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英
【摘要】語言是人類在時間的長河中,在人際交往中,在實際生活中得來,來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無論是認識生字、閱讀文章、寫作、用語言交流和現(xiàn)實生活密不可分。我們的課本文章也是涉獵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叫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我們和孩子們的生活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作為教師要引導孩子們積極地走向社會,走進生活。
【關鍵詞】語言 生活 密不可分 回歸
語文有多寬廣,生活就有多開闊,他們的外延是一致的,是不可小視的。我們所從事的教學是一種人類的活動之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離開生活的教學也是不可以的,是不存在的,語文作為人類的語言文化之精華,更是脫離不了我們的生活實際的,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
綜合性學習的提出,更加強調(diào)了語文和其他學科、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中國人的一種高級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必須性、整合性、可持續(xù)發(fā)展性。沒有生活和教育的密切聯(lián)系,就沒有人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和發(fā)展。什么才是教學的生活化哪?生活化的教學要求我們教師要注意把教和學放在現(xiàn)實的生活的大背景之中,進一步去激起孩子們的主體作用,激起孩子們強烈的參與意識,把教學的三維目標轉化為孩子們的內(nèi)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1語文來自于生活還要回歸生活,服務生活。
原來是只注重教書,教學生學會課本知識,考試的一個高分數(shù)就萬事大吉,無關乎學生的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生成,把學生看成是知識的容器,盡管往里填東西,越多越好,叫學生死記硬背,沒有給孩子們思考的機會,學出來的孩子們是一個樣子,就像機器軋出來的零件,一模一樣,沒有多大區(qū)別,傻傻的,進入社會要適應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平時教學中也時時刻刻有意識的去滲透孩子們的生活,讓語文教學生活化,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我們所用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無論是古代、當代、還是現(xiàn)代,也無論是中國的、外國的,有多豐富的生活就有多多彩的課文和文章,這兩者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就要從我們的課堂教學做起,把我們的教學變的生活化,加強和大千世界的溝通和了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只有如此,才可以實現(xiàn)文本的生命活力,才能更好的詮釋和理解文章的真正內(nèi)涵,孩子們才能更好的去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2走出學校,走訪群眾,近距離的去觀察生活。
文章所描寫的任何事物都和學生的認識和實際生活有著一定的距離,這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造成學生對這些人和事物的認識,理解,看法出現(xiàn)一些偏差,不全面,或以偏概全,甚至是出現(xiàn)一定得錯誤認識。所以我們要在教學中多多的設計一些活動,叫孩子們有機會走出去,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做到提前設計,提前思考,給孩子們布置什么樣的預習提綱,帶著什么問題,需要查閱什么資料,所要調(diào)查的對象,等等來加深對一些問題的研究和探討,不能盲目地去做。比如有條件的可以重走長征之路,沒有條件的可以在網(wǎng)上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長征,叫孩子們有深刻的體會和理解,這樣孩子們就會對長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能夠深刻理解老前輩們的高尚品質(zhì),也充實了孩子們的生活,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品質(zhì)的提高。
3學生當演員,把歷史任務演活,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生活的信息在我們的教材文章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如何叫孩子們?nèi)チ私?,去感悟,是我們要做的,要叫孩子們在他們的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有的小說片段,可以叫孩子們分角色來扮演,這就是生活化的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孩子們的參與度高,再現(xiàn)了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較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對文章的感悟就會加深,就會感想多多。
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視頻畫面,孩子們就會很順利地跨越時代的鴻溝,學習了人物的英雄氣概,陶冶孩子們的情感。
4事必躬親,體驗生活很重要。
要想知道你面前的梨子蘋果菠蘿是什么味道的,就要親自嘗一嘗,一樣的道理,對課文的感悟也是一樣的。我們要注重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們學習的教學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
《碧螺春》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光是老師的說教,學生的閱讀,不會體會其中的樂趣和感受。可以布置家庭作業(yè),把孩子們分為幾組,在家里做一下:夕陽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談心的喝茶機會,學生們就會深有體會,就會知道邀友品茶,茶是越品越香,越品越有滋味,越品友人的友誼越深,何樂而不為那!
5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
語文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所以教師要有耳聰目明,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也要做到學到的知識最后要運用于生活嗎,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學習的最終價值,是語文生活化的延伸。
(1)_認真觀察孩子們的在學校的生活實際,為學習語文尋找素材。比如拾金不昧的,學雷鋒的,把這個舞臺上發(fā)生的故事拿到課堂上來也會產(chǎn)生很不錯的效果的。
(2)走進社會生活,了解社會生活,為學習語文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叫孩子們上街區(qū)宣傳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糾正了一些錯字,養(yǎng)成了說普通話和寫規(guī)范字的良好習慣,社交能力得到了鍛煉。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我們堅持,就會尋找到很多優(yōu)質(zhì)的教學資源。
(3)家庭教育和生活,是孩子們學習語文的啟蒙。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
總起來說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zhì)教育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