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海波 唐豐潔
【摘要】紅色歌謠是一個時代特征。起始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紅色歌謠,凝結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見證了中國革命的成功、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壯大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歷程,超越了革命文件、革命口號所產生的宣傳效果和教育意義?!斗鬯閿橙说臑觚敋ぁ?、《當兵就要當紅軍》、《十送紅軍》、《蘇區(qū)干部好作風》等簡潔明快、活潑有力、委婉細膩、氣勢暢達的紅色歌謠,表達了廣大軍民戰(zhàn)斗生活的真實情感和革命必定成功的堅定信念,極大的鼓舞了士氣,增強了斗志,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歷史價值。
【關鍵詞】紅色歌謠;大學生成長教育;價值意義
一、紅色歌謠對大學生成長教育的價值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全社會都要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要用優(yōu)秀文化培育大學生,要在宣傳、文藝等方面要堅持弘揚主旋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此,新的歷史條件下,通過紅色歌謠的學習、傳唱、創(chuàng)作,有利于增強廣大青年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情感;有利于堅定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決心;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鞏固革命傳統(tǒng)、民族精神的革命性和先進性。
二、學習、傳唱紅色歌謠,有利于陶冶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和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為適應中國革命的發(fā)展需要,廣大群眾積極投身紅色歌謠的創(chuàng)作、傳唱。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引導推動下,傳唱紅色歌謠讓中國軍民更好的掌握和了解革命形勢,增強革命勝利的信心和解放全中國的意志,有著極其特殊的價值意義。而今,紅色歌謠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載體,承載著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民族覺醒和復興、先進文化傳播、社會正氣弘揚的歷史使命,其先進的文化思想正是引領廣大青年學生開展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鮮活教材?!侗Pl(wèi)黃河》、《愛我中華》等經典紅色歌謠的傳唱,讓大學生更深入的了解紅色歌謠的豐富內涵。將紅色歌謠通過大學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有效對接,陶冶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讓大學生在傳唱紅色歌謠的教育形式中,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學習、傳唱紅色歌謠,有利于塑造大學生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不少大學生存在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迷失人生信仰、急功近利、社會責任感淡漠等不良現象,特別是在面對新的發(fā)展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不少薄弱環(huán)節(jié),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挑戰(zhàn)。面對新形勢,面對新挑戰(zhàn),植根于人民大眾,蘊含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紅色歌謠,在大學生德育功能上以其較強的時代性、先進性和激勵性,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紅色歌謠有著中華優(yōu)秀文化獨特的一面,特別是詞曲創(chuàng)作蘊含著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精髓;紅色歌謠服務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彰顯了中國人民前仆后繼、浴血奮戰(zhàn)、不畏艱難、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精神;紅色歌謠歷經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百廢待興的建設時期,是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縮影,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多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多年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教育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通過學習紅色歌謠,使大學生更加熟悉中國近現代史,深化大學生對中國革命歷史的理解;通過學習紅色歌謠,將紅色歌謠中表現出中國軍民萬眾一心、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爭創(chuàng)一流等精神思想轉化為自身的能力;通過紅色歌謠的學習,積極塑造大學生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四、學習、傳唱紅色歌謠,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學習熱情
以學習、傳唱紅色歌謠為主線,以創(chuàng)作紅色歌謠為基調,立足于文化概念、時代特征和環(huán)境塑造為主體的描述、推動,其優(yōu)勢就在于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紅色歌謠的學習、傳唱及創(chuàng)作,進一步與紅色革命歷史事實進行對話,推動紅色歌謠宣傳教育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代作品《走向復興》、《那一片紅》等歌謠,是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和革命先輩用鮮血鑄就中國歷史的真實寫照。在紅色歌謠的學習、傳唱和創(chuàng)作中,能夠充分顯示對事物的理解和辨別能力,能夠充分發(fā)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能夠充分記錄當今社會發(fā)展特點和時代脈搏。在紅色歌謠的學習、傳唱和創(chuàng)作中,讓大學生感悟歷史,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以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提高大學生對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和建設國家的使命;讓大學生在紅色歌謠的創(chuàng)作中,緬懷革命先烈,向英雄致敬,向熱愛祖國、依靠群眾、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思想道德境界前進;向折射出高尚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先進典型學習靠近;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多元化的知識體系對中國歷史的認識,讓大學生在深刻的思想內涵中去面對、去感知和體驗,激發(fā)學習熱情,增強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學習和主題活動的吸引力和熱情度。
五、紅色歌謠推動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
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紅色歌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不僅突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更是作為大學校園傳播正能量的有效形式,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取到積極作用。紅色歌謠將中國近現代史的發(fā)展脈絡通過音視頻感知、新媒應用等形式,來打造新形勢下的物質文化形態(tài)和精神文化形態(tài)統(tǒng)一體;來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綜合素質;來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全面推動社會進步。
(一)打造新媒體下的物質文化形態(tài)和精神文化形態(tài)文化統(tǒng)一體
微時代要充分利用大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參加的教育形式,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啟迪智慧,提升思想。一是將紅色歌謠的旋律特征、歌曲解析、歌詞釋義、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微信、微博、紅歌APP等載體進行投放,將書本上難以撲捉到的故事細節(jié),以圖文的形式進行展現,擴大了紅色歌謠的學習范圍,延伸了學習空間。二是將紅色歌謠與音視頻結合,通過動漫、動感圖片展播、歌曲模唱、翻唱APP應用等形式,再現紅色歌謠中的時代風云、戰(zhàn)斗史實、英雄事跡,讓鮮活的故事人物和情節(jié)豐滿起來,以直接的感觀,讓大學生了解歷史、學習先進,激勵青年學生成長,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大學學習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去。三是將紅色歌謠與大學校園廣播、LED顯示屏、校園電視新聞等校園媒介宣傳載體結合,有效推動紅色歌謠的廣泛傳播,讓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群體中由淺入深的推進,達到深入理解、全面吸收、有效傳遞的良好學習局面。
(二)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紅色歌謠主題
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主要陣地,充分依靠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陣地建設來突出主題活動的育人功能,打造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品牌特色。一是加強紅色歌謠學習推廣的品牌活動建設。開展以紅色歌謠、紅色旋律為主題的歌手大賽、器樂大賽、舞蹈大賽等音樂舞蹈賽事及以“五·四”、“一二·九”、國慶等主題紀念活動,弘揚紅色旋律。通過文化塑造的形式,讓紅色教育主題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加明顯。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凝聚力量,提煉思想,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二是加強紅色歌謠學習推廣的文化陣地建設。通過線上線下、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合的文化覆蓋,建設紅色歌謠敘事館、紅色歌謠曲作家、詞作家雕塑園、紅色歌謠文化長廊等,整合資源,構建紅色資源學習體系。三是加強紅色歌謠學習傳播隊伍建設。通過成立紅色歌謠學生社團、紅色劇目創(chuàng)作、表演團隊,充分發(fā)揮青年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去發(fā)現、探索和創(chuàng)作,把青年學生心中最直接、最貼切的思想及行為用紅色旋律的表現形式,挖掘紅色歌謠的價值。四是加強紅色歌謠的文化內涵建設。通過編輯雜志、報刊,撰寫樂評、時評、心得體會文章;通過推送原創(chuàng)主旋律歌曲、歌詞;通過紅色故事會、紅色歌謠挖掘、整理等形式,提升紅色歌謠的文化軟實力,將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賦予廣大青年學生精神力量,積極投身到兩個一百年的偉大建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