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見芬
【摘要】目的:探討靜脈溶栓治療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方法,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溶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動脈再通率、溶栓達標率、血壓、脈率、尿量及不良反應。結果 兩組均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及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66.7%),P<0.05;觀察組患者動脈再通率、溶栓達標率分別為86.7%、76.7%,高于對照組(23.3%、16.7%),P<0.05;觀察組患者血壓、脈率、尿量等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溶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動脈再通率、溶栓達標率。尿激酶是常用靜脈溶栓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1-0052-01
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狀動脈持續(xù)性或急性缺血、缺氧引起,可發(fā)展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近年來,我院在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臨床診治時,將尿激酶靜脈輸注作為主要溶栓治療方法,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為進一步探討尿激酶靜脈滴注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效果及臨床安全性,本文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65~74歲,平均年齡為(69.1±5.4)歲。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69.3±5.6)歲;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68.1±5.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①初次患病者,且發(fā)病時間<10h;②年齡≤75歲;③經(jīng)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申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方法,包括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血小板治療等。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溶栓治療,應用50u尿激酶+100ml生理鹽水,在30min內(nèi)靜脈推注100u。同時,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5000U,1 次/d,連續(xù)注射3~7d。
1.3療效判定標準
1.3.1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 治療3h后血壓顯著上升,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有效:治療3h后血壓有所回升,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或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再通率=再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冠脈再通判斷標準:①溶栓治療后2~4h內(nèi)ST段下降(或接近)點位線;②給藥后短時間內(nèi)胸痛癥狀迅速緩解;③溶栓治療后2~4h內(nèi)出現(xiàn)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8.0統(tǒng)計軟件中,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和分析,數(shù)據(jù)均采用%表示,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檢驗標準為α=0.05,當P<0.05時,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效果比較
兩組均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和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66.7%),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注: X2=7.80,P=0.02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動脈再通率、溶栓達標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動脈再通率、溶栓達標率分別為86.7%、76.7%,顯著高于對照組(23.3%、16.7%),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動脈再通率、溶栓達標率比較
2.3臨床體征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指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對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壓、脈率、尿量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持續(xù)且劇烈胸骨后疼痛,可并發(fā)多種疾病,包括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權威資料顯示,在發(fā)病6h內(nèi)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時采取溶栓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1-2]。尿激酶是尿激酶(UK)是常用靜脈溶栓藥物,從健康人新鮮尿液中提取的活性蛋白質(zhì),是現(xiàn)階段使用最為廣泛的溶栓制劑。尿激酶能夠直接激發(fā)纖溶酶活性,其半衰期為15~22min,不具有抗原性。尿激酶靜脈滴注后,部分會直接滲入到患者血栓中,并激活血栓中纖維蛋白溶酶原,對血栓產(chǎn)生溶解作用。而另外一部分藥物會將循環(huán)血中纖維蛋白酶激活,并在血栓表面中發(fā)揮溶栓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均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和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靜脈推注100u尿激酶,患者溶栓治療效果顯著,總有效率達到90.0%,高于對照組(66.7%),P<0.05;觀察組患者動脈再通率、溶栓達標率、血壓、脈率、尿量等指標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權威文獻報道結果相符[3]。提示尿激酶作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藥物,能夠提高老年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具有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宋世永,王少學.農(nóng)村醫(yī)院急診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4(6):415~416.
[2]宋存峰.尿激酶靜脈溶栓與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13,10(11):106~107.
[3]任海斌,鐘永根.急性心肌梗塞6h內(nèi)溶栓與延遲溶栓的療效評價[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3,6(1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