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輝
【摘要】目的 觀察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的原因及臨床治療結果。方法 選擇我院骨科收治的52例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整理,其中8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療,44例手術治療,分析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的原因及臨床效果。結果 經過積極有效的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52例患者肱骨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率達100%(52例);橈神經恢復優(yōu)良率88.46%(46例),對患者隨訪2年,患者橈神經恢復程度優(yōu)84.62%(44例),良11.53%(6例),優(yōu)良率96.15%(50例)。結論 臨床醫(yī)生應綜合分析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患者的病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將神經受壓及時解除,仔細將斷裂神經吻合,并輔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鼓勵患者盡早進行功能康復鍛煉,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肱骨骨折;橈神經損傷;臨床分析
在臨床肱骨骨折患者中,中下段骨折最多見,由于人體橈神伴隨肱三頭肌內側纖維,并緊貼肱骨骨面循行,所以大部分肱骨骨折患者往往合并有橈神經損傷癥狀[1]。該類患者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約占70%,為了分析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的臨床有效治療方法,筆者選擇該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2例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整理,所有患者均根據病情選擇治療方式,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特做如下報告,以期為臨床治療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提供可靠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2例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整理,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16-58歲,平均年齡35.6±8.4歲;交通事故傷25例,跌打摔傷14例,砸傷7例,其他傷6例;閉合性骨折25例,開放性骨折27例;經肌電圖(EMG)確診為橈神經挫傷43例,斷裂9例。
1.2治療方法
1.2.1手術治療 44例患者由于骨折斷端旋轉、粉碎或手法復位失敗,發(fā)生較嚴重的橈神經損傷,因此采用手術治療: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將傷肢外展呈90°,采取臂叢神經麻醉阻滯,仔細將傷口及其周圍清創(chuàng),選取肱橈肌和肱二頭肌之間的間隙做切口,分離肌肉組織,分離時要仔細,避免造成神經損傷,給予復位,采用X線對復位情況進行檢查,確認復位良好后,取加壓鋼板螺釘或帶鎖髓內釘給予內固定。
1.2.2保守治療 8例患者神經損傷程度較輕,屬于閉合性損傷,給予手法復位保守治療:麻醉方式也采用臂叢神經麻醉,在輕微的牽引下,運用手法矯正成角畸形,兩斜面用兩手掌相對擠緊;旋轉畸形者,在判斷暴力發(fā)起方向后,將骨折遠端握住,作較輕的與旋轉暴力方向相反的旋轉手法予以矯正;復位良好后患肢采用固定夾板予以固定,橈神經走形區(qū)禁止放置固定墊,術畢,三角巾懸吊前臂于胸前,取中立位。
1.3療效標準 (1)優(yōu):患者保持了尚好的一般生活能力,移位肌力4級,腕關節(jié)背伸時達到或超過了平伸角度;(2)良:不影響患者的一般生活,移位肌力≥3級,腕關節(jié)掌屈<10°;(3)可:對患者的一般生活造成影響,一般功能出現明顯的障礙,掌指關節(jié)屈曲達45°,腕關節(jié)屈曲度10°-30°;(4)差:影響患者的生活,手掌屈伸功能與術前相比未見無改善,患者對治療效果不滿意。
1.4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骨折恢復情況及神經恢復情況;患者出院后隨訪2年,記錄患者功能康復情況。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的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積極有效的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52例患者肱骨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率達100%(52例);橈神經恢復優(yōu)良率88.46%(46例),對患者隨訪2年,患者橈神經恢復程度優(yōu)84.62%(44例),良11.53%(6例),優(yōu)良率96.15%(50例)。
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例,%)
項目
恢復情況
手術治療(n=44)
保守治療(n=8)
橈神經恢復情況
(n=52)
優(yōu)
24(46.15)
1(1.92)
良
18(34.62)
3(5.77)
可
2(3.85)
2(3.85)
差
0
2(3.85)
優(yōu)良率
46(88.46%)
骨折愈合情況
(n=52)
優(yōu)
29(55.77)
2(3.85)
良
12(23.08)
3(5.77)
可
3(5.77)
3(5.76)
差
0
0
愈合率
52(100%)
橈神經恢復情況
(n=52)
優(yōu)
41(78.85)
3(5.76)
良
3(5.77)
3(5.77)
可
1
差
1
優(yōu)良率
(50)96.15%
3討論 發(fā)生肱骨骨折時,患者往往伴有橈神經損傷,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1)橈神經的位置位于機體上臂外側,較為表淺。(2)人體的橈神經循行是緊貼肱骨骨面進行的。(3)骨折發(fā)生后,神經優(yōu)于受到周圍組織的固定,走向發(fā)生了改變。同時,由于橈神經主要是支配人體的肱三頭肌、前臂旋后肌、腕與拇指的背伸肌,因此橈神經受到損傷后,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當患者的肱骨骨折發(fā)生于中下1/3處時,特別是骨折向外側成斜型、螺旋型和角型時,橈神經被銳利的骨折斷端及碎片切割、壓迫,使橈神經發(fā)生損傷,嚴重者發(fā)生斷裂,所以,臨床上應及時對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患者進行早期采集癥狀及正確診斷,根據患者的骨折情況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2],本文中44例肱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斷端呈粉碎性、旋轉性,且合并較嚴重的橈神經損傷,給予手術治療;8例患者屬于閉合性損傷,同時,橈神經損傷程度較輕,因此采用手法復位保守治療。手術操作時應耐心、細致的進行,切忌粗暴、魯莽操作,以免橈神經受到醫(yī)源性的損傷;患者經過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后,應定期進行X線片檢查,1次/周,觀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并及時探查橈神經恢復情況,以免發(fā)生愈合不良,造成二次手術的發(fā)生。術后7d,為預防肌腱粘連,應指導患指進行適當的活動,促進淋巴和靜脈循環(huán)。石膏一般于術后4周可拆除,此時,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適宜的功能鍛煉計劃,因為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是不可缺少的輔助治療措施,對橈神經的恢復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筆者通過對該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患者,根據病情采取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后發(fā)現,經過積極有效的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52例患者肱骨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率達100%(52例);橈神經恢復優(yōu)良率88.46%(46例),對患者隨訪2年,患者橈神經恢復程度優(yōu)84.62%(44例),良11.53%(6例),優(yōu)良率96.15%(50例)。
綜上所述,臨床醫(yī)生應綜合分析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患者的病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將神經受壓狀況及時解除,仔細將斷裂神經吻合,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鼓勵患者盡早進行功能康復鍛煉,顯著提高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徐杰.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99-100.
[2] 刁文剛.肱骨骨折手術方式的對比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