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活動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了,也不利于數學價值的最大化實現。因此,素質教育下的數學課堂應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進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自主探究活動的組織
自主探究活動是課程改革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活動的組織不僅能夠打破傳統(tǒng)課堂沉悶,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立足于數學教材,組織自主探究活動,以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互相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鍛煉能力,進而為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整式的乘法”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自主探究活動,首先,在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完成下面幾個問題:①(3a+2b)(2a+b)=____;②(x+y)(2x-y)=____;③若(x+m)(x-8)中不含x的一次項,則m的值為____……同時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我。之后,我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以確保課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同時也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生活情境活動的創(chuàng)設
眾所周知,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有效的生活情境,以確保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輕松地掌握知識,進而也為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情境:某工人生產一種零件,完成定額,每天收入28元,若超額生產一個零件則增加收入1.5元,假定,某日該工人超額生產了12個零件,這天他的實際收入是多少?在這樣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課堂效率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立足于教材,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fā),組織構建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數學課堂中輕松地掌握知識,進而也為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古建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2(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