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兵
【摘 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更應該注重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本文從內容選擇、追求實效科學教學等方面對如何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新課改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50
高中英語課程是高中階段必修的課程之一,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僅是閱讀在考試中占據的地位和分數的比重,更重要的是閱讀是學習英語的有效途徑。高效的閱讀教學既能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又能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是輸入和輸出的有效結合。
當今社會,閱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也提出了具體要求。所以,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新課改后,我們更要加強認識,高度重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我們從事英語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能力,提高素質。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英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點,充分領會英語教學肩負的雙重使命,切實提高閱讀教學水平,推進整個英語教學工作,有效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能力的共同提高。那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應當如何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呢?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真選擇閱讀內容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要解決讓學生讀什么的問題。在讀什么的問題上,有幾點需要強調。讀什么,必須要有計劃,必須要有層次,還必須要有重點。僅僅是課堂上,僅僅是教材,提供的知識有限,學生獲取的信息也有限,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還要進行一定的拓展。拓展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高一、高二、高三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儲備不一樣,難度上要循序漸進,不易跨度太大。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所選文章的生詞量要有所控制,倘若只有少量的非關鍵的生詞,難度就相對小,不會有很大影響。倘若有少量的關鍵生詞,但是學生能夠結合上下文或者根據單詞詞根等推測出生詞的意義,難度就加大了,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倘若有大量的生詞,就會影響學生的閱讀體驗,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所以,要有個度,講究個漸進。如果學生的掌握情況比較好了,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計劃。同時,要注重不同的學生學習基礎不同,既要掌握計劃的總體進度,又要統(tǒng)籌兼顧各個學生的進步,而不宜采用一刀切的做法。
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差異化教學
素質教育本就是針對全體學生的教育,全體學生自然包含每一個學生,所以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用每個個體的進步推進整體教學的進展。教師可以多搜集一些資料提供給基礎較好的學生選擇,如:和教材內容息息相關的課外補充材料、學生感興趣的材料、英文報刊、廣播等都可以適當涉獵。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則要精心選擇,且不可貪圖數量,而是要更加重視質的提升,引導學生在吃透上下功夫,夯實其基礎,鼓勵其舉一反三。同時,我們強調,閱讀教學要有重點。我需要強調的重點有兩個,一是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二是要充分利用真題。并不是僅僅只為了應付考試,就考試而言,尤其是高考,出重復的題目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之所以強調這兩個重點,更關鍵的是從其質量角度出發(fā)的??梢哉f,新教材和真題,都是經過很多專家進行了充分的研究而設計出來的,充分考慮了社會的需求、學生的身心和學習實際,有很大的科學性,如果能夠充分加以利用,則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教材而言,新課改后,我們采用的是與之相配套的采用話題、功能結構相結合的“任務型”的新教材,不僅有對學生知識增長的要求,還有對學生學習技能和綜合能力提升的要求。適應新教材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課堂要以結構和結構功能為主線,教師要合理組織和安排學生的聽、說、讀、寫各項活動,學生則需要調動各個感官的積極性來獲取知識、獲取信息,不斷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追求實效,科學開展教學活動
新課改形勢下,閱讀教學,需要追求實效,需要更科學。要加強英語教學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實效性。我們反對應試教育和“以分取人”,并不是說只關注付出,不求結果。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開展新課改,我們強調過程和結果的統(tǒng)一,我們追求更科學的方法和更全面的結果,所以,教學的效果是一定要保證的。而且這個效果包含的更加全面,既包含學生知識的增加,也包含學生能力的增長、素質的提高。這是原來的應試教學所達不到的,所以,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改進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包含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進。
這里主要談兩點:一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教學,本就該有教有學,沒有學的需求,就沒有教的必要,更何況,教學活動能否取得實效,也歸根結底是要落實到學生身上的。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視自身的主體地位,只滿堂灌地重復教,是沒有道理的,自然也是沒有實效的。所以,既要重視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來。教師要做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多學習的機會、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改變授之以魚的做法,轉而科學的授之以漁,讓學生去做具體的實施者,讓學生在實施的過程中,獲得成長進步,明白自身的需求、能力,主動提出重點、難點或疑點,教師再引導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加以解決。經過總結匯總,教師再有的放矢,進行精講,查缺補漏。節(jié)省教學資源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教學成效,一舉多得。二是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在以往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采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看文章,詞匯—語法—翻譯,看問題,詞匯—講語法—翻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一句話一句話地、一段一段的全部分析下來,一塊一塊進行。這樣越分越細,越講越多,結果把一篇活生生的語言材料搞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關鍵是講到最后,學生不知道我們具體要講什么。實際上,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問題入手,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去讀文章,對問題還可以分類,哪些是主旨大意題,需要怎么解決,哪些是細節(jié)題,需要從哪里去尋找,對于關鍵的話語、字詞,可能會出猜測詞義詞,要放在上下文中認真領會。要逆向思維,提高目的性、準確度。要全神貫注,集中解決問題,要從篇入手,保持文章內容和篇章結構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