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順江
一名納粹軍官的良知
文/石順江
帕麗斯的丈夫名叫朗威,是一名曾經(jīng)在納粹部隊服役的軍官。1943年冬天,朗威休假回家。晚上洗腳的時候,朗威對妻子說道:“還是待在家里舒服,這該死的戰(zhàn)爭什么時候才能結束?如果不是……”妻子心不在焉地聽著他的絮叨,不時地點頭附和。
返回部隊剛三天,朗威就接到了部隊軍事法庭的傳單,理由是他在休假期間發(fā)表過有損希特勒的言論。根據(jù)1934年納粹政府的一項命令,凡發(fā)表不利于第三帝國的言論都是非法的,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就要被判死刑,朗威面臨滅頂之災。
1949年5月的一天,德國班貝格法院審理一起案件。坐在被告席上的竟然是朗威的妻子帕麗斯!其實,丈夫朗威當年并沒有執(zhí)行死刑,得知實情后,他將妻子告上了法庭。
原來,帕麗斯早就有了外心,為了和鄰居小伙戴恩長期廝守在一起,曾蓄謀已久,但一直找不到妥當?shù)臅r機。當聽到丈夫攻擊希特勒政府的言論后,帕麗斯豁然開竅。朗威因言獲罪,最終被判處死刑。
法庭上,帕麗斯一再辯解:“我沒有罪,為什么要對我判刑?朗威當時確實說了反動的話,我向當局反映是合法的……”法官義正詞嚴地對她說道:“你確實擁有當時法律賦予你的神圣權利——‘告密權’,你的做法符合當時的法律,朗威也是按照當時的法令判刑的,但納粹政府的法令違反了人類良知與正義感,因而它是無效的……”帕麗斯聽后沉默不語。
“告密權”是當時法律賦予的權利,但這個世界不僅僅有法律,還有良知,法律要建立在良知的基礎之上。當法律和良知沖突的時候,最高的行為準則不是法律,而是良知。這“最高的良知”就是超越法律的法律,依照違反良知的法律去做,貌似遵法,實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