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
2015年5月17日,一則“五十年再聚首,昔日少年已白頭”的消息迅速被各大媒體紛紛轉(zhuǎn)載,一時間網(wǎng)友跟帖達上萬條。在眾多人“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之余,這則消息更是集體引發(fā)對逝去師生情、同窗情的懷念熱潮。
來一場50年的穿越
只因那七百多天的師生情
2015年3月的一天,曾經(jīng)是六五屆沈陽一中高三甲班的團支書馮振居在和其他幾位居住在沈陽的老同學聚會。馮振居突發(fā)靈感:“我們何不跟親愛的老師來一場五十年的穿越,再現(xiàn)當年老師講課、我們聽課的情景?”這個想法,讓現(xiàn)場聚會的氣氛空前熱烈起來,幾位同學連連叫好。
50年前,從沈陽師范學校畢業(yè)的楊紹箕老師走進了沈陽一中,因為對一篇古詩的精彩講析,他成了高中甲班55名同學的語文老師。楊紹箕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生的身上。擔心自己才疏學淺,在當時學生接觸文學作品并不多的年代,楊老師以超前的思維訂閱了《人民文學》《詩刊》《文藝報》等報刊雜志。
特殊年代,學生能夠得到文學的滋養(yǎng)實屬不易。因為楊老師的潛移默化,班級大多數(shù)同學熱愛文字,喜愛寫作文。楊紹箕老師對學生的作文給予認真點評,經(jīng)常鼓勵的評語滿滿一大篇,有的同學至今仍保留著當年的作文本。熊樹柏說:“老師,我多想再寫一篇作文,請您給我點評!”
畢業(yè)50年,學生們天涯海角各奔東西,許多往事早已成塵埃,緣何對楊老師的教導從來沒有忘記?對此,楊紹箕解釋,其實他只比學生大八九歲,他一直當他們是兄弟姐妹,他們是同窗情。他的學識更多來源于因同學們渴望知識的逼迫。而對同學們的多年不忘,楊老師說這是命運對他短短的執(zhí)教生涯賦予最大的幸福回報。
50年的尋找 同學們還好嗎
50年再相聚,說起來容易,真的去做,難度大極了。即使還居住在沈陽的同學,大部分也聯(lián)系不上了,何況還有全國乃至國外居住的同學呢!這個難題,交給了六五屆高三甲班班長秦桂香。秦桂香在上學期間,就被大家喊為大姐,一方面因為她為人熱情直爽,又一方面她做事情總比同齡人穩(wěn)健縝密。為此,幾位居住在沈陽的六五屆高三甲班的老同學為了這次活動成立了籌委會。當同學們把這個創(chuàng)意告訴了79歲的楊紹箕老師,老人激動得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學生們過得怎么樣?他們好嗎?其實多少年過去了,老師同樣渴望再見到當年的孩子們。于是,這位耄耋老人也加入了五十年再聚首籌委會,成了最活躍的成員之一。
在尋找六五屆高三甲班同學的過程中,籌委會的老人們經(jīng)歷了錐心之痛。經(jīng)過準確調(diào)查,確信有8位同學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十幾位同學的消息如石沉大海,怎么也找不到了。同學,還記得當年我們意氣風發(fā)的笑臉嗎?還能聽到同學們的殷殷呼喚嗎?人生在光陰的扉頁泛黃,生命在流失的歲月老去,師生情、同學情卻從沒有消失。讓我們相聚吧!籌委會的同學們向所有高三甲班的全體同學發(fā)出了邀請。
2015年5月16日,在籌委會同學的多方尋找努力下, 34位六五屆高三甲班的同學齊聚到楊紹箕老師的家里。
“老同學,你還能認得出我嗎?” 老人們互相拉著手,試圖從外貌上找出當年的影子?!岸祭狭?,頭發(fā)也白了,牙齒也掉了,乍一看根本認不出了,不過只需要一會兒,同學們當年的音容笑貌就都找到了!”
一聲問候,50年的光陰回來了
經(jīng)過兩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劃,沈陽一中六五屆高三甲班的五十年再聚首的活動,終于在2015年5月17日拉開了帷幕。這一天,恰好是六五屆高三甲班同學畢業(yè)50周年。
同樣的高三班,昨天朗朗讀書的少年們換了模樣。34位白發(fā)蒼蒼的同學整齊地坐在教室里殷殷期待。打鈴聲過,楊紹箕老師夾著備課本推門而入……同學們好!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坐!楊紹箕老師的嗓音還像當年那樣親切清澈,同學們的聲音洪亮且透著歲月的滄桑和激情。
轉(zhuǎn)過身,楊紹箕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李白的古詩。“老師的身影還如同昨天,板書還是那樣漂亮!” 34位同學齊聲跟著老師朗讀這首經(jīng)典絕句,朗朗讀書聲穿透寂靜的校園,穿越半個世紀,在這書聲中,許多人早已淚流滿面。
隨后,楊老師又領(lǐng)讀了李白和王維的兩首詩,并和前一首《孟浩然之廣陵》對照分析。課堂下面的同學難以抑制激動的情緒,一起呼喊感恩母校,感恩老師。整堂課歷時20分鐘,楊紹箕老師幾度摘下眼鏡,難以抑制巨大的幸福感。在課后的歡聚中,一位當年對老師有心結(jié)的學生淚流滿面,她當場給老師三鞠躬,壓在心里50年的堅冰被遲來的真相融化了。而楊老師同樣給自己的學生道歉。他說:“請原諒老師那時候也年輕?!?/p>
對于這次50年的聚會,熊樹柏在微信圈發(fā)文字說:“先生首次任教便是我們班,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執(zhí)教生涯,我們是他的獨生子。依先生的才氣,本可以帶出十幾個高三甲班,倘若如此,再與弟子們相會,就不會滿堂飛雪了?!?/p>
楊紹箕老師也在聚會之后,應學生之邀深情寫下:“三載同窗/五十年西東 /休說風華不再/古稀夕陽亦紅/ 執(zhí)手淚眼/相擁手足情同 /攜舞漫天霞彩 /共享遐齡此生。”
耄耋老師、古稀學生
成了微信控
沈陽一中六五屆高三甲班的全體同學誰也沒有想到此次聚會,迅速被各家媒體網(wǎng)絡(luò)平臺轉(zhuǎn)發(fā),并進入央視新聞。影響之廣甚至波及到國外。
此后,老人們成立了微信圈,同學老師都飽滿深情感念這次聚會,他們紛紛用詩一樣的語言在微信互動:“同學們,50年了,還能師生共堂,這是許多人想而不能的夢啊,讓我們珍惜,再珍惜!”
“五十年再聚首,昔日少年已白頭”,此消息被各大網(wǎng)站轉(zhuǎn)載并在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網(wǎng)友紛紛留言:“太感人了,我們什么時候也聚一聚,再去聽親愛的老師為我們上一堂課!” “如果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趴在課桌上睡著了,做了一個很長的夢,該多好!”
老人們說:“我們的活動切中當今教育時弊,沒想到,我們老了,還成為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這是我們聚會的意義所在!今后,我們再也不分開了!”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