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英
【摘要】基于對當前農村條件、文化背景與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的認識,針對當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對當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提出幾點拙見和看法,以作借鑒。
【關鍵詞】農村 小學 美術 探討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現狀分析
(一)教學理念的陳舊
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農村教師因信息閉塞、教學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傳統(tǒng)的教學磁場仍強于新課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學觀念上仍舊是:美術教學就是傳統(tǒng)知識與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學場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學內容;教學還是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的片面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各領域只重視語、數、外教學質量的評價,而忽視了美術等其它藝術學科的探索。其次,學生往往只通過一些簡單方式參加美術活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礎的“美感”,而忽略了發(fā)展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再者,因為美術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應付考試,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丟棄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的培養(yǎng);最后教師仍然是教學內容的決定者,教學方法的選擇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教學效果的檢測者;學生是美術作品的“復制者”,教師仍是應試教育的“效仿者”。
(三)教學方式的落后
美術教學不只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還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努力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持久的興趣。而在農村小學的美術課堂中呈現出來的現象卻是:教師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視單純的技能與技巧的訓練,而且輕視美術文化的學習;只重視教師的示范演習,輕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策略初探
(一)轉變觀念,反思揚棄,讓美術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
多年來,農村小學的美術教育受傳統(tǒng)觀念的禁錮,加上教育管理意識落后,師資隊伍力量不足,相應教學設施落后,使得這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然與新課程下的教學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課改的實施。小學美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啟蒙教育,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當然,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內容和成功的經驗,但缺少開放性、太注重機械化的模仿;我們應汲取傳統(tǒng)教學的精華,剔除有悖于新課改理念的糟粕。我們意識到富有人文性的美術課堂要義不容辭地為學生打開通向生活的大門,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從封閉走向開放,把生活嫁接到繪畫中,把繪畫融入生活中,用生活來解讀課本。因此,美術教師應努力走出課堂,讓學生開拓視野,體驗生活,引導學生共同完成整合資源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去體驗美術的趣味,體驗美術帶給生活的魅力,體驗成功學習的喜悅。
(二)加強師資,改善條件,釋放美術教師的活力。
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而且多是兼職,因此學校應加強美術師資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中可充分發(fā)揮業(yè)務能力較強教師的帶動作用,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渠道提高教師的美術素養(yǎng)。此外,要鼓勵教師不斷總結經驗,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挖掘鄉(xiāng)土文化,自制鄉(xiāng)土教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去研究美術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全面開展各種特色的鄉(xiāng)土教學。
選擇美術素質較好的老師擔任美術專職教師,分管學校美術教學、美術特長生培養(yǎng)、學校文化宣傳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學校美術總體水平的提高。
(三)因地制宜,激發(fā)興趣,讓美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感與認知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堂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睘榇?,在課堂上應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如:多媒體的運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游戲的貫穿、材質的變化,使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美術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曾經我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故事畫——大樹的故事》,老師先利用電教手段播放春、夏、秋、冬樹的圖片,猜謎語導入新課,播放一些大樹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講故事,讓學生融入其中,進而引導他們畫出大樹的故事,看誰的故事最有趣……整堂課同學們忙的不亦樂乎,這么積極的態(tài)度都出與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濃厚興趣及對生活的熱愛。從這堂課中也不難看出,我們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與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方式是多元化、多樣化的,作為美術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應走出課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結合本土實際特色,挖掘鄉(xiāng)土文化,如山區(qū)學??蛇M行竹工、木工制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開展各種特色的鄉(xiāng)土美術教學。
總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術。我們要在美術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進行改革實踐,使農村美術課堂教學不斷規(guī)范化、合理化。讓每一節(jié)美術課都充滿活力,同時用手中的畫筆點亮學生的心靈,讓美麗永駐天地間。
【參考文獻】
[1]周建源.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不足及發(fā)展策略探討. 青年文學家. 2013
[2]邵美萍.對優(yōu)化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幾點思考[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 2015(Z1)
[3]張業(yè)葉. 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