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都是表示假設意義的句式,二者都是先提出假設并由假設推理出相應的結果。二者在語義、語法和語用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關聯(lián)詞的意義、句子的意義、關聯(lián)詞與其前后成分的關系,分句之間的位置關系、關聯(lián)詞和句子在特定語境下的運用等方面,而發(fā)現(xiàn)這些不同,探討其產(chǎn)生的原因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漢語 日語 一致關系假設復句 假定條件復句 語義 語法 語用
漢語和日語中都存在著復句,都分為聯(lián)合復句(日語中稱“并列復句”)和偏正復句(日語中稱“主從復句”)兩大類。在漢語中偏正復句分為5類,分別是:條件、假設、因果、目的、轉折等;在日語中,偏正復句分為7類,分別是:條件、轉折、讓步、原因、目的、比況、程度等。二者盡管分類的名稱不同,但所包含的意義關系都是全面的。漢語中假設復句分為一致關系和相背關系兩類;日語的條件復句分假定條件、既定條件、恒定條件和無條件四類。其中,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都表示“如果、要是、假如”的意思,都是從假設推斷出順勢的結果,但是在具體的意義、語法結構和應用上有一定差異,具有可比性。本文將從“語義、語法、語用”這個3方面,用對比的方式來分析二者的相異之處,以達到對這兩種復句更透徹的理解。
一、語義方面的對比
“所謂語義,簡單地說,就是指語音所傳達的信息內(nèi)容,是指用語音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各級語言單位所包含的意義以及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意義。”[1]這在本文對比的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中主要體現(xiàn)在關聯(lián)詞的意義和整個復句表達的句義兩方面。
(一)關聯(lián)詞意義方面的對比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都由一定的關聯(lián)詞語引導或連接。這里的“關聯(lián)詞意義”不單純指關聯(lián)詞的概念意義,也指關聯(lián)詞對假設分句和結果分句的引導或指示意義。
1.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關聯(lián)詞的意義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關聯(lián)詞存在合用和單用兩種情況。合用的有:如果∕假如∕假使∕假若∕假設∕倘若∕倘使∕若是∕若∕要是∕萬一A,就∕那么∕那∕便∕則B;單用的有:那、那么、就、便、則、的話。其中,如“如果,假如,假使,假若,假設,倘若,倘使,若是,若,要是,萬一”,這些都表示假設意義,引導出假設情況;像“那、那么、就、便、則、的話”,這些都表示結果意義,引導由之前的假設推斷出的結果。漢語中假設意義和結果意義可以單獨出現(xiàn),也可以一起出現(xiàn)。例如:
(1)如今假若翠翠又同媽媽一樣,老船夫的年齡,還能把小雛兒再撫育下去嗎?(沈從文《邊城》)
(2)他走,我便走。
(3)如果你們同意,我就跟他一起走。
例(1)的關聯(lián)詞“假若”引出假設“翠翠又同媽媽一樣”;例(2)的關聯(lián)詞“便”引出結果“走”;例(3)是引導假設的“如果”和引導結果的“就”的合用。
2.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關聯(lián)詞的意義
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關聯(lián)詞有:ば、と、たら(だら)、なら。還有很多由這些關聯(lián)詞語發(fā)展出來的慣用型:とすれば、としたら、とすると、といえば、となれば、となったら等等。這些關聯(lián)詞語都放在假定條件的后面表示假設,不表示結果。例如:
(4)結婚披露宴のスピーチを友達に頼んだら,彼女はこころよく引き受けてくれた。(高橋吉民,李鵬《最新日語能力測試必備N1》)
(如果拜托作為好朋友的她在結婚典禮上致辭,她一定會欣然接受。)
(5)死ぬとすれば、20歳上の私のほうが早いはずだ。
(如果要死的話,也應該是年長20歲的我先死。)
這兩句話的關聯(lián)詞都表示假設意義,存在于假設分句中,結果分句中沒有表示結果意義的關聯(lián)詞語。
(二)句義方面的對比
這里的句義指整個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在表達將來意義和過去意義、主觀意義和客觀意義、否定意義等方面有所不同。
1.將來意義和過去意義的表達方式對比
將來意義上的假定,即動作沒完成的假定,稱為“未了假定”;過去意義上的假定,即動作完成之后的假定,稱為“完了假定”。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要表達“未了假定”和“完了假定”可以用同一個關聯(lián)詞,也可以用不同的關聯(lián)詞,即與關聯(lián)詞語的選擇無關。例如:
(6)如果你要讀這本書,我可以借給你。
(7)如果我讀完了這本書,我可以借給你。
例(6)的動作“借”發(fā)生在前一個假定動作“讀”之前,是“未了假定”;例(7)的動作“借”發(fā)生在前一個假定動作“讀”之后,是“完了假定”,兩句話都用了關聯(lián)詞語“如果”,把“如果”都換成“假如”,或其中一句的“如果”換成“假如”都是可以的。
日語“假定條件復句”中,要表達“未了假定”意義時對關聯(lián)詞沒有特殊要求,根據(jù)句義選擇相應的關聯(lián)詞即可;表達“完了假定”意義時一般要用たら(だら),因為“た型”帶有“實現(xiàn)、完了、產(chǎn)生”的意義。例如:
(8)この本を読むなら貸してあげますよ。
(如果你要讀這本書,我可以借給你。)
(9)この本を読んだら貸してあげますよ。
(如果我讀完了這本書,我可以借給你。)
(10)あなたが大連に來たければ、話してくれますよ。
(假如你想來大連,就跟我說哦。)
(11)あなたが大連に來たら、案內(nèi)してあげますよ。
(要是你來大連,我給你做導游。)
例(8)與例(6)意思一樣,是“未了假定”,用了關聯(lián)詞語“なら”;例(9)與例(7)意思一樣,是“完了假定”,但是用了帶有完成意義的關聯(lián)詞だら。例(10)的“說”發(fā)生在假定動作“來”之前,是“未了假定”,用了關聯(lián)詞語“ば”,不是例(8)的“なら”,可見日語對“未了假定”的關聯(lián)詞沒有特殊要求;例(11)的“做導游”發(fā)生在假定動作“來”之后,是“完了假定”,也用了帶有完成意義的關聯(lián)詞語たら。
2.客觀事實與主觀意志的表達方式對比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中,無論句子要表達的是客觀的現(xiàn)實還是主觀的意志或主張,不會對關聯(lián)詞語的選擇造成影響,都可以用,甚至可以替換。例如:
(12)倘若不吃飯,肚子就會餓。
(13)假若另外高處有一個上帝,這上帝且有一雙手支配一切,很明顯的事,十分公道的辦法,是應把祖父先收回去,再來讓那個年青的在新的生活上得到應分接受那幸或不幸,才合道理。(沈從文《邊城》)
例(12)表達的意思是一個客觀事實,是常理,用了關聯(lián)詞語“倘若”;例(13)是一個主觀意志上的假設,假設了有“上帝”的存在,用了關聯(lián)詞語“假若”,這兩句話的關聯(lián)詞語可以互換,句子依然成立。
在日語“假定條件復句”中,如果要表達事物之間的客觀聯(lián)系,表達一定的客觀事理,關聯(lián)詞一般用“と”,“と”不可用于表達“意志、命令、希望”等意思,要表達這種意思,可以用“ば、たら、なら”。例如:
(14)ご飯を食べないと、おなかがすきますよ。(倘若不吃飯,肚子就會餓。)
(15)そばに犬でもいれば、すぐ犬のほうにかんしんはいってしまう。
(井上 靖「幼き日のこと」)
(如果身旁有一條狗,那么馬上就被狗吸引過去了。)
例(14)與例(12)意思一樣,表達的是一種客觀事實,用了關聯(lián)詞“と”;例(15)是一種主觀假設,說話人假設了如果旁邊有狗會怎么樣,用了關聯(lián)詞“ば”,但二者不能互換,因為“と”不能用于主觀假設。
如果是反事實的假設復句,關聯(lián)詞就不可以用“と”,因為此時表示的不是客觀事實,而是純屬虛構的條件,違背了客觀現(xiàn)實,這時一般用“なら”。同樣,漢語的反事實假設復句,關聯(lián)詞都可以用,甚至可以替換。例如:
(16)如果太陽從西邊出來,我就嫁給你。
(17)日が西から昇って來たなら、君と結婚する。
這兩句話是一個意思,“太陽從西邊出來”是不可能發(fā)生的,違背客觀現(xiàn)實的,是“反事實假設復句”。例(16)的關聯(lián)詞“如果”可以換成“要是”或“倘若”等等;日語例(17)用了關聯(lián)詞“なら”,而且只能用“なら”,不可以用“と”。
3.否定意義的表達方式對比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中,根據(jù)句義,在分句中可以出現(xiàn)否定詞,表示否定意義的假設或否定意義的結果。例如:
(18)若是我沒叫住她,她也許就走了。
(19)要是下雨,運動會就不參加了。
(20)如果他不去,我就不安心。
例(18)是否定意義的假設,實際上“我叫住了他”;例(19)是否定意義的結果,“不參加”;例(20)是否定意義的假設和否定意義的結果,“不去”和“不安心”。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某些關聯(lián)詞語也有否定的形式,如“要不是,若不是,如果不是,倘若不是”等等,這些關聯(lián)詞語的否定與分句的肯定或否定無關,而且其后引導的分句都是客觀發(fā)生過的。例如:
(21)若不是我叫住她,她也許就走了。
(22)要不是他沒說清楚,我也就不會誤會他。
例(21)中的“我叫住他”是肯定的,例(22)中的“他沒說清楚”是否定的??梢姡P聯(lián)詞語的否定并不制約著假設分句的肯定或否定,“我叫住他”和“他沒說清楚”都是客觀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
在日語“假定條件復句”中,否定詞一定出現(xiàn)在分句中,關聯(lián)詞沒有否定形式。例如:
(23)私が呼ばなかったら、彼はもう行ってしまうかもしれません。
(若是我沒叫住他,他也許就走了。)
(24)雨が降ったら、運動會は參加しない。
(要是下雨,運動會就不參加了。)
(25)彼が行かなければ、私は安心できない。
(如果他不去,我就不安心。)
例(23)與例(18)、(21)的意思一樣,漢語有兩種說法,日語只有這一種,否定存在于動詞“呼ばない”;例(24)的否定存在于結果“參加しない”;例(25)否定存在于假設“行かない”和結果“安心できない”。
二、語法方面的對比
“語法是音義結合的各結構單位之間的組織規(guī)則的匯集”(胡曉燕,2008),分為詞法和句法兩大類。在本文對比的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中,詞法主要體現(xiàn)在關聯(lián)詞與其前后成分的關系上,句法主要體現(xiàn)在分句之間的位置關系上,下文將從這兩方面進行對比。
(一)關聯(lián)詞與其前后成分的關系的對比
由于漢語和日語的語法手段不同,所以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對關聯(lián)詞的要求不同,比如在前后詞語的搭配方面、與前后成分的位置關系方面。
1.關聯(lián)詞與其前后詞語的搭配問題
黃伯榮、廖序東(2007)認為,“漢語的實詞較少表示語法意義的形態(tài)變化,虛詞(和語序)成了表示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顯得特別重要?!彼詽h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關聯(lián)詞在使用時,自身沒有形態(tài)變化,也不用考慮前后詞的形態(tài)變化,關聯(lián)詞具有獨立性,可以放在句首。
(26)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魯迅《傷逝》)
(27)倘若,你是真的想過我,就不應該不給我消息。
日語是形態(tài)變化豐富的語言,“假定條件復句”的關聯(lián)詞又都是附屬詞,是沒有獨立性的,必須附屬在獨立詞的后面,構成一個文節(jié)?!霸诓恢劣谟绊憣渥拥囊饬x的理解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把句子劃分成最小的段落,這種段落就叫作‘文節(jié)”(皮細庚,2010)。所以日語“假定條件復句”關聯(lián)詞的使用與其前面的詞的活用變化關系很大,這就涉及到了“接續(xù)”問題。像“たら”(だら)要接在動詞的連用形后,“ば”要接在動詞的“ば型”后,“なら、と”要接在動詞終止型后。例如:
(28)分からないところがあったら、彼に聞いてください。(ある連用形+たら)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請問他。)
(29)この技術を使えば、これまで燃料問題が一挙に解決するだろう。
(高橋吉民,李鵬《最新日語能力測試必備N1》)(使う的ば型)
(如果使用這個技術,一直以來的燃料問題就可以一下子解決了。)
(30)大學に行くなら、何を勉強したいと思いますか。(行く的終止型+なら)
(要是上大學的話,想學什么?)
(31)それを中國語に訳すと、どう言いますか。(訳す的終止型+と)
(如果把它翻譯成漢語,應該怎么說?)
2.關聯(lián)詞與其前后成分的位置關系對比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關聯(lián)詞可以放在分句的主語前或主語后,像“如果、假如、假設、假若、倘若、若是、要是、萬一”放在假設分句的主語前、后都可以,只不過放在假設主語前時表示的是對一個完整事件的假設,放在假設主語后時表示的是對動作的假設,這時暗指結果分句的主語與假設分句的主語相同;“那么、那”和“就、便”由于詞性不同,分別放在結果分句的主語前和主語后。但無論放在分句主語的前后,一定是在分句的動詞前(助詞“的話”除外),即“關聯(lián)詞+S+V,結果分句”“S+關聯(lián)詞+V,結果分句”“假設分句,關聯(lián)詞+S+V”“假設分句,S+關聯(lián)詞+V”。例如:
(32)如果我的家不是那樣逼我,我也許不會那么輕率地愛上了林省民;如果林省民不是那么欺凌著我,我也無由接受你的撫慰。(梅娘《魚》)
(33)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沈從文《邊城》)
(34)如果沒有異議,那么我們就這么辦了。
(35)你往西走,我便往東走。
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關聯(lián)詞必須放在假設分句的主語和動詞后,即“S+V+關聯(lián)詞,后一分句”。例如:
(36)もしこの研究に成功すれば、燃料改善に大きく貢獻するであろう。
(如果這項研究成功,會對燃料改善做出巨大貢獻。)
(37)東京タワーに登ったら、全市の建物が眺められた。
(登上東京塔,全市的建筑物都可以看到。)
(二)分句間的位置關系對比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假設分句和結果分句的位置可以互換,二者之間的“假設—結果”關系不變。例如:
(38)如果你認為有必要的話,我馬上去辦。
(39)你一定能聽到石油掀起的波浪聲,假如你把耳朵貼到油管子上。
例(38)可以變成“我馬上去辦,如果你認為有必要的話”,此時強調(diào)后一個分句。例(39)可以變成“假如你把耳朵貼到油管子上,你一定能聽到石油掀起的波浪聲”。
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分句位置不可以互換。例如:
(40)もしあなたは必要があると考えれば、私はすぐ処理する。
(如果你認為有必要的話,我馬上去辦。)
(41)耳が油を付く管にびったりくっつくと、石油の波浪の聲を聞こえます。
(你一定能聽到石油掀起的波浪聲,假如你把耳朵貼到油管子上。)
這兩句話不能變成“私はすぐ処理する、もしあなたは必要があると考えれば”和“石油の波浪の聲を聞こえます、耳が油を付く管にびったりくっつくと”。因為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關聯(lián)詞屬于接續(xù)助詞,起到承前接后的作用,強調(diào)順勢,關聯(lián)詞的前面是條件后面是結果,前后必須都有內(nèi)容。
三、語用方面的對比
語用指語言的運用,是交際雙方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話語表達和話語理解等的活動。這在本文對比的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中主要體現(xiàn)在“特定語境下的關聯(lián)詞的運用”和“句子的運用”兩方面。
(一)關聯(lián)詞運用情況的對比
根據(jù)特定的語境不同,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關聯(lián)詞存在著連用、省略等語用問題,下文將從這兩方面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關聯(lián)詞的運用進行對比。
1.關聯(lián)詞的連用情況對比
a.關聯(lián)詞與關聯(lián)詞連用的情況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關聯(lián)詞可以相互連用,連用形式主要有:“如果+要是,要是+如果,如果+萬一,設若+要是,假設+如果,假如+要,萬一+要是,要是+萬一,要+萬一”(謝曉明,2008)等等,通常會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出現(xiàn)在強調(diào)某一假設的語境中。例如:
(42)設若駱駝們要是象騾馬那樣不老實,也許倒能叫他打起精神去注意它們,而駱駝偏偏是這么馴順,馴順得使他不耐煩。(老舍《駱駝祥子》)
(43)假設如果把企業(yè)這個組織比成是一個人的話,有一只蚊子叮了你,這就是競爭對手。
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關聯(lián)詞“と、なら、たら、ば”則不能連用,只能根據(jù)語義和語境選擇一個用。
b.關聯(lián)詞與其他詞連用的情況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的關聯(lián)詞“如果,要是,假如,假使,假若,假設,倘若,倘使,若是,萬一”可以和助詞“的話”連用,通常起到緩和語氣的作用,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例如:
(44)若是你不愛我的話,則希望你的答復能使我滿意。(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45)倘若把倒霉的事也看做是命運中的一部分的話,那便可以說命運伸出的一個巴掌很容易就讓一個人改變自己正常的生活行程。(方方《定數(shù)》)
日語“假定條件復句”中不存在像“的話”這樣能夠放在假設分句的結尾,與每個關聯(lián)詞語都可搭配的詞,但是大多可以在句首加入副詞“もし”。例如:
(46)もしあなたは必要があると考えれば、私はすぐ処理する。
(如果你認為有必要,我馬上去辦。)
(47)もしお暇なら、一緒にいきませんか。
(如果沒事兒的話,一起去吧!)
2.關聯(lián)詞的省略情況對比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有時候從句子表達的意思上可以直接體會出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關系,因此就省略了關聯(lián)詞語。這種靠‘意合法來體會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關系,只出現(xiàn)在漢語中?!保ㄇ囟Y君,2006:206)因為有一定的語境限制,說話人和聽話人都知道要表達的意思,關聯(lián)詞就可以省略。例如:
(48)你們真愛吃,趕明兒我再買去!
(49)不認識到這一點,學術的提升會受到損害。
例(48)省略了關聯(lián)詞“要是……就……”,還原原句句應該是“你們要是真愛吃,趕明兒我就再買去!”例(49)省略了關聯(lián)詞“如果……就……”,還原原句應該是“如果不認識到這一點,學術的提升就會受到損害。”
而日語屬于黏著語,靠詞的黏著表達意思,關聯(lián)詞語和其前面的詞關系緊密,因此關聯(lián)詞不能省略。例如:
(50)あなたたちはほんとにすきなら、もう一度買ってあげますよ。
(你們要是真愛吃,趕明兒我就再買去?。?/p>
(51)この點を了解しなければ、學術の改善に悪い影響がある。
(如果不認識到這一點,學術的進步、提高就會受到損害。)
(二)句子運用情況的對比
不同的語境對句子的運用有著不同的制約。下文將從正式場合下的將來意義和特定意義∕偶然意義兩方面,對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和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運用情況進行對比。
1.正式場合下的“將來意義”的表達情況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可以在結果分句的動詞前加“將/將會”,表示將來,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于較正式的場合,表達較嚴肅的意義。例如:
(52)她說,如果被關押的法國囚犯可以回國接受審判,有關部門將會按照恰當?shù)姆沙绦蜣k理。(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53)住建部:如果房價有異動,調(diào)控力度將會加碼。(2011年地產(chǎn)新聞)
(54)倘若失去網(wǎng)絡,我們將會怎樣?
例(52)、(53)都是正式場合的新聞播報,例(54)表達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嚴肅話題。
日語中則沒有這樣的習慣,在較正式的場合下,不會像漢語一樣有表示將來意義的詞可加。
2.特定語境下的特定意義、偶然意義的表達情況
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要表達具有特定性或偶然性的意義,關聯(lián)詞都可以用,也可以相互替換。例如:
(55)假若那時我跟他結婚的話,一定更幸福。
(56)要是心情不好就回去吧!
例(55)特定了“那時我跟他結婚”,是一次性的,偶然性的,用了關聯(lián)詞“假若”;例(56)特定了“心情不好”,可能發(fā)生在歡樂的宴會上,用了與例(42)不同的關聯(lián)詞“要是”。
日語“假定條件復句”中,如果句子要表達一定的特定性和偶然性,一般要用“たら”。例如:
(57)あの時、私は彼と結婚したら、もっと幸せだったと思います。
(假若那時我跟他結婚的話,一定更幸福。)
(58)“気分が悪かったら帰ったほうがいい。”
(要是心情不好就回去吧?。?/p>
(59)五時になったら、出発することにしよう。
(如果到了五點我們就走吧。)
這三句話都具有特定性,受一定的語境限制,都用了關聯(lián)詞“たら”,不可以換成其他關聯(lián)詞。
綜上所述,漢語“一致關系假設復句”與日語“假定條件復句”的不同之處有很多。本文僅從語義、語法和語用三方面進行對比和分析,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對二者的相異之處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的研究會對漢語和日語的比較研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皮細庚.新編日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0.
[3]秦禮君.日漢比較語法[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06.
[4]羅進軍.“假設—求解”型有標假設復句[J].語文研究,2009,
(1).
[5]丁永強.反事實假設復句的邏輯分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
2006,(4).
[6]胡曉研.語言學概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7]周炎輝.日語語法——詞法· 句法[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1995.
[8]孫滿緒.日語語法表現(xiàn)辨析[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3.
[9]趙基天,叢恵媛,金青華.新概念日語語法[M].長春:吉林出版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
[10]謝曉明.假設類復句關系詞語連用情況考察[J].漢語學報,
2010,(2).
[11]于日平.復句中絕對時態(tài)和相對時態(tài)的功能分工[J].日語學習
與研究,2003,(3).
[12]馬春華.假設復句和條件復句的歐化:將+主句動詞[J].安徽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王健宇 遼寧大連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