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
【摘要】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就是幼兒科學教育。本文從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討幼兒科學教育應該怎樣有效的開展,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人文價值取向、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鍵詞】幼兒科學教育;現狀;途徑
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教師需要突破傳統(tǒng)幼兒科學教育的弊端,傳統(tǒng)的幼兒科學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在幼兒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具備全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教育很難將這些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近年來,幼兒科學教育不斷改革,為教師的教學帶來新的問題與新的挑戰(zhàn)。筆者就自身的教學經驗,思考與探索幼兒科學教育中的問題以及有效開展的措施。
一、幼兒科學教育的現狀與挑戰(zhàn)
1.教師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當前許多的一線幼兒教師,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偏好文學類、唱歌、跳舞等專業(yè)知識,對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知識相對比較忽視。這些教師對于科學知識的邏輯性與推理性把握的程度不夠,自身的知識水平有待提升,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失誤,不能夠有效的組織教學活動,與與幼兒缺乏情感上的交流與互動。導致在教學中常常出現教學內容不豐富,教學目標不恰當,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等弊端,為幼兒科學教學的開展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
2.來自科學領域本身的挑戰(zhàn)。但是一直強調的是在幼兒教育中要傳授一些變化的知識,而不是死板的知識,要給幼兒主動構建知識的機會。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需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找不到教學的重點、難點與切入點,組織的科學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往往是相脫節(jié)的??茖W教育具有比較強的邏輯性、科學性,它比較注重的是幼兒的探究能力與操作能力,強調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學習,這種科學性的實踐與探索,教師難以準確的把握尺度。
二、幼兒教育有效開展的措施
面對著幼兒科學教育的問題,幼兒教師應該如何的去面對問題,思考與探究呢?如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精神?作為幼兒教師,需要從幼兒科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探討在幼兒教育中有效開展科學教育的途徑。
1.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
在當前的幼兒科學教育中,需要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與專業(yè)化水平,提高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具有科學教育的意識,不但提高自己科學教育專業(yè)知識的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為科學教育進行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有其是生活情境,促進幼兒科學教育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起。在傳統(tǒng)的幼兒科學教育中,教師傳授知識與技能,幼兒理解與吸收的模式。幼兒科學教育要充分的考慮幼兒的認知水平與心理年齡,幼兒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邏輯思維發(fā)展不完善,對于科學教育的內容難以直接得悉后理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子做中學,在游戲中學,采取全新的教學模式。例如“隨機教學活動模式”。同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知道幼兒學習科學內容的能力,懂得幼兒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把握幼兒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幼兒科學教育的水平不斷提高。
2.尊重幼兒的自主學習與探索。
幼兒的智慧往往是源于實際的操作水平。因此,在幼兒科學教育中需要尊重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首先,要引導幼兒自主的思考與探索。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為幼兒的學習提供各種材料,引導他們自主的學習。如在學習測量的時候,教師需要在課前為學生的學習貯備尺子、繩子、書本等,鼓勵學生對桌子、椅子、文具盒、本子等進行測量。其次,引導學生學會對自己的發(fā)現與探索進行記錄。幼兒學習探究的一個重要的形式就是記錄。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幼兒對自己的發(fā)現、思考與探究進行記錄,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教師進行總結,發(fā)現其中的教育價值。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的是在記錄方法的選擇上不可以硬性規(guī)定,需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學習態(tài)度,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3.幼兒科學教學應該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更加強調的是幼兒的個性化。,尊重幼兒認知方式的個體差異。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經驗與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進行詳細的觀察,以便有效的開展教學,對幼兒進行有層次、有目的、有計劃地教學,促進幼兒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學習興趣得到顯著地提高。因此,幼兒的科學教育需要尊重幼兒學習的個體差異。
4.幼兒科學教育要有正確的教學策略。
在幼兒教育中的探究活動,一般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兒童自主探究,教師指導下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在當前的幼兒科學教育中,最有意義的是兒童自主探究基礎上的教師有計劃的指導的談及模式。但是許多幼兒教師碰到的問題就是在教學中如何驚醒科學的指導。教師的指導過于頻繁,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受到削弱,教師指導太少,幼兒學習具有太大的隨意性。因此,教師的指導需要對幼兒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學習經驗與學習素養(yǎng)、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等有細致的了解,并且以此為依據探討出具有實效性的教學策略。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會存在教師試圖對幼兒進行指導,但是由于指導的策略與方法不正確,幼兒就會出現疑問,最后導致課堂上吵吵鬧鬧、爭論不休,幼兒科學教育的自主談及失去其意義,科學教育價值也流失了。因此,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幼兒的指導與引導,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的適度性,引導策略的啟發(fā)性,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不斷提升,發(fā)揮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
總而言之,在當前幼兒科學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幼兒教會需要從這問題出發(fā),不斷地理解與思考,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在幼兒科學教育中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與主體地位,對幼兒科學教育進行正確的指導與引導,不斷激發(fā)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保證幼兒科學教育的有效開展,促進幼兒科學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秀華.《農村幼兒科學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1.
[2]陳文東.《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思想及其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啟示》[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