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群
【摘 要】 目的:觀察及早護理干預對剖腹產術后切口恢復與產婦腹脹的影響。方法:選取152例剖腹產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76例。其中觀察組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及早護理干預,而對照組僅進行普通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恢復的時間、排氣時間、腹脹的發(fā)生率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恢復時間、排便、排氣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腹脹發(fā)生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及早護理干預能夠減少剖腹產患者術后切口疼痛及腹脹帶來的痛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剖腹產術后 ;及早護理干預;腹脹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1-0155-02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yī)生和產婦都傾向于選擇剖腹產,以至于剖腹產率不斷增高。隨之而來的是術后并發(fā)癥的不斷提高[1]。因此,及早對剖腹產手術的產婦進行護理干預,減少剖腹產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十分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52例剖腹產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76例。觀察組年齡24~35歲,平均年齡(26.5±4.7)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6.5±2.5)周;對照組年齡23~32歲,平均年齡(27.1±3.9)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7.1±1.5)周。兩組產婦的年齡、孕期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措施:運用500mg哌替啶(生產廠家:青海制藥廠有限公司;規(guī)格: 2ml:100mg ;生產批號:20100917)對產婦進行肌肉注射以達到切口止痛的效果;術后暫時禁食,在肛門排氣后產婦即可正常進食,忌牛奶、糖類食物;并且需要對患者的血壓、體溫及呼吸等情況進行監(jiān)測;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按醫(yī)囑采用抗生素控制或預防感染,且不可私自用藥,嚴格按照醫(yī)囑采用正確方法服藥;協(xié)助產婦術后6h后適量進行床上運動,后期逐漸增加活動量,減少產婦緊張、恐懼情緒。
觀察組的剖腹產患者運用常規(guī)護理與及早護理干預相結合的護理方式來進行患者術前與術后的護理干預。詳細護理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干預 術前,護理人員應用和藹的語言熱情的態(tài)度,向產婦介紹剖腹產手術的相關知識及術前、術中、術后應注意的事項,使產婦做好心理準備從而緩解產婦恐懼、緊張、害怕的心理。若產婦是由于宮縮入院,護理人員就應告訴產婦,宮縮時不能出現(xiàn)過度緊張和過度屏氣的現(xiàn)象,應樹立分娩的信心,不能大聲呼喊、呻吟;對產婦講解術后的問題如發(fā)生腹脹、排便障礙、排氣障礙等,以分散產婦的注意力。另外,需告知產婦少講話以防止體內積氣從而加大術后排氣的難度。
1.2.2 術中護理 手術中要告知產婦,講話會使體內產生積氣,從而導致排氣困難,應盡量減少講話。
1.2.3 術后護理干預 術后護理主要包括飲食護理、疼痛護理及腹部按摩護理等措施。
1.2.3.1 飲食護理 術后的腹脹給產婦帶來不良的影響,它可降低切口愈合率、加劇切口疼痛。若產婦腸蠕動恢復速度緩慢則會導致腸粘連。因此,為避免術后產婦的腹脹,術后6h左右,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產婦在床位平臥并禁止產婦進食和飲水,以避免由于麻醉而帶來的惡心嘔吐反應。待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護理人員應為產婦制定相應的食譜,指導產婦正常飲食,以提高產婦腸蠕動速度從而避免產婦出現(xiàn)腹脹。術后約7h,產婦方可進食且主要食用流質食物如蔬菜湯、大米湯或稀面湯等[2]。
1.2.3.2 疼痛護理 通常情況下術后一天內產婦的疼痛感最強,切口的持續(xù)疼痛對產婦的飲食、活動、休息產生直接的影響,嚴重者會給機體帶來應激反應以至使切口的愈合緩慢。因此,護理人員應引導產婦用正確的方式緩解疼痛,告知產婦要少呻吟并運用鼻子進行呼吸以避免吸入空氣。術后3d左右,產婦的疼痛會逐漸得到緩解。如在手術當天產婦的疼痛較為劇烈,則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運用自控靜脈止痛泵或服用止痛藥物進行止痛,但使用時間不能超過兩天。
1.2.3.3 腹部按摩 護理人員用柔和的手法對產婦的的腹部進行按摩并用毛巾包裹熱水袋,將其放置于產婦的腹部,然后避開切口,依據結腸的走向對產婦的腹部進行環(huán)形按摩。如此可對結腸直腸的交感神經進行有效地抑制,加快腸的蠕動有效緩解腹脹并提早產婦的排便、排氣時間[3]。
1.3 觀察指標 按照觀察組及早護理干預及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記錄,對兩組剖腹產產婦術后的腹脹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排便時間、排氣時間及術后切口恢復時間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則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兩組剖腹產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腹脹發(fā)生率、排便時間、排氣時間及術后切口恢復時間進行對比。觀察組產婦的排便時間、排氣時間及術后切口恢復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常見并發(fā)癥為出血、腹部切口感染、子宮切口裂開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觀察組7例患者2例子產后出血,4例產褥感染,1例腸梗阻;對照組患者8例產后出血,15例產褥感染,3例腸梗阻。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經處理均全部消失。對比兩組腹脹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及早護理干預可減輕產婦的緊張、恐懼心理,使其積極樂觀,同時也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醫(yī)護人員依據統(tǒng)一的標準服務患者,不僅可以提高其技術水平,同時也可加深產婦對于健康知識了解。此項研究并不需要購置特殊的設備和儀器,也不需要支出太多的成本,產婦的滿意度很好,值得在各級醫(yī)院中推廣。
當今社會,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高,及早護理干預能夠縮短產婦住院的時間,且產婦術后恢復的效果也較好,優(yōu)質的服務也可以滿足產婦基本的醫(yī)療需求。本文針對剖宮產產婦采用及早護理干預措施,護理效果顯著,有效提高了患者術后切口恢復速度,縮短了術后排氣、排便時間,降低了腹脹、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能夠減輕剖腹產產婦術后切口疼痛,且由于腹脹及并發(fā)癥所帶來的痛苦、發(fā)展前景良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陸鳳妹.剖腹產術中寒戰(zhàn)的原因探討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21):146-147.
[2] 仇維珍.及早護理干預對剖腹產術后產婦腹脹的影響[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3,11(1):313-314.
[3]蘭改玲,徐玲紅.剖宮產術后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12):156-156.
(收稿日期: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