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勁榕
【摘 要】語文教育教學要滲透心理教育,巧用語文豐富資源,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均衡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教育教學;心理;滲透;資源;心理素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撥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痹谡Z文教育教學中,應當巧用語文的豐富資源,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高水準的心理素質,以便適應社會生活,適應時代進步。
一、巧用課文積極主題,培養(yǎng)學生堅韌心志
語文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的課文主題積極向上,傳遞堅定信念、堅強意志、堅忍毅力等正能量。在教讀中,引領學生仔細體會,自覺內化成學習心得,培養(yǎng)堅韌不撥的心志。偶遇“柳暗”,堅信會“花明”,堅強創(chuàng)造“又一村”。俄國詩人普希金被沙皇流放時,寫下哲理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告訴鄰居女孩和讀者: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心等待。追求幸福理想是人類本能需要,做生活的強者,人生種種經歷都會成為巨大財富。聯系實際領悟這深刻人生哲理,感受作者堅強樂觀的思想,激發(fā)學生以堅忍不拔的意志,戰(zhàn)勝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完成人生中的使命重任。
二、巧用人物高尚品質,培養(yǎng)學生博愛心地
有的小說和敘事散文的課文描寫人物、塑造人物,描述人物高尚感人的事跡,表現人物優(yōu)秀可貴的品質。加以分析提取、歸納概括,為學生樹起具體可感的學習榜樣,讓學生感同身受,個性化地鑒賞評價,各抒己見,培養(yǎng)博愛心地。當代女作家茹志娟的短篇小說《百合花》,敘寫小通訊員以一顆純潔質樸的心一心一意完成組織交給的護送“我”到前沿包扎所的任務、不分分內分外幫忙為傷員借被子、在取得總攻勝利前夕為保護擔架隊員英勇捐軀。表現他關心同志、階級覺悟高、革命責任感強、英勇奮斗、不怕犧牲的優(yōu)秀品質。鑒賞小通訊員的高尚品質,就能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舍己為人的善良心地、博愛心腸。
三、巧用寫景優(yōu)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高雅心性
語文教材中,中外古今的寫景作品大多情景交融,采用一定技巧,運用高超筆法,或從多種視角,或從多種感官,生動逼真地描寫景色,創(chuàng)作優(yōu)美意境。讓學生多讀多品多悟,感受景色之美、意境之美,從中培養(yǎng)高雅的心性。南朝梁代文學家吳均的山水小品、駢文佳作《與朱元思書》,運用動靜結合、聲色結合、明暗結合的高超技法,描繪富春江富陽至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出一幅充滿旺盛生命力的大自然圖景,讀來令人欣然神往。作者還表明這精美畫卷、美妙境界會使人流連忘返,頭腦清醒,忘卻功名利祿和繁忙政務。品讀體悟吳均筆下這絕美景色、優(yōu)美意境,學生或許也會贊嘆神往,清醒頭腦,拋棄不良心情、自私心念或難釋心病,培養(yǎng)高雅心性。
四、巧用新聞公正立場,培養(yǎng)學生正義心懷
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等,語文教材選編了廣義新聞的文章,思想性強,內涵深刻,作者站在公正客觀的正義立場,報道重大事件、熱點新聞或杰出人物。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寫作的正義感或所報道人物的正義感,從中培養(yǎng)正義心懷。
記者吳崗在報告文學《善待家園》中,以強烈正義感、責任感和深深憂患意識,以觸目驚心的典型事實、以無可辯駁的確鑿數字,展示我國地質災害之嚴重,揭示國民極其淡薄的環(huán)保意識和急功近利的行為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呼吁每個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園,把防治地質災害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作者胸懷正義感、責任感去采訪,去寫作,全文洋溢作者正義感、責任感,讓學生細加品味,就能深受感染,激起正義情感。
五、巧用議論嚴密邏輯,培養(yǎng)學生周密心勁
議論文課文邏輯性強:語言符合邏輯,論點和論據邏輯關聯緊密,論證思路和過程也講究嚴密邏輯。通過點撥、品味、探究,可以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周密的邏輯心勁,即周密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議論性演講詞《為人民服務》全文共五個自然段,邏輯思路清晰明了。每個段落集中講述一個觀點,段與段之間形成逐層深入的結構關系。語言也準確,用好關聯詞,講究邏輯性。文中還指出張思德挖洞燒炭,因窯洞塌方搶救戰(zhàn)友而犧牲,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死得重于泰山;又補充指出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使論證辯證全面。可見,全文富含邏輯性,啟發(fā)學生說話、寫作、做事要嚴謹周密,有條不紊。
六、巧用作者曠達胸懷,培養(yǎng)學生陽光心態(tài)
許多作者在失意時,在逆境中,甚至在遭受不幸災難之際,憑著不甘沉淪的曠達胸懷,矢志創(chuàng)作作品,成了可供學生品讀的美文。介紹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時,強調作者的曠達胸懷,教育學生培養(yǎng)陽光心態(tài),在順境、逆境中,都坦然面對生活。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因提倡政治改革,由朝廷被貶河南鄧州,自己仕途失意,還應貶放岳州知府的好友滕子京之約,寫出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慰勉了好友滕子京,還表達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指引學生品評范仲淹寬闊博大的胸懷、先苦后樂的憂樂觀和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啟迪學生保持陽光心態(tài),不患得患失,豁達笑對生活。
總之,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育教學也該關注學生持續(xù)發(fā)展、均衡發(fā)展,開掘利用自身豐富資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