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佳艷
摘 要:隨著旅游業(yè)的日漸繁榮,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游覽觀光。外國友人在來中國旅游觀光的時候,在看到優(yōu)秀漂亮的文化,同時也會看到中國文化中不好的文化現(xiàn)象。那么對于這些不好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翻譯人員應該用怎樣的情懷來面對呢?又要如何妥善的處理這些不好的文化現(xiàn)象,才能不給外國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呢?我的建議是:正視這些文化現(xiàn)象,并以委婉的語言來表述,翻譯給外國友人。這樣既挽回了應有的面子,同時也鍛煉了翻譯人員快速反應能力。
關鍵詞:文化;文化現(xiàn)象;翻譯;情懷
隨著2008年的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北京的舉行,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中國這個古老又神秘的國度有著濃濃的興趣,他們也不僅僅滿足于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關注和學習這個國家的信息和文化,他們更愿意切身地感受一下這個古老國度的文化知識。
在2014年9月18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攜夫人彭麗媛訪問印度時,夫人彭麗媛在泰戈爾國際學校手把手教孩子們用毛筆書寫漢字,并給他們解釋其中的意思。這則新聞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中國文化的宣傳者。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有什么作用呢?
一、 文化以及文化翻譯
1. 文化
文化是指人類活動的模式以及給予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號化結構。不同的人對“文化”有不同的定義,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地域、音樂、文學、繪畫、雕塑、戲劇、電影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近幾年中國的國策中也提出:提升文化軟實力,這足以說明文化的重要性。比如現(xiàn)在幾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英文字母,這就是一種文化植入,潛移默化的深入到了別人心里。
2. 文化翻譯
由于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旅游觀光,為了達到讓他們了解認識并學習中國文化的目的,我們需要作出相應的文化翻譯,從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文化翻譯又是一項怎樣的活動呢?文化翻譯是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呢?
進行跨文化交際是文化翻譯的終極目標。不同的民族,就會有不同的文化。 孫致禮(2002)先生認為這些文化差異處理的好壞決定了文化翻譯的成敗。
二、 文化翻譯的情懷
無論哪個國家的文化,有優(yōu)秀的部分,也有不好的地方,中國文化也不例外。那么對于這些不好的文化部分,我們在給外國友人翻譯的過程中,應該用怎樣的情懷來翻譯,也就是應該用怎樣的心情來面對,用怎樣的胸懷去面對。下面要列舉幾個我見到的身邊不好的文化翻譯處理。
1. 張旭,雅號“張癲”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廳的《斷千字文》碑下面有這樣子一段注釋:
張旭,字伯高,是唐代杰出的書法家,精通楷書,尤善草書,以“狂草” 知名,時人稱之“張癲”。
其中時“人稱之‘張癲”給出的英文是 “Zhang the Mad”。然而mad這個詞在牛津字典里的與神智有關的解釋分別為:having a mind that does not work normally; very stupid, not all sensible. 這里無論哪一個釋義都告訴我們這個人是神智不清醒的。那么回過頭來看,張旭在創(chuàng)作書法的時候是神志不清的么?有可能,這個我們無從考證??墒俏覀冞@樣子的翻譯就連懂點英文的中國人看著都很費解,那給外國人又會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建議翻譯為wittily known as “Mad Zhang”,告訴他們這是一個詼諧的稱號。
2. 帕帕頭上戴
這是陜西十大怪之一。陜西當?shù)赜惺蟛煌谄渌貐^(qū)的奇怪的生活現(xiàn)象: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陜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
而其中的“帕帕頭上戴”是原來陜西地區(qū)盛產(chǎn)棉花,當?shù)厝肆晳T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jīng)濟又實惠方便。 那我們該如何給外國友人解釋這個原因呢?記著當時有人解釋說“we wear a scarf on our head, because its very dirty.”陳慧老師就指出,一說 “because its dirty”就該給外國友人留下西安很不干凈,漫天黃土的印象了,下次就沒有游客愿意來了。 所以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帕帕頭上戴”確實是為了防止頭上落灰,但要委婉地說 “we wear a scarf as a custom, and we can protect us from the rain,sun and so on.”
3. 景區(qū)洗手間的“便后沖水”到底該不該翻譯出來
為了方便外國友人在中國的觀光游覽,各大景點都得加上了相應的英文解說。甚至為了5A級旅游景點評比,要求每一處都必須有英文。這個時候洗手間的“便后沖水”難倒了很多翻譯人員。首先為什么會有這個標識,我們可能都心知肚明,那么國外的洗手間里應該是沒有的,所以我們是不是該正視這一點,不用把這個標識非翻出來。
諸如此類的令我們夾在國人的面子和外國友人的刨根問底之間的現(xiàn)象遠遠不止這些,而外國友人刨根問底時還愛添上“為什么中國人…”,只覺得無比尷尬,民族尊嚴被挑釁了。這個時候我們永遠無法遵嚴復的“信達雅”的首要條件“信”。但這并不是要我們一味的去美化這些明明不美好的事實。在不能美化又要保面子的情況下,翻譯人員只能要求自己快速的做出相對不讓我們的面子不尷尬的回答。例如有一次帶領一名外國友人在西安旅行時,她問我為什么中國人老愛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我告訴她因為中國人實在太多,公共場所實在太擁擠,就是只有腳步聲也吵得很,我們?yōu)榱俗屌笥崖犚?,就得大聲說話。
開襠褲在體現(xiàn)中國人別出心裁的聰明時也帶來了許多不和諧的現(xiàn)象。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那些小孩穿split pants? 你怎么回答?
正視不和諧的文化現(xiàn)象,努力提升自身修養(yǎng),委婉地解釋給外國友人,這就是我覺得我們在面對不和諧的文化現(xiàn)象時該有的情懷。(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
參考文獻:
[1] 孫致禮.文化與翻譯. 選自 張柏然,許鈞.面向21世紀的譯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2]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6)[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