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捷
內(nèi)容摘要:《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電氣類、自控類和電子類等專業(yè)學生在電子技術方面入門性質的技術基礎課。因此教好《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如何運用一些方法,將《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教好,將其中高深的理論,用淺顯、易于明了的道理講出來,使學生易于接受,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教學 教學方法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入門難的課程。有些學生沒有入門,就會覺得老師講的“不知所云”,像在聽“天書”。而學生一旦入門了,就會覺得《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也沒有那么的難。要教好《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抓住以下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一是備課;二是講課;三是課后反思。
一.備課
要上好《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首先教師必須做足功課,那就是備課。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苯處煹幕竟?,基本文化素養(yǎng),對教材、學生的了解程度,駕馭課堂的能力等都將影響著教師的上課質量。為了上好課,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三備”:
1.備好課本知識,即吃透《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教材,不僅要吃透教材,而且要查閱許多相關的資料,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
2.備好學生的學習方法,將自己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和所掌握的各種情況“備”在你設計的教學過程中。
3.備好老師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即根據(jù)自己的知識范圍和教學能力,設計好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盡量讓課堂充滿生氣:既緊張嚴肅,又生動活潑。
具備上述“三備”,充分掌握《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的重點、難點,那么就能保證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有的放矢,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講課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預先準備得再好,教案再好,教學設計得再好,表演不出來,也會前功盡棄。講臺雖小,卻是我們每位老師表演的舞臺,老師為導演,學生當演員。為了把每一堂課演成豐富多彩且又是能被學生接受的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這就需要我們每位教師下一番苦功夫,花一番大力氣。這要求老師在保證課堂紀律的情況下,充分運用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趣引導、師生互動等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覺得要上好《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讓課堂教學具有吸引力。
2)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比如說講授式、啟發(fā)式、案例式和互動式等等;
3)授課時主、次要分明;
4)要善于創(chuàng)新;
5)要善于運用深入淺出的方法教授難點;
6)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講授理論課的同時,開設實驗課程。
通過上述多種方法,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能動性,從而學好《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
三.做好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是教師對教學價值進行沉淀、過濾、剔除、保留的過程,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態(tài)度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批判性地審視。
所以教師在課后都要進行反思,總結,將課件不斷充實、完善,以達到最優(yōu)。
四.總結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電子類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在當今電子信息化的時代,教好它有著深遠的意義。要教好這門課,首先必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明確這門課的地位、意義、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認真充分地備好課,把握好教學過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同時掌握好與學生的互動,課堂信息量要豐滿,要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同時及時教學反思,這樣才能不斷地改進和超越,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順燕.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和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6.
[2]曹定華.在《高等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與嘗試[J].數(shù)學理論與應用,2003,(4):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版。
[4]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中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電工電子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