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紅
摘 要: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員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態(tài)勢語言是教員輔助有聲語言教學的重要手段,而手勢是態(tài)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員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手勢在教學中具有有聲語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的意義,是教學語言的一種特殊應用形式。加強手勢語言在教學中運用,對提高教員的教學能力和學員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手勢語言 教學過程 作用 語言表達 教員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148-02
美國著名學者艾伯特·梅熱比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雙方的相互理解=語調(占38%)+表情(占55%)+語言(占7%)[1],不論上述公式是否正確,但手勢的作用不能低估。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和態(tài)勢語言。態(tài)勢語言也叫體態(tài)語言、無聲語言,是指人際交往中用以表情達意的姿態(tài)、神情和形體動作。手勢語(下稱手勢)是態(tài)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有聲語言的一種輔助形式,是口語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甚至可以代替有聲語言或表達有聲語言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tài)度。該文對手勢在教學中的正確運用、提高教學效果發(fā)揮的作用進行分析探討。
1 手勢的種類
手勢是通過人的上肢特別是手來傳遞信息的一種態(tài)勢語。手勢分為指示手勢、象形手勢、情感手勢和象征手勢。一是指示手勢:指示手勢具有指示具體對象的作用,可以使學員看到真實的事物,如指示實物、方位等;二是象形手勢:象形手勢是用來模仿物體的大小、形狀、高低和長短等,給學員一種形象的感覺;三是情感手勢:情感手勢是用來表達情感,使其形象化、具體化。教員的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各種手勢表達出來。四是象征手勢:象征手勢比較抽象但如果運用的準確恰當能引起學員的聯想。一般來說,手向上、向內的動作都有積極意義,用來表示希望、未來、成功等;手向下壓或者向外推的動作,則表達消極的意義,用來表示批評、否定、拒絕等;手勢緩慢,則表示平和、示意、模仿等。手勢揮動有力且具有控制力,表示贊同、堅決、果斷、頑強等。手勢是使用頻率非常高、表現力很強的一種體態(tài)語言。
2 手勢的應用
手勢能夠幫助教員清楚、細膩地傳達各種信息。因為它具有完全可見的表達形式,所以能夠輔助有聲語言而產生形象、生動的表達效果。教員在教學中不可能沒有手勢。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有了手勢的配合,有聲語表達的重點就能夠表示的更加鮮明、更突出、更生動、更形象。但是教員要注意手勢語所突出的重點只能落在關鍵之處,畫龍點睛、恰到好處,而不能每句話都配合運用,否則就會喧賓奪主,適得其反。因此,手勢的應用應注意以下幾點:(1)適合、適度。手勢的運用要適合,一是表達的內容要與手勢所表示的意義相一致,不可無序或不規(guī)范地使用手勢,否則會適得其反,降低手勢的表達效果。二是手勢運用要適度,不得過于頻繁,否則會給人以瑣碎的感覺。手勢過多會分散人員的注意力、過少會失去感染力,所以手勢運用要注意適度。(2)自然、協調。手勢與聲音、表情、姿態(tài)達到自然協調的配合,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這就要求教員的手勢動作不但要做得舒展、大方、得體、靈活變化、富有美感,還要與講授的內容相協調、與話音的起落相協調、與表達的意圖相協調,這樣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果手勢僵硬、呆板、不協調,就會使學員感到不舒服、含糊其辭、滑稽可笑,就難以體現表達效果。(3)簡練、果斷。運用手勢的基本要求是簡練明確。每做一個手勢,都要力求簡單、精煉、清楚、明了、果斷,干凈利落。切忌拖泥帶水,更不能做那些使學員費解的奇怪的手勢[3]。特別是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用手勢代替語言決策時,手勢必須明確、果斷。
3 手勢的作用
毛澤東曾倡導的十大教授法中,“有以姿勢助講話”這一條,強調的就是態(tài)勢語的重要性。教員以恰到好處手勢不僅能引起學員的注意,能補充和加強講述的內容,增加多種信息渠道,達到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和諧統一,因此,恰當的手勢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激發(fā)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教員”而人的思維活動也正是在情感積極狀態(tài)下,才能調動而得以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才得以活躍,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由教員讓你學、轉變?yōu)閷W員的我要學,從而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習效果才會事半功倍。恰到好處的手勢、得體的著裝、熱情的態(tài)度、友好的目光、真誠的笑容等這些都便于教員在很短的時間內,以自身的形象取得學員的信任,消除學員心目中的“隔閡”,促進雙方建立和諧融洽的教與學的關系,有利于教學工作和開展。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深奧抽象的教學信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為了使信息化深奧為易懂、化抽象為形象,教員就會在口頭講解的同時恰到好處地巧借手勢或狀其形、或顯其意,強烈地暗示學員對所學信息的琢磨和理解,學員就會心領神會地接受教員所傳授的信息,這種手勢與語言上的結合即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又強化了學員的學習效果。國外學者研究表明,課堂教學效果的82%是通過非語言手段來實現的[2],因此,手勢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調動學習熱情。教員在教學過程中,不單是通過語言講解的內容來激發(fā)學員的思想和感情,這里還包含著教員的手勢和表情。在講述過程中,手勢的運用能加強語言表達的效果,在有些方面甚至比語言表達更明確、更具體、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手勢通常多伴隨著語言通過動態(tài)直觀的形象,傳遞著各種信息,這樣使得在訴諸于人聽覺的同時,還傳遞著視覺的信息,這樣一來就對要講授的內容起到了強化作用,使表達更加生動、鮮活,印象更加深刻。同時手勢還可以調動學員的情緒,使情緒從手勢中表現出來。如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高興時會表現的手舞足蹈,當感到悲傷時就會表現的動作呆板,在教學過程中這些表達手勢就會更加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使傳遞內容得以升華,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強化學習效果。手勢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補充和強調,不自覺的手勢都表達流露著其內心的思想動態(tài),聽者也會從各種手勢中捕捉到相應的信息,教員用有聲語言傳遞信息時,學員的聽覺刺激是一瞬即逝,不可能反反復復地聽,因而不可能讓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彌補語言表達單一的不足,在語言表達的同時加以形象的手勢輔助,這樣使學員對信息的接受和加工處理置于“視聽”同步的意境之中,學員就會較快較好地掌握所學習的信息,強化了學習效果。許多時候,只需一個手勢,就能明白理解對方的意思,看似默默無語卻勝似千言萬語,這就是所謂的“此時無聲勝有聲”。
手勢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與教員的性格、年齡、性別、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都有著密切關系,但是手勢作為對有聲語言的必要補充,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研究、高度重識、合理運用。
參考文獻
[1] 王偉.淺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5):133.
[2] 徐蕾.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7):120-121.
[3] 楊懷烈.淺談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