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德
【摘要】本文以教學案例闡述了初中物理學案中設計問題時應遵循的原則,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供同仁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問題設計 學案
問題導學起源于美國著名教育學家約翰·杜威的“從做中學”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途徑,即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解決面臨的問題中,主動獲取和運用知識、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課堂教學方式[1]。學案導學的核心是以問題為主線,使學生產(chǎn)生懸念,吸引、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以“問題解決”為基石,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學案能否起到引導學習的作用,關鍵是問題的設計。那么,在學案中設計“以生為本”的問題,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富有啟發(fā)性
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本脑O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引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知問題。如在《運動與靜止》的學案設計中,要求學生自學“機械運動”時設計下列問題:1.請你舉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實例,比比誰舉例多。2.請你和同學一起對所舉實例進行分類,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3.在物理學中,什么叫做機械運動?學習“參照物”時,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1.小明在路邊看見路上汽車飛快的從他面前駛過,車上的司機看乘客覺得他不動,看小明,卻覺得小明在身后運動。司機為什么會這樣感覺呢?2.什么叫做參照物?3.請你把課本平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個筆盒,推動課本使它沿桌面緩緩移動,思考問題:①選取課桌作標準,筆盒和課本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②選取課本作標準,筆盒、課桌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③選取筆盒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4. 請你看課本圖2.6,運動的電梯中的乘客以什么參照物他是運動的?以什么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5.看課本圖2.8,媽媽和小東以什么參照物她們是運動的?以什么為參照物,是靜止的,為什么?6.請你看課本圖2.7。想一想,圖中同步衛(wèi)星的“同步”是什么意思?本節(jié)課在問題的引導下,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生人人參與,遇到學生有困難的問題,教師給予適當?shù)膯l(fā)誘導,在課堂中師生一起去感覺、認識、探索、分析、概括,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理性認識)。
二、富有梯度性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任務)進行主動學習,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問題的設計要根據(jù)學習目標,把教學內(nèi)容編設成一個個、一組組彼此關聯(lián)的問題,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鋪墊,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繼續(xù)或結論。如在《電功》的學習中,揭示學習目標后,拋出圍繞本節(jié)內(nèi)容的問題①你知道哪些能可以轉化為電能?電能又可以轉化為哪些能?②請你說說電能W的單位kw·h(度)及焦耳(J)的關系是什么?③請你說說電能表中的以下參數(shù)表示的意義:10(20);50Hz;600r/Kw·h;220V。④你知道家用的電能表(電度表)是怎樣讀數(shù)的?⑤請你閱讀教材思考1度電可以做些什么?又如《快與慢》的學習中,設計以下問題:①同是物體的運動,它們的快慢一樣嗎?你認為哪些物體快,哪些物體慢呢?②平時我們是如何對物體運動的快慢進行比較、判斷的?③看看視頻中的畫面是怎樣比較快慢的?比較運動快慢有幾種方法?④如果物體運動時所用的時間和通過的長度都不相等,又該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這里每一個問題都能成為學生思維的階梯,一串問題形成一個具有一定梯度和邏輯結構的問題鏈,使學生在明確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獲得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問題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避免問題設計得太簡單或太難。引導學生不僅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新知識,而且使學習過程變成不斷提問、不斷解疑的深化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有序思考。
三、富有開放性
在學案導學模式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并把問題作為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設計一些富有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想、去查、去做,而不是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或模仿教師傳授的某種現(xiàn)成方法馬上就能回答。如在《測量電功率》的實驗中,除按課本上的方法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外,教師可給學生設計如下開放性問題:①若題目中只給你一個電壓表、一個已知電阻,怎樣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②若題目中只給你一個電流表、一個已知電阻,怎樣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③如果已知電源電壓,而電壓表量程小于燈泡的額定電壓時,一個已知電阻,你能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嗎?④如果你只有一個電源、一只電流表、一只阻值為0-20Ω的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如何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2]?問題涉及的知識不僅僅局限于物理教材,還要涉及日常生活、最新科技動態(tài)及其它學科內(nèi)容,將學生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接觸過的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內(nèi)容加以提煉,設計成開放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四、富有趣味性
學案中設計的問題新穎有趣,使學生對學習物理學科產(chǎn)生興趣,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最現(xiàn)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如運用一些民諺、俗語來設計問題,因為這些學生耳熟能詳?shù)拿裰V、俗語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像在《科學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的學案中,設計“長嘯一聲,山鳴谷應,你知道為什么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學案中,設計“請你說說為什么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學案中,設計“小小稱砣壓千斤,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等等。在《科學探究:歐姆定律》的學案中設計“高高的輸電鐵塔上醒目地寫著:‘高壓危險!切勿靠近!可是在那上萬伏甚至幾十萬伏的高壓裸導線上,卻常常站著一只又一只的鳥兒,無視禁令,毫不在乎,也絲毫沒有觸電的征兆。這是為什么?難道鳥兒有什么‘特異功能嗎?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波利亞曾提出:“問題是意味著要去尋找適當?shù)男袆?,以達到一個可見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標?!睂W案中問題的設計必須突出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習,教得少,學得多,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更重要;突出合作;突出探究,強調(diào)讓學生自己主動地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與拓展,這正是生本教育理念所要求的。讓學案真正起到“導讀、導思、導做、導練”的導學作用。
【參考文獻】
[1]石惠.淺談“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下的問題設計——以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為例[J].讀寫算.2012,(26).
[2]盧鈞.如何讓初中物理問題更具開放性[J].中小學教育.2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