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成
初中地理學習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階段,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對地理知識的基礎認知,就顯得尤為重要。生活化教學是初中地理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簡單分析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面臨的困境和問題,結合實例分析生活化教學策略對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以期為地理學科研究者或地理學科教師提供借鑒與參考。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入發(fā)展,初中地理教學要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準確把握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并將其與課本教學內容以及大綱教學要求緊密結合,以此促進學生地理生活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因此,生活化教學策略有利于教師轉變初中地理教學的傳統理念,將知識本位逐漸轉變?yōu)槟芰Ρ疚?,進而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學問題分析
當前初中地理教學,在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對學生的重視程度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變。但就其發(fā)展現狀來看,依舊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其一,學生掌握的地理書本知識比較片面,對知識的英語比較欠缺。教材中提到的許多地理現象,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都難以實現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其二,教師教學手段枯燥導致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較低。地理學科被成為文科中的理科,這對于一些文科偏好的學生來說,地理學習就會產生一些困難,其中包括數字計算、公式記憶等,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地理學習的障礙。加之教師教學手段相對枯燥,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認識只能停留在一些枯燥的數字計算與公式或者理論知識記憶階段,不利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其三,教師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往往處于被動局面,即教師傳授什么,自身就接受什么。在教學過程中理應有的實踐和操作,都沒有體現出來。這些都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問題,而生活化教學恰好可以有效彌補與改善這些問題。因此如何將生活化教學更好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當中,就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
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其重要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基礎地理知識,并且通過基礎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認識大千世界,將地理知識帶入到日常生活當中,以期通過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在這一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生活化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師要找到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地理事物,與課堂教學進行結合,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例如,教師在講到“多變的天氣”這一節(jié)內容時,如果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將一年中的節(jié)氣按照順序背誦下來,那么將非常不利于學生個人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的記憶,很有可能過不了多久學生就會將從前記憶的知識遺忘。所以教師就可以進行生活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比如選擇立夏這一段時間中,某地的氣溫變化數值,然后分析該地區(qū)風向、天氣、溫度之間的變化,并且分析其中的關系。這樣就可以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學習緊密結合,更有利于學生將地理知識進行滲透。
(二)關注挖掘鄉(xiāng)土資源
實際上初中地理教學中,許多知識都是出現在人們身邊的,而這些都是可以作為重要素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開展學習的。所以教師要具備挖掘身邊鄉(xiāng)土資源的能力,豐富地理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提高學生對身邊地理事物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生活中地理事物的探究精神。例如,“水資源”這一部分知識,教師在進行講解的時候,除了要利用課本當中涉及到的一些數據和理論知識,也應該依據課本給出的分析思路,從現實角度著手,從現實中找到與書本內容相切合的現象。教師可以帶學生到當地進行水資源情況的考察,包括水資源豐富程度、水資源污染程度以及水資源有效利用率等,都可以成為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身邊鄉(xiāng)土資源挖掘的重要展現。而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到當地水資源調查工作當中,對于這些數據都有了明確的認識,所以學生從內心就會形成對是資源的節(jié)約意識以及對水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這些身邊鄉(xiāng)土資源的挖掘更有利于學生提升觀察能力,對學生個人接受初中地理知識也有所幫助。
(三)加強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
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陶行知曾說“知行合一”,所以在完整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對于學習、實踐二者皆不能忽略,且二者只有充分結合,才有利于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實踐的內容,這些可以放在課堂教學之后,也可以放在假期階段,如讓學生將自己和父母出去旅游時的照片拍攝下來,在課堂學習的時候拿來與大家分享??梢苑窒碚掌信臄z的景物,辨別當時的季節(jié),氣溫、天氣、風向是如何變化的;也可以與同學共享當時選擇的交通方式且簡單分析這一交通方式的利弊;還可以與教師探討自己去旅游的景點屬于怎樣的地貌,這一地貌具有怎樣的特點等等,這些均會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實用性,增強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
(四)地理教學為學生現實生活服務
初中地理教學最終要實現到生活的回歸,始終秉承學習內容為生活服務的理念。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或者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例如,“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太陽一天當中的變化軌跡,并持續(xù)觀察一周,每天同樣的時間點,太陽的位置是否會發(fā)生變化。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從表面看來太陽是圍繞自身自東向西轉的。但是教師也要及時地告訴學生,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所以我們自身也是圍繞太陽轉動的。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會讓學生更樂于去探究知識,對于提升地理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結束語
初中地理教學,要注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融入,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實現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水平,提升學生地理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104.
[2]陳海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與實踐反思[J].中學課程資源,2014,(10):16+18.
[3]費秋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5,(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