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潔
摘要: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老師渴望解決的問題,也是學生最渴望老師所給予的珍寶。由于課堂是老師傳授知識、培養(yǎng)興趣、提高能力的主陣地,因此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如何在課堂上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文談幾點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
關(guān)鍵詞:導語;設疑;興趣
中職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雖搜索枯腸,使盡解數(shù),但學生卻感到枯燥乏味、興味索然,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闭Z文學科具有基礎(chǔ)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學好這門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鑒于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巧設導語,創(chuàng)設濃厚的氛圍
我在《我與地壇》中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和歌曲導入法。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且節(jié)選的兩部分之間又相互獨立,所以這篇課文我就分兩課時完成,每課時各設計一個導語。第一部分寫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我就用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導入?!耙焕弦簧賰蓚€瞎子到處流浪以說書為生,盡管生活很苦,但老瞎子卻活得很起勁,因為他師傅在琴槽里封著一個藥方,只要他彈斷一千根琴弦,就能把封在琴弦里的秘方拿出來,按方抓藥,治好他的眼病,……然而當他終于彈斷第一千根琴弦后,從琴槽里拿出來的‘秘方竟是白紙一張。老瞎子萬念俱灰,失望至極,然而他終于悟到,他先前之所以活得那么起勁,只為了琴槽里的這張‘秘方。生命只有有了目標,人活著才有勁頭,哪怕這目標是并不存在的。于是他在臨死之前又把這張白紙封進了他的徒弟小瞎子的琴槽,告訴他只有彈斷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拿出琴槽里的秘方,治好他的眼病。故事到這兒嘎然而止,然而我們仿佛看到了小瞎子充滿激情的生活。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我與地壇》第一部分,看史鐵生有著怎樣的生命感悟?!薄段遗c地壇》的第二部分我采用了歌曲導入法。先讓一位字體寫得好的同學在黑板上抄寫了滿文軍的歌詞《懂你》,然后讓學生體會這首歌詞的哪些語句最令他們感動,說說他們的感受。諸如“你靜靜的離去,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薄耙荒暌荒觑L霜遮住了笑顏,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體會?!薄鞍褠廴o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倍技{入了學生的視線,觸動了學生們的心靈,在此基礎(chǔ)上播放這支歌,讓學生跟著輕聲哼唱,于是課堂上彌漫著兒子對母親理解摯愛的歌頌和母親不能分享兒子成功的傷感。
實踐證明,這些創(chuàng)設情景簡潔自然的導語都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為引入課文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善于設疑,激發(fā)思考的激情
問題設計巧妙,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如我在教鄭愁予的《錯誤》時,精心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①“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簡要概括。②這首小詩隱含著一個怎樣的故事?③這首詩出場的有兩個人物——“我”、“你”,這兩個人背后還有另外兩個人,你能說出他們是誰嗎?④“你”的丈夫抑或是情人為何讓“你”獨守空房,備受寂寞之苦?⑤“你”的丈夫或情人不歸的原因除了大家所說的“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的負心薄幸,“悔叫夫婿覓封侯”的前程設計,“可憐五定河邊骨,猶是春聞夢里人”的殘酷戰(zhàn)爭外,是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其實男人都有一顆云游四海,闖蕩江湖的不羈之魂。試想在靈魂深處,恐怕沒有一個男人甘愿足不出戶,老死戶牖,骨子里都希望自己如一只雄鷹搏擊天宇。只有當他們倦了,折翅了,才想到歸巢,不然,從古到今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思婦閨婦那么多的羈旅之思呢?從“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到“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從“望盡千帆皆不是,腸斷白蘋洲”到“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從“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到“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再到“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一部愛情史簡直就是一部柔腸百斷悲傷史。)
三、尋幽探微,撥動敏銳的觸角
課文中的一些精妙之處,教師若不注意探究發(fā)掘,也很可能被學生忽視,一旦這些地方被挖掘出來,必然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今天我走進這幾個洞窟,對著慘白的墻壁、慘白的怪像,腦中也是一片慘白。我?guī)缀醪粫詣?,眼前只晃動著那些刷把和鐵錘。“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見王道士轉(zhuǎn)過臉來,滿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閑人何必喧嘩?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聲求他:“請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腦中依然一片慘白。(余秋雨《道士塔》)。針對上面這段文字,我提了一個問題:四個“慘白”的意思是否相同,這深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體味,結(jié)果學生從中悟出了作者深沉的痛苦悲哀和有恨不知向誰發(fā)泄的憤懣以及在那個情境中不知該怎樣保護珍貴遺產(chǎn)的無耐等復雜的感情。
四、捕捉靈魂,點燃智慧的火花
課文上隨著教材內(nèi)容的深入探討和教師對情景的巧妙創(chuàng)設,學生的思想會時時閃出智慧的火花,當智慧的火花閃現(xiàn)時,教師切不可為了完成“預定目標”匆匆而過,而應停下腳步,把這稍縱即逝的靈感火花點燃。
五、鼓勵創(chuàng)見,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熱望
有時,學生對問題的解答與教參和老師的認識明顯不同。那教師該怎么辦呢?首先對學生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持鼓勵贊許的態(tài)度。其次要傾聽學生的見解,切不可輕易打斷他。學生陳述完之后,可讓其他同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學生已取得了一致并且比較正確的結(jié)論,教師就不必解答,只需做出肯定大加贊揚即可。如果學生存在著明顯的分歧,或者見解有明顯的錯誤,教師就應當讓學生充分討論,讓各方不同的意見和證據(jù)說完。針對明顯的錯誤,教師就應當把錯誤點指出來,并且用確鑿有力的證據(jù)說服學生,不強求學生放棄自己的想法,可讓他和老師課后進一步研究。如此學生的思維將更活躍,學習地興趣將更高,將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既要巧妙設計,又要見機行事因勢利導;既要有預定目標,又要注重課堂上臨時生成的目標。只有將“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貫穿于課堂這個“過程與方法”的集合中,才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提高的大舞臺,才能真正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