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娜 徐娜娜
摘要:目的:探討家庭康復護理對腦癱患兒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腦癱患兒40例,根據患兒家長是否接受了我院家庭康復指導分為觀察組(接受)和對照組(未接受),觀察組實施醫(yī)院+家庭康復訓練,對照組僅行醫(yī)院康復,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兒的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訓練3個月后的運動功能(GMFM)評分明顯大于對照組[(61.7±11.8)分VS(42.8±12.4)分],且P<0.05。結論:家庭康復訓練在腦癱患兒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對改善患兒運動功能具有顯著作用。
關鍵詞:腦癱患兒;家庭康復護理;效果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簡稱腦癱,一般是指從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個月內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fā)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在我國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針對腦癱患兒的康復機構較少,因此家庭康復護理在腦癱患兒的康復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家庭康復護理在腦癱患兒中的應用進行觀察,并探討其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腦癱患兒40例,將所有患兒根據患兒家長是否接受了我院家庭康復指導分為兩組,觀察組(醫(yī)院+家庭康復)和對照組(醫(yī)院康復),各20例,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年齡1.5歲,按臨床重癥程度,輕度患兒10例,中度患兒6例,重度4例;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3個月~4歲,平均年齡1.6歲,輕度9例,中度例,重度4例。對比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重癥程度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兒在住院期間均給予相同的醫(yī)院康復護理,包括Bobath訓練法、Vojta訓練法等,對照組未行家庭康復護理。觀察組在出院后要求患兒家長根據接受的家庭康復指導訓練對患兒實施家庭康復護理,主要包括:①被動活動各關節(jié) 對患兒進行各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練習,以促進運動發(fā)育,包括肩部、肘部、腕部以及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被動練習,并循序漸進的增加活動范圍,降低肌張力[1];②刺激感覺器官 患兒家長應經常用手輕輕按摩患兒手掌、足部、上肢、下肢以及全身的皮膚,以增加感覺器官的刺激,促進患兒感覺器官的發(fā)育;③坐位訓練 將患兒兩腿分跨坐在家長膝上,一手扶持,一手按住患兒軀干,并左右方向不斷輕輕移動,使患兒體驗重心不斷轉移的感覺[2];④爬行訓練 使患兒由坐位轉變?yōu)樗呐牢唬⒈3?,同時家長在患兒身后為其托住骨盆,在一定平衡條件下,并可左右旋轉;⑤站立訓練 利用站立柜等固定患兒,并將患兒雙腳分開,腳尖對準正前方,骨盆保持在功能位,使患兒在這種體位下保持站立10~15min/次;⑥行走訓練 家長站在患兒背后,將雙手放置在患兒骨盆后側,幫助患兒左右交替旋轉,并以此帶動雙下肢向前邁步,并借助步行車,平衡棒等,逐漸過渡到獨立行走[3]。⑦康復訓練與游戲相結合 充分發(fā)揮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通過比賽蹲起、爬行、站立、快走等,增加兒童對訓練的興趣[4]。以上訓練均需家長的耐心配合,并長期堅持,一般每次20~30min,2~3次/d,并根據患兒的耐受程度進行調整[5]??祻椭委熱t(yī)師每月隨訪1次,根據隨訪結果給予針對性指導。本次研究兩組患兒觀察周期均為3個月。
1.3觀察指標 應用GMFM量表對兩組患兒康復護理前后的運動功能進行評估,主要包括運動感覺器官靈敏度、坐位平衡反射的建立、站立運動以及走、跑、跳運動等,總分5~100分,得分越高說明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分析資料,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應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患兒康復訓練前后的運動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兩組患兒在訓練前的GMFM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康復訓練后兩組患兒GMFM得分均有明顯提高(P<0.05),且觀察組患兒變化更為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康復訓練前后GMFM得分比較(分,`x±s)
組別
訓練前
訓練后
P
觀察組
對照組
p
21.7±10.6
22.2±10.5
<0.05
61.7±11.8
42.8±12.4
<0.05
<0.05
<0.05
3討論
腦性癱瘓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具有病程長、恢復慢、致殘率高的特點,尤其是運動功能恢復在腦癱患兒的整個康復治療過程中,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家庭康復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家庭康復護理是醫(yī)院康復護理的延伸,同時家庭康復護理中親情的關懷,輕松的氛圍都對促進腦癱患兒的康復起到了尤為有利作用,且家庭康復護理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腦癱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同時從本組資料結果可知,給予醫(yī)院+家庭康復護理的觀察組其護理后的運動功能狀況明顯優(yōu)于僅行醫(yī)院康復護理的對照組,且P<0.05,提示家庭康復護理在促進腦癱患兒運動功能恢復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同時值得一提是,家庭康復護理實施的關鍵是腦癱患兒家長接受正確規(guī)范的培訓,并長期堅持實施,以更好的促進腦癱患兒恢復,從而提高腦癱患兒直至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艷平.家庭康復護理對小兒腦癱的康復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5):41-42.
[2]李麗媛,肖曙光,李鴻彬,等.淺談家庭康復護理對腦癱患兒的作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4(25):37-38.
[3]陳曦,王曉曦,趙薇.家庭康復對腦癱患兒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5):465-466.
[4]田秀芹,祁華平,殷小勇.家庭康復護理模式在腦癱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3(23):241-242.
[5]梁玉華.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及其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4(33):544-545.
[6]彭宇閣.腦癱患兒家庭康復訓練實施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D].吉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