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佰英
【摘要】閱讀是一個人個體生命的擴展,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提供適合其閱讀的讀物,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促進孩子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課外閱讀 拓展 語文教學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給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氣象。特別是閱讀教學的課堂,更是風起云涌,推陳出新。尤其是農村學生,平時他們閱讀的材料較少,如何搞好他們的閱讀,是我們很多語文教師一直苦苦思索的話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拙見。
一、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真心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
在當前社會現實環(huán)境下,教學質量仍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社會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標準,于是,很多的教師便自覺不自覺地疏遠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繼續(xù)死摳課本。但是,課外閱讀難道就一定是分數的累贅嗎?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難道不能雙贏嗎?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精辟地指出:“如果學生什么書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因此,要真正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首先要求教師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投身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 不要為了單純的分數,為了固定的教學內容而犧牲學生的其它方便能力的提升。積極為學生選材,尤其利用課余時間多與農村學生交談,讓他們多用課余時間積極培養(yǎng)閱讀習慣,多讀書,讀好書。
二、立足課本,由此及彼,積極拓展農村學生閱讀能力
拓展延伸是針對教材的和課堂教學而言的,離開了教材就無所謂課內外銜接,也就談不上向課外延伸。葉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論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師就必須用好。語文課外延伸必須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那么,我們該確定什么樣的延伸角度?又該向哪個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中的“此”與“彼”又是什么呢?關鍵在于教師在鉆研教材過程中要精心選點、設點,使要拓展的面與課文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以及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實施。不妨從情節(jié)、主題、作家、文體四個角度著手。 從情節(jié)角度中延伸 可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的延伸,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在學習《丑小鴨》一課后,讓學生想象“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后會做些什么?或者會遇到什么事?” 這時學生紛紛展開了想象,有的學生說,丑小鴨回到了他剛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驚訝,丑小鴨寬宏大量,原諒了他們,他們也很慚愧,并向丑小鴨保證以后要善待任何人。從此,丑小鴨和鴨媽媽、伙伴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學生說,丑小鴨遇見了與他小時候有同樣遭遇的丑小雞。這時的丑小雞十分沮喪,丑小鴨把自己的故事告訴了丑小雞,鼓勵丑小雞鼓起勇氣頑強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獲得幸福的,并陪伴著丑小雞。最后,丑小雞也長成了美麗的大公雞……。 這種“續(xù)編”活動,實際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有機延伸,可以啟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發(fā)展,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課外閱讀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拓展延伸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因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最終必須超越課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任何離開課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為了拓展,將課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卻沒了原則和規(guī)矩;為了創(chuàng)新,囫圇吞棗學習課內知識,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卻多了幾分浮艷。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教學之本,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才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拓展延伸是為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讓內容為拓展延伸服務。正如于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fā)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彼栽趯φn文拓展延伸時,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緊扣文本,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同時,拓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包含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知識積累、學生能力發(fā)展水平、地區(qū)差別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此,拓展延伸時教師應注意照顧學生個性差異,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多設置一些難度各異的學習內容,多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以供學生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立足課堂實際,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否則,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過是一種表演或作秀,比作一只“繡花枕頭”恐怕并不為過。
四、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恒
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yǎng)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古人云:“文貴自得,書忌耳傳。”著名文學詩人郁達夫年輕時每天在閱覽室就要看五個小時以上的書,為他在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給學生規(guī)定,每天至少讀半個小時的書。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其次我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fā)現學生中由于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語文學科的社會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應當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把課內教學和課外拓展融成一個整體。把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在課外得到有效的鞏固和應用。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更加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只有學生閱讀面廣了,才能更好地搞好學習,更加有利于我們的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劉云生 《廣泛開展研究性閱讀》載于《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1年第7期
[2]呂茂 君.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J].讀與寫,2007,(6):106.
[3]朱安平;國外開展課外閱讀給我們的啟示[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