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聲樂教學是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課程,同時也是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對象。面臨新的時代沖擊,高校聲樂教育者們也開始了新的思考:在這一形勢下,究竟應該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圍繞高校聲樂教學的“恒”與“變”展開了具體的分析,希望對于高校聲樂課程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高能夠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 恒與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聲樂文化的重視程度和喜愛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作為聲樂教學作為高校綜合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發(fā)展及其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論述中,筆者結合自身已有經(jīng)驗,結合相關專業(yè)資料,圍繞高校聲樂的恒與變展開論述。
一、高校聲樂“恒”與“變”的解讀
從前文論述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聲樂文化在整個社會文化事業(yè)及群眾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從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雖然有著很多發(fā)展的機遇,但是同樣面臨著巨大而艱難的挑戰(zhàn)。機遇是:聲樂人才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多,學生的“用武之地”會越來越多;而挑戰(zhàn)則是:聲樂教學是較為傳統(tǒng)而沉淀的文化課程,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情況下,人們對聲樂的敏感程度和鑒賞能力卻每況愈下。基于此,作為文化課程的聲樂教學來說,要想發(fā)展,必須留存好屬于自己原汁原味的東西,又必須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不斷根據(jù)市場的需求適當?shù)倪M行調整,“恒”與“變”成為聲樂教育領域熱議的話題。
(一)堅定文化理念的核心,堅定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高校聲樂教學的“恒”與“變”必然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內容,即繼承和割舍。作為“恒”的內容來說,一定是留存聲樂文化及聲樂教學精髓的核心和理念,發(fā)揚聲樂的魅力,讓聲樂這一藝術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下去。因此,在今后高校聲樂教學中,一定要深度挖掘聲樂教學內在的“血液”,通過細水長流,深入淺出,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曲譜中去閱讀人文精神,解讀歷史歲月,掌握樂理對情感的表達。簡單說來就是:高校聲樂教學不單單是為了教會學生這門技巧和藝術技能,更多的是要教會學生利用這些技巧和技能去傳播和發(fā)散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包括學生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或者是當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和世界觀,只有這樣,才能讓聲樂文化及聲樂藝術更具生命力、活力和感染力,才能真正實現(xiàn)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的目的。
(二)變通教學方式,緊跟時代潮流
在傳統(tǒng)高校聲樂教學中,我們部分聲樂教學者們可能存在一個較為嚴重的誤區(qū):即認為利用現(xiàn)代手段和方式展開聲樂教學是對這門藝術的褻瀆。信息時代的來臨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是提高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效率,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分析的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看似高效的途徑其實大大降低了我們對信息的接受度和敏感度。我們心靈的容量其實是有限的,信息爆炸的到來,嚴重阻礙了我們對有效信息的獲取,大腦對信息始終處于較為疲乏的狀態(tài)。因此,作為高校聲樂教學來說,堅守文化理念核心,堅定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出發(fā)點的確是好的,但是依然必須結合市場需求,緊跟時代潮流,對教學方式及途徑進行變更,適應學生信息獲取途徑的變化和調整,尋找學生更能接受以及學生接受效率更高的方式來進行。
二、高校聲樂教學變革的主要內容
新的時代形勢下,高校聲樂教學內容及教學途徑的變革是必然的。結合現(xiàn)階段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建議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應用
聲樂教學中,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依靠的是教師的“言傳身教”,但是新的形勢下,依然要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途徑。多媒體軟件是一種較為全面的教學輔助工作,在學習氛圍營造以及學生興趣激發(fā)等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與價值。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播放一些聲樂練習曲目,規(guī)范學生的聲帶發(fā)音;小組聲樂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一些聲樂表演或演唱的視頻作為教學的導入。
(二)教學內容的更新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新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格被創(chuàng)造出來。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這些新的音樂作品進行適當調整,將它們變成教學的主要內容,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在引入這一內容之后,教師還可以進行時間限定,給予學生部分自學時間,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通訊工具的群組功能對學生喜歡的風格及曲目進行了解,然后綜合大家的愛好傾向,選擇與學生興趣及教學目標契合度較高的練習曲目,在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同時,還能有效活躍教學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
(三)合理開展聲樂實踐教學
聲樂藝術實踐課教學,主要是通過聲樂觀摩,如觀看聲樂教學錄像、名曲欣賞或是名家聲樂講座等,讓學生融入到聲樂藝術氛圍中,直觀地感受聲樂演唱及表演的藝術魅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指導他們進行歌唱技能的提升訓練。在這一模式中,教師一改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枯燥與乏味,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大的學習空間,任學生自由馳騁的同時,能通過環(huán)境和氛圍的導入作用,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滲透。此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我們還應堅持通過舞臺藝術實踐,幫助學生去獲得舞臺經(jīng)驗,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舞臺歌唱表演能力,逐步掌握教授聲樂的基本方法和訓練手段。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在時代發(fā)展過程中,高校聲樂教學也是一個不斷“揚長避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希望聲樂教育工作者們能夠發(fā)揮應有的領導與組織作用,不斷進行“新”的摸索與探究,為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學生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建國,李勤.高校聲樂教學的“恒”與“變”[J].音樂研究,2010,(05).
[2]陳曉.高校聲樂教學的“恒”與“變”[J].音樂大觀,2012,(02).
[3]孫興友.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思考[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凌敏潔.基于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下的高校聲樂教學[J].北方音樂,2014,(07).
[5]沈思,朱琨.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音樂大觀,2014,(07).
作者簡介:
張紅漫,鞍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