)了原文的美學(xué)功能。
例4:楓涇古鎮(zhèn)景區(qū)水網(wǎng)密布,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之稱。(選自“楓涇尋畫”)
In Fenjing,gracefully arching bridges span waterways and rivulets.(extracted from TheHistoric Town of Fenjing)
該例原文使用詩句來描述楓涇古鎮(zhèn),以營造一種韻律的美。但由于詩句晦澀難懂,英文中很少用此手法來描述景點。于是,譯者將“具體化(specification)”的翻譯方法引入翻譯,將詩句“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具化成“gracefully arching bridges(布局優(yōu)雅的拱橋)”,以滿足目的語讀者對于旅游文本行文簡潔直觀的追求,實現(xiàn)了譯文的美學(xué)功能。
(三)文本召喚功能的再現(xiàn)
本文例舉的上海旅宣文本主要是召喚型文本。譯者的最終目的是在譯文中創(chuàng)造與原文等效的召喚功能。該召喚功能的實現(xiàn)依賴于文本信息和美學(xué)功能的分別實現(xiàn),也即譯文信息和美學(xué)功能的實現(xiàn)亦可被認做其召喚功能的實現(xiàn)。為達目的,譯者在翻譯中應(yīng)適當(dāng)增刪信息,調(diào)整句子、篇章結(jié)構(gòu)。
例5: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紀(jì)念館分為兩部分,一是革命歷史文物展;二是一大原址。(選自“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jì)念館”)
It is the birthplace of China Communist Party.The museum consists of two parts,namely an exhibition of revolutionary and historical relics,and the original venue of the meeting.(extracted from Site of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CP)
該例原文的首句和次句均指出該紀(jì)念館與中共建黨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意義重疊,行文不夠簡潔。因此,譯者采用“省略(omission)”的翻譯手法,將第一句省略不譯,直接將第二句譯為“It is the birthplace of China Communist Party(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使行文簡潔而易于理解。隨著信息功能和美學(xué)功能的實現(xiàn),語篇的召喚功能也在譯文中重現(xiàn)。
例6: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由......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藝術(shù)、推動中外文化交流。(選自“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
Hosted by...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attracts great art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and becomes a special stage for Chinese arts and culture promotion and cross-culture interaction.(extracted from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此例原文用三個松散的排比句來介紹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的偉大意義,有利于增強氣勢,顯示文采。但有別于意合語言漢語,作為形合語言的英語最忌諱結(jié)構(gòu)松散的句子。為克服這一困難,譯者采用“句子重構(gòu)(sentence adaptation)”的翻譯方法,用“and”和“become a stage for”這兩個銜接手段將“attract art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吸引國內(nèi)外藝術(shù)家)”,“Chinese arts and culture promotion(弘揚中國藝術(shù)文化)”及“crossculture interaction(跨文化交流)”這三方面意思連接起來,以表達“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藝術(shù)、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含義。地道的英語表達促進了理解,該文本的召喚功能隨之再現(xiàn)。
文本類型理論主張依據(jù)文本的功能與目的恰當(dāng)選擇翻譯策略。該理論以其“跨文化”和“以目的語讀者為中心”的獨特視角指導(dǎo)著蘊含豐富文化內(nèi)涵、行文優(yōu)美的旅游文本的翻譯實踐。以中英雙語的上海旅宣文本為案例,本文首先根據(jù)諾德的文本分析法對該旅宣文本進行原文分析,獲知其主要為召喚型文本,兼具信息功能和美學(xué)功能。并由此確定采用加注、解釋、概括、替代、具體化、省略、句子重構(gòu)等翻譯方法以促成上述功能在譯文中的重現(xiàn)。文中例舉也佐證了該理論指導(dǎo)模式及翻譯方法能有效促成漢語旅游文本功能在其英譯文中的再現(xiàn)。這無疑為旅游翻譯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啟發(fā)。
[1]張寧.旅游資料翻譯中的文化思考[J].中國翻譯,2000(5):54-56.
[2]賈文波.旅游翻譯不可忽視民族審美差異[J].上??萍挤g,2003(1):20-22.
[3]文軍,高曉鷹.功能翻譯理論在文學(xué)翻譯批評中的應(yīng)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3(11):48-52.
[4]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Routledge:Taylor&Francis Group,2012.
[5]朱志瑜.紐馬克的翻譯類型學(xué)[J].外國語,2006(6):51-57.
[6]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7]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Nida E.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9]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dǎo)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10]賈文波.應(yīng)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11]劉慧梅,楊壽康.從文化角度看旅游資料的英譯[J].中國翻譯,1996,5(1):11-14.
[12]陳小慰.新編實用翻譯教程[M].北京:經(jīng)濟科學(xué)出版社,2006.
[13]方夢之,毛忠明.英漢—漢英應(yīng)用翻譯綜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xué)出版社,2003.
[14]馮偉年.新編實用英漢翻譯實例評析[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
[15]陳剛.涉外導(dǎo)游詞的特點及策略[J].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2002,32(2):67-73.
[16]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New York:Rodopi B V,2005:42.
A Text Typology Approach to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Attractions
SHEN Jiachun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With the pushing forward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development.However,in fulfilling the goal of providing effective tourist information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ourist materials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The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anghai tourism promotion material conducted in this thesis proves that the Text Typology Theory is applicable to tourism translation practice for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occurrence of Chinese tourism text func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In the light of Nord’s method of text analysis,a comprehensive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case is conducted to dig out the text type,features and function of Shanghai attraction texts in the tourist brochure.On the basis of this,major attempts will be made to find out how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utilized to manage the extratextual and intratex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ourism texts in order to reproduce in the target text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text typology theory;tourism text;translation;text function
H315.9
A
1008-8318(2015)04-0060-07
2015-02-06
沈嘉純(1988-),女,浙江舟山人,助教,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