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梅
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需要與人進行交往,而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則是在幼兒時期就應當開始的。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對幼兒的交往能力有了明確的目標引領,教師要依照指南,采用多種形式對孩子的交往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
一、見到老師問聲好,老師贊我好寶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在集體中要有歸屬感,教師也要親切地對待幼兒,讓幼兒感覺到在幼兒園是快樂的,老師是可以信任的。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首先就要從孩子與教師的關系上開始,教師要以身作則,鍛煉孩子的溝通交往能力。
比如,孩子們每天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作為幼兒教師,都會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孩子們,孩子們一來幼兒園就會看到我。很多孩子看到我都會主動和我打招呼,大聲地說一句:“老師好!”我都會微笑著回應孩子們:“孩子們好”。有時候針對不同的孩子,我還會做不同的回應,比如有的孩子穿了新衣服,我就會加一句“你今天穿了新衣服呀,真好看?!庇械暮⒆雍茉缇偷接變簣@了,我就會和孩子說:“今天你是第一個到的,真棒!”孩子們在幼兒園的一天,都是從愉快的情緒中開始的,也會感覺到老師的親近。有的時候孩子怯于和老師打招呼,看到老師就很羞澀地低頭走過,這時候我就會主動和孩子打招呼:“小超今天自己背書包啦,好棒呀!”“彤彤今天上幼兒園沒有哭,真懂事!”我總會用夸獎的語言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讓孩子們感覺到和老師說話、溝通、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老師是孩子們走進幼兒園之后,接觸最多的成人,教師應當減少孩子對成人的畏懼感,拉近老師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們感覺到幼兒園像家一樣溫暖。同時老師要多夸獎孩子的行為舉止或者言語表情。甚至孩子的外表穿著,都可以成為老師贊美的對象,孩子在贊美和表揚中,便更愿意與人進行交往。
二、見到朋友問聲好,小伙伴們樂陶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幼兒要有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的愿望,有經(jīng)常一起玩的小伙伴,與小朋友的和平相處是衡量孩子交往能力的一個標準。教師在孩子們游戲過程中,要引導孩子們一起玩耍,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
比如我在孩子們進行區(qū)域游戲過程中,組織了一場“學會尊重,學會分享”的活動,在活動中我讓每個小朋友帶上一個喜歡的玩具,并且規(guī)定只允許帶一個,如果想要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在征得對方同意之后可以和對方進行交換。在玩玩具過程中,有的小朋友就很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于是我啟發(fā)小朋友:“我們想要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該怎樣征得他們的同意呢?”有的小朋友小聲說:“說你好”,我鼓勵地說:“對了,我們要和對方說你好,然后呢?”有了我的鼓勵,小朋友大膽了很多,紛紛舉手說道:“拿玩具和對方換。”“還可以和對方小朋友一起玩?!蔽覟樾∨笥训穆斆鞔鹪捁恼疲^續(xù)鼓勵他們道:“我們和小朋友們換玩具,就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了,是吧?那么我們再一起玩,就會玩得更開心,對不對?”孩子們都點頭表示同意,之后小朋友都很禮貌地詢問是不是可以玩對方的玩具,然后將玩具進行了交換,還有幾個孩子一起玩起了過家家的游戲。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如何相處,學會了協(xié)商,學會了交換,甚至還學會了分享與合作。
三、見到家長問聲好,家長夸我有禮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要學會尊重長輩,禮貌對待長輩,幫助長輩做一些家務,對長輩有沒有禮貌,能不能主動幫助長輩和他人也成為衡量孩子交往能力的一個標準。教師在教學中,要在這方面對孩子加以引導。
比如,我在陪伴孩子離園時候,總是將孩子們帶到幼兒園門口,每個小朋友手拉著手,我們幼兒園門口有一片活動區(qū)域,孩子們可以一邊玩游戲,一邊等著家長來接。有的小朋友家長來得早一點,會和我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在走的時候,我就會讓所有小朋友一起向家長告別:“孩子們,晨晨的爸爸要帶著晨晨回家了,我們一起和他們再見,好不好?”這個時候,孩子們會很大聲說:“晨晨再見,晨晨爸爸再見?!奔词褂悬c膽怯的孩子,在看到別人都揮手再見的時候,自己也會大膽地揮手說再見。
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讓孩子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讓小朋友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情,學會尊重別人,學會珍惜勞動果實,增加他們在以后生活中的交往技能。
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學會與人接觸,學會與人交流,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群體之中,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好地適應社會。當然,教師在幼兒教學過程中,還要培養(yǎng)孩子們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們多交流、多溝通,享受交往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丹陽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