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語學習策略是為了使學習者在外語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學習方法。影響學習策略差異的因素有自身因素、外部因素,而內部的自身因素才是影響策略選擇和學習成效的關鍵。
【關鍵詞】外語學習 ?學習方法 ?學習成效
【課題項目】本文為四川省教育廳2014年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日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學習策略差異及學習效果分析”(項目編號:201410616039)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83-02
外語學習不單只是書本上的死記硬背的學習,而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活動,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直接受到其外語學習策略方法的影響。好的學習策略是能讓學習者更好地完成外語學習目標及任務的方法和技巧,而影響學習策略差異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自身因素:學習這社會角色,其年齡,智力,學習天賦,學習經驗,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學習者是其學習的主體,在被教學中和自主學習中都占據主導。然而國內外語教育大多是“填鴨式”,很少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弱化了學生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積極性。但語言學習光靠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堂上的教學受學校教育制度影響有其局限性,而想要真正提高外語水平還是靠學習者自身的詞匯擴展和平時對外語的使用頻率(即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其實踐性很強。從年齡方面來看,受學習者閱世經驗的影響,會有學習主動性的差異,且一般年齡大的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要比年齡小的主觀能動性更強且更有自制力,而自制力強的學生能夠更好地管理個人時間,更加有效地運用獨有的學習策略或者從別處學來的學習策略來促進學習,對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學習效果也會相對更好。其學習態(tài)度也能成為其在語言學習上的內在驅動力,態(tài)度越積極,學習效率越高;相反效率更低。但年齡越小比年齡相對較大的更容易學好外語。且不同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不同、記憶力也有差異。因此也應因人而異,尋求適合個人的學習方式。
第二,外部因素:教師是外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外語學習者大部分都不是自主獨立學習者。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能發(fā)揮引導者以及約束者的積極作用,并且采取科學、效率的課堂策略與學生充分互動,且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則使學生成為教學主體進而提高成績。教師的教學方法好壞,外語能力和外語教學能力,文化修養(yǎng),和學生互動的頻率和效率,教學經歷,教學經驗,進修程度的,對學生的責任心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外語學習水平。
第三,社會因素:國家政策,教育法規(guī),文化發(fā)展水平。如果一個國家戰(zhàn)亂人民食不果腹,那么這個國家的學習者難以在學習上有所作為;國家的政策并不偏向教育,那么人民生活的重心則難以傾向于教育;國家的教育法規(guī)不完善那么學習者也難以獲得學習的好機會;再者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低下,國家的整個教育水平將備受影響。所以,國家安定環(huán)境、積極有利的教育政策和健全的教育法規(guī),再加以高水平的文化發(fā)展水平作為基礎,國家的學習者也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則更有利于知識文化的積累。對語言學習來說,社會因素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但是在以上影響學習策略的因素中學習者自身因素占主導地位,因為在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外因大都只是起積極或消極的推動作用,內因則起決定作用,而這些內因主要包括:一是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影響學習效率,積極地管理運用好時間,獨立地參與而不是被參與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認真聽課思考問題并且不玩手機不走神不聊天等良好自制,踴躍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按時按量認真復習預習,獨立認真完成作業(yè),是判斷一個人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基準。二是外語學習者要對其學習的外語以及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科學抱有熱情,才能持續(xù)下去不會荒廢,學習成績才會提高。三是外語學習者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歸納總結出相應有效的學習計劃。語言是一門需要實踐的學科,要勇于在生活中實踐。不要怕說錯話而被人諷刺或嘲笑,更要積極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錯誤。四是學習外語必須要有信心。沒有信心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不能三分鐘熱度,沒有持久堅持下去的自信和信念。人的心境易善變,要堅定自己要學好外語的立場,不要隨意動搖,自信和自律和責任感使命感造就一個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學習外語要充滿競爭性,在學習中不單只滿足于自己現(xiàn)階段學習得到的成果,更要多與朋友同學對比,要有不服輸?shù)膭拧?/p>
學習語言時不要單獨針對某種語言,因為世界上語言雖然相互區(qū)別但也相互聯(lián)系。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不是被孤立的,語言在歷史的變遷中會因為各種途徑而在各國中得到交流。強勢地位國家輸出語言詞匯,弱勢地位的國家接受語言詞匯。古代中國是文明古國之就曾直向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輸出語言,至今日本大多用漢字其造字也多借鑒漢字。如果想要學習日語,一種比較便利的途徑就是先掌握漢字詞的讀音映射關系,然后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日語中漢字詞。在語言學習方面可以尋找自身母語和所學習語言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加以對比記憶,既能在語言學習中增添樂趣,也能在樂趣中加深記憶,從而更好地學習外語。
語言學習重在學習者自身,沒有良好的動力,沒有強烈的信心,沒有足夠的毅力是不能夠在語言學習的道路上長久走下去的。通過對語言學習策略的學習的過程和學習實踐中,應該去認識學習外語過程中還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的糾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起到其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外語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2]約翰遜,外語學習與教學導論[M].田貴森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簡介:
余璐(1994.08-),女,四川德陽人,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在讀,日語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