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嬌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4-0139-0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積木,圖形卡片,各種形狀的包裝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出示各種圖形的畫面。)
師:同學們,在老師這里有一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么嗎?(把圖形組合成機器貓)
今天,機器貓想和同學們一起來上課,你們愿意嗎?機器貓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嗎?想玩嗎?
二、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1.師:每一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積木,現(xiàn)在,大家就一塊玩一玩吧!
(分小組活動)
2.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先玩到這里吧。老師有個建議,能不能把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放好呢?
3.師:請各組同學們,大家商量一下,你們想把這些積木應該按什么來分類?分成幾組呢?
4.小組匯報。
(請學生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特點分組……)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按他們這一組的分法來學習。(出示按形狀分的圖形)
(認識圖形)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正方體的認識
1.師:你們把這幾塊形狀相同的積木放在了一起,哪位同學知道它們的形狀叫什么?(出示正方體積木)
2.貼圖并板書“正方體”。
3.請你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我們通過摸一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4.師:誰還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
(當學生發(fā)現(xiàn)正方體有6個面時)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
能上來給大家數(shù)一數(shù)嗎?
5.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
小結:我們通過觀察,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而且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6個面一樣大)
6、你還在哪里見過正方體呢?想一想,然后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好嗎?
(二)長方體的認識
1.師: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出示長方體積木)
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么?貼圖并板書“長方體”。
2.師:請你拿出一個長方體,用剛才學習正方體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點。
3.匯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問:你是用什么方法發(fā)現(xiàn)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問:你是怎樣知道的?(數(shù)一數(shù))請你上來給大家數(shù)一數(shù)。
(3)長方體對著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一特征后,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征)
4、認識特殊長方體。
(1)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2)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的不同擺法。
(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
6、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的呢?想一想,然后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好嗎?
(三)球的認識
1.師手里拿一個籃球,問:這是什么?再出示一個乒乓球,問:這是什么?
師:我們把這樣的形狀,叫做“球”。(出示球體)貼圖并板書“球”
2.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3.師用手輕輕碰一下球,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看來,球是能滾動的。
(容易滾動)
(四)圓柱的認識
1.教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桌上,滾一滾,問: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它叫什么呢?(出示圓柱體積木)貼圖并板書“圓柱體”
2.師:請你從桌上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3.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而且一樣大。
出示不同大小的圓柱體物體。(有兩個面都是圓形,一樣大,容易滾動)
4.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想一想,然后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好嗎?
師: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shù)學知識。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出示各種圖形及其名稱)
(五)基本練習
1、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出示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物體)
2、連一連。(出示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物體,和四種圖形相連)
四、游戲活動,發(fā)展思維
(一)游戲環(huán)節(jié)
看過魔術表演嗎?誰愿意上來當一回魔術師,從這個魔術箱里,變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游戲1:請一個學生在箱子里摸,隨意摸到一個物體,先告訴同學給大家變出來的東西是什么形狀,然后拿出來請同學判斷。
游戲2:問學生:你們想得到什么形狀的東西?誰能實現(xiàn)他的愿望?
(請一個學生上來,根據(jù)同學們指定的形狀摸一個物品)
五、觀察生活,解決問題
(一)欣賞:老師出去旅游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外面的城市可真美。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拍的這些照片吧。(展示多種圖片)
(二)數(shù)一數(shù)
1.小動物們看到我們的城市這么美,它們可羨慕了,也準備建一座動物樂園,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準備了什么形狀的材料?(出示各種圖形)
2.動物樂園建好了,請你來數(shù)一數(shù),他們各種材料都用了多少個呢?
(出示搭好的圖形樂園)
六、全課小結。
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都學到了什么?(再次出示各種圖形及其名稱)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通過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只要求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正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對于每種圖形的特征,不需要學生用準確的數(shù)學語言來進行描述,因為這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這節(jié)課的主要特點是以“玩”為主線,將各個教學目標貫穿其中,使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情緒中學習和體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層的玩,是讓學生無意識地玩,學生是在原有的對積木認識的基礎上玩。
第二層的玩,是讓學生整理積木。學生在整理積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其中蘊涵的數(shù)學知識,從而使無意識的玩開始向研究數(shù)學知識的方向轉(zhuǎn)化。
第三層的玩,則是在學生發(fā)現(xiàn)了圖形的特征之后,教師設計的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摸一摸、猜一猜”。學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狀的積木的過程,就是對圖形的特征進行再認識的過程。
由于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層次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比較恰當。因此,全班學生在整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態(tài)度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