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婉紅
課題項目: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能效專項課題“初中數(shù)學分層合作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編號:12B190)
內容提要:本文簡述了農(nóng)村普通中學新課程理念下新授課學習材料怎樣巧使用(即備課),在分組分層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教材,詳細地從四面來論述,并且每個方面都舉出實例,具體明了、通俗易懂。
關鍵詞:學習材料? 使用? 分組分層? 學生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貴在得法”,靈活、發(fā)展地運用多種學習材料有利于立足整體,優(yōu)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水平考慮,對于象我們這樣的農(nóng)村普通中學,每個班學生數(shù)學水平分了很多層次,這樣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分層次備課,我對于新授課備課有這樣的想法:要著眼于中和中下水平的學生,因為只要這批學生聽懂了,全班學生都懂了。所以下面我要從教材的調整、教學例子選取、教學道具制作和使用、練習設計(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實踐活動)四方面來講講數(shù)學學習材料怎樣巧使用,可以讓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更輕松。
在我們班上中等和中下水平的學生人數(shù)不少,如果只是我一個老師去輔導中下生和中等生,幫扶面真很有限,所以我信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發(fā)揮班上以好帶差的作用,讓學習好的學生去帶動和幫扶基礎差的學生,我把學生分成4到5人一組,組成學習小組,4人中1人學習好,2人基礎中等,1人基礎差。優(yōu)等生首先要理解知識,并且也要學會簡單明了地把知識點講解出來。
一、教材的調整,學生的學習更有條理邏輯性,學得輕松。
我們要求學生不能讀死書,我們教師也不能教死書,不能因為教材書是專家編的,就一味迷信,只字不留的按書教、按書講,不理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覺得專家的數(shù)學系統(tǒng)和教育系統(tǒng)固然全面,但在第一線使用教材的始終是我們,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考慮,進行教學。
對于新教材我還在我的兩個班中作了試驗。例如: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的教材中有個地方與以前的教材有較大的區(qū)別。新教材先講“算數(shù)平方根”后講“平方根”,以前的教材先講“平方根”后講“算數(shù)平方根”。八下新教材先講“正比例函數(shù)”后講“一次函數(shù)”,以前的教材先講“一次函數(shù)”后講“正比例函數(shù)”。對于這兩個內容我是這樣理解的,新教材是強調從實際出發(fā)來引導學生進入數(shù)學知識,但是先講“算數(shù)平方根”后講“平方根”,就缺乏“開平方”是“平方”的逆運算這一條理了;同樣的先講“正比例函數(shù)”后講“一次函數(shù)”, 就缺乏“正比例函數(shù)”是“一次函數(shù)”的特殊形式這一條理。比較教材后,我決定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作一個試驗,剛好我所教的兩個班的水平相當,所以我一個班按新教材的順序教以上的兩個內容,另一個班就按以前教材順序教,結果通過我自己的教學感覺,通過各種大、小測和與學生直接了解,根據(jù)學生的掌握程度,還是按照以前教材順序教學的條理邏輯性較強。
還有學習數(shù)學差的學生其實大部分對于教材內容不理解或者理解錯誤,教師可以把復雜的轉化為簡單的。例如: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的教材中,“有理數(shù)的加減法則”,我覺得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的描述不夠通俗易懂,不夠貼近生活,反而覺得很冗長難理解。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能理解和掌握,但是對于基礎處于中下水平的學生來說,就會接受的比較慢,甚至有的根本就理解不了。所以我教到這內容的時候我完全拋開書上的法則,不讓學生背它,只按我的法則“賺錢”表示正,“虧錢”表示負,賺多少就正多少,虧多少就負多少。在學習小組中,優(yōu)生做小老師的時候就會學會用更加簡單易懂的方法去解釋給基礎差的學生聽。
教師也可以把難理解的問題,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口訣。例如:“一次函數(shù)及其圖象”,圖象直線的方向由公式y(tǒng)=kx+b中的k來決定。我就總結可以用“八”字決來記直線的方向。當k>0時直線方向如“八”字的第一筆“/”;當k<0時直線方向如“八”字的第二筆“\”。又如當學到“冪的運算法則”時,我總結的學習口訣是“指數(shù)的運算是它本身運算對應的低一級運算”,這句話就把書上相應的所有法則總結了,并且不用學生死記硬背。如:a2a3本身相乘,指數(shù)對應低一級運算就做加法。
二、教學例子選取很關鍵,例子選恰當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
例如:上面舉的例子 “有理數(shù)的加減法則”,不但它法則的描述難理解,而且我覺得它舉的例子也較模糊,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基礎不好的學生只要一走神就蒙了,而且不深刻。我就想能否可以舉些很生活化的例子,可以讓全班的學生都能接受這個知識。因此我聯(lián)想到這里的農(nóng)村學生會幫家里賣過農(nóng)產(chǎn)品,都有買賣的經(jīng)驗,所以不妨用“賺錢”表示正,“虧錢”表示負。用一些生活上的例子來說明(-2)+(-3)=?這個等式。是“做生意第一天虧了2元,第二天虧了3元,那么這兩天一共虧了5元,由于虧為‘—,所以即為‘-5元”。這些基本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檢查學習小組學習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能夠舉一反三,用借錢表示正、還錢表示負;用贏表示正,用輸表示負。
還有就是要引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例子也不要太多、而且要簡單易懂并且數(shù)字要容易計算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上的教材中,引出“點(x,y)關于x軸對稱的點坐標為(x,-y);點(x,y)關于y軸對稱的點坐標為(-x,y)”,用了5個點分別在平面坐標系來畫從而得出上面的結論。但我覺得我的學生中基礎差的要畫完要用很多時間,接著我就只夠時間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學生練習的時間沒有了,所以就只讓學生一起畫兩個點(2,3)、(0,1)分別關于x軸y軸對稱,就讓他們分學習小組自己總結結論,這樣每個學生都容易操作,不會畫完后看得眼花繚亂。也可以節(jié)省時間讓學生進行實操。
還有就是書上的例題有的對于我們的學生過于深,我就把它改容易一點或者搭多幾個臺階,便于他們的理解,例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在初中階段很重要,講完定理后用例題說明怎樣用的時候,我就最簡單的給出兩個三角形和對應定理需要的三個條件,一下只就可以證明出來的,讓他們感覺怎樣“對應相等”和必須的三個條件;還有通過全等得對應角相等,然后同位角相等證明兩條線平行,可以不直接給證明平行,可以先讓學生證明兩個角相等。
三、教學道具制作和使用的巧,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例如:在教“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時,我用學生以前畫的圖(把平行四邊形畫成矩形)來提問學生問題“之前要求畫平行四邊形的,但把平行四邊形畫成矩形對不對?”引導學生說出“矩形是平行四邊形”。這幅圖怎樣得來的呢?是這樣的當時教的是平行四邊形,我為了讓學生熟悉圖形,在課堂上要求他們畫平行四邊形,但有一個學生把平行四邊形畫成矩形,當時我沒有說他不對,他也沒錯,但我想這幅圖正好可以用在教矩形時,這真是一個求之不得的好教具。
還有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動畫來幫我們例如:幾何畫板等。
四、練習設計(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實踐活動)要巧,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夠得著,從而得到滿足,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將學生視為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fā)展的個體,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及成功的機會。因此,設計練習時,形式要多樣,注意學生的覆蓋面,調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象我們多層次的班級,講課要面向中下學生,但練習的設計就要分層,并且學生做過的練習一定要評講。
有的教師會問按你說書上的例題,還要不要給學生講???我是這樣處理的,時間充裕的話,例題可以調過來讓他們作為練習做,因為如果不夠時間評講,學生可以看書上詳細的解題過程。
我們選擇的練習書是《數(shù)學同步導學》,這本練習很適合我們的學生用,先總結內容提要,后按照每個課時分配好練習,練習分了基礎訓練、拓展訓練、問題探索三部分,滿足各層次學生的要求。平時我設定過關題,過關題就是最基礎的題目,這一工作量很大,我就發(fā)揮小組里以好生帶差生,然后到我這里最后把關。好生在做小老師的過程中,他自己也在不斷地復習和進步,這樣子做全班學生整體有了很大的進步。
重視學生親身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積極的體驗會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需要,對學習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并從中獲得興奮和快樂,而積極的體驗建立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之上,建立在不斷的成功與進步之上。例如:學到通過測量物體的影子利用比例計算實物的高度,我就安排成一個實踐活動,設計表格練習讓學生按學習小組到室外親身去量度和計算。讓他們動手做一做,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直觀演示,以形象具體的知識為基礎,豐富感性認識,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總結出規(guī)律,就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學習材料是死的,學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我們一定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指導來使用學習材料。以上只是我結合我所教學生情況和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來的一點個人意見,希望可以與大家交流。
參考文獻:
[1]雷玲主編.好課是這樣煉成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張河源.例談數(shù)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初中數(shù)學教與學,2007(1):3~5.
[3]黃秋芳.淺談數(shù)學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初中數(shù)學教與學,200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