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才
營造民主、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煥發(fā)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探究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作了以下方面的教學探究:
一、搭建對話平臺、建立民主合作關系
搭建師生對話平臺有利于構(gòu)建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通過師生對話交流,增進師生互動與信賴,促進師生溝通與合作。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fā)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語文學習,從而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獨有的活力。
在教學小學二年級《找春天》一文時,課文中講到:“春天來了!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圍繞這組排比句中“來”“看”“聽”“聞”“觸”五個動詞,如何讓學生觸景生情地感受春天活力呢?筆者采取對話的教學方式,啟發(fā)學生想象、感受。首先播放課文幻燈圖片,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思考,接著師生圍繞春天“來了”展開相互的對話交流,讓學生感受春天到來時氣候、環(huán)境、溫度、人類、動物等變化,然后提出一系列問題:如“春風吹來,你有什么感覺?”“春天來了,地面上的植物有哪些變化?”“春天來了,有哪些動物從冬眠中蘇醒了,有哪些鳥兒從南方飛回來了?”“春天來了,人們的著裝有沒有不同?”師生展開對話交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眼、鼻、耳等器官進一步感受春天。同學們在小組討論交流后,各抒己見,積極回答問題,個個興致勃勃,踴躍發(fā)言,可謂無拘無束,課堂的學習氣氛非常熱烈,課堂教學效果比我預想的要好得多。
二、贊賞激發(fā)欲望、調(diào)動學生發(fā)言積極性
人類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筆者在教學一年級《春雨的色彩》一課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將小鳥在爭論春雨顏色時各自表達的關鍵詞語找出來。學生自讀課文后,紛紛舉手積極發(fā)言:“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崩蠋熯厗栠吙洫劊骸澳阏姘?,能把問題答得這么準確,句子說得這么完整?!崩蠋熃又鴨枺骸靶⊙嘧?、麻雀、小黃鶯為什么這么說,你們能幫他們找找理由嗎?”有的學生說:“小燕子看到小草綠了,柳樹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崩蠋熡忠约畹目谡Z給以表揚:“你觀察得很仔細,還能用上‘嫩綠這個詞,說得真好?!崩蠋熧澷p、激勵、表揚的每一言、一行、一笑,給每位學生極大的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念和師生的互信。每節(jié)課筆者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
三、互換教學角色、煥發(fā)課堂教學活力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幾乎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只能當作一個個吸收容器,等著老師往里灌東西,老師的辛苦,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性。新課標提出:新型的課堂教學方式,要注重教師角色轉(zhuǎn)換,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通過學生“講”教師“聽”,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讓教師切身體驗到“教學相長”的真諦,同時又可以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展示的舞臺,這更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fā)出課堂的活力。
筆者在教學一年級《四個太陽》一課時,筆者圍繞“文中的四個太陽,你喜歡哪個太陽”這一問題,事先設計幾個小問題:①夏天,我們站在太陽底下有什么感覺?②秋天,你看到哪些水果成熟了?心情怎樣?③冬天的早晨,你坐著爸爸的摩托車來上學時,你覺得冷不冷?④你覺得春天的景色美嗎?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獨自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會上說出各自的喜歡理由。有的學生說:“我喜歡紅紅的太陽。因為冬天很冷,我的手腳都凍僵了,鼻子、耳朵都凍紅了,有紅紅的太陽照著我,我覺得溫暖”;有的學生說:“我喜歡彩色的太陽。因為春天有五顏六色的花兒,有各種不同顏色的樹葉”;有的說:“我喜歡綠綠的太陽。因為有綠綠的太陽掛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一片清涼”;有的說:“我喜歡金黃的太陽。因為金黃的太陽照在秋天的果園里,果子更快成熟,我們可以邀請小伙伴來品嘗水果的香甜”。最后有針對性選出各自喜歡的太陽的四個代表,在全班交流喜歡的理由。同時,又讓同學們來評價學生的發(fā)言,來總結(jié)學習的要點。這樣,課堂的活力被激發(fā)了,達到了事半功倍教學效果。
四、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營造輕松愉快學習氛圍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备鶕?jù)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較強、思維簡單、認知能力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齡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適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情境教學顯得非常必要。教師借助語言、幻燈、影像、音樂、圖表等多媒體手段或通過教師事先有意安排的游戲、童話、表演等方式再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相關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極大好奇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探究欲望。同時,增強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趣味性,讓學生沉浸在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活動中。
在教學《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篇課文時,講到“小男孩在沙灘上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nèi)踊卮蠛!?。為了讓同學們能體會這個小男孩熱愛小動物,珍愛生命的情感,我讓全班同學起立,站在過道旁即興模仿表演:不停地彎腰撿魚,用力把魚扔回大海。重復幾次表演后,當老師問起同學們感受時,課堂像炸了油鍋似地,一下熱鬧起來,同學們爭先恐后發(fā)表感言,有的說腰酸,有的說手痛,有的說累得沒力氣了。老師緊接著提出問題,“那文中的小男孩呢?他不停地撿魚扔魚,是不是也腰酸、手痛、累得沒力氣了?那他為什么還要那樣做?”通過同學們的表演體驗,加上老師的點撥,同學們切身感受到小男孩珍惜每一條小魚的生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每條小魚都回到大海的美好心靈。到此,水到渠成,筆者進一步引導同學們分析、理解、討論課文的主題思想,至此,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認識得到升華。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 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