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和深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重能力培養(yǎng)”等理念已滲透進我們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但許多時候,教師精心準備的一堂課卻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為什么會這樣呢?通過觀察別人的教學和自我實踐,我深刻認識到:“學為主體”在我們的課堂中落實得還不夠細致,因為我們許多教師不能夠做到“結合學情,細致觀察,有的放矢”。為此,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做一個有心的“察言觀色”者不失為一個有效地解決方式,即要細致地觀察學生,多渠道掌握其學習的信息反饋,從而敏銳地把握其疑難點,及時地應對解決,使課堂既實用又高效。那么教師應該如何獲取信息并處理好信息反饋呢?
一、查預習,明疑難點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一個學生預習不充分,直接導致了課堂上聽課的效果差,做作業(yè)的速度慢,課后復習的時間增加,這樣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預習可以使自己發(fā)現(xiàn)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預習不好的聽課,只能是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選擇性。預習好的聽課,學生對于什么地方已學會,什么地方還不會,已經心中有數(shù)。這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從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性。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預習反饋,從他們的預習中明確他們的疑難點所在,教師再據(jù)此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保證學生的預習能持久高效,教師最好分層設置預習任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較差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成就感。
二、觀課堂,定突破點
提高課堂效率是每位教師致力追求的最高目標,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如果教師能敏銳觀察和掌握學生課堂上反饋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效率。很多老師都有同感,上同一內容的課,常常是在第二個班級上課時格外得心應手,主要是因為教師在第一個班中上課時及時搜集了學生反饋的信息,明確了學生真正的疑難點是什么,如何做才能更快更好地突破。定好了突破點及突破的方法,其實就是教師有意識地調整了教學方法和內容等。唯其如此,學生學起來效果才更好。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要特別注意“察言觀色”,及時捕捉突破點,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學生如果上課聽講注意力集中,說明老師的精彩講解使學生聽得非常十分投入;若是老師的講解使學生有豁然開朗之感,就說明學生聽懂了!反之,如果聽教師講解時,學生表情凝重,這就意味著他們對老師的講解沒有理解好,教師就可以把學生沒弄懂的知識點作為重點來處理,根據(jù)學生的疑難點教師再進一步調整方案,有針對性地處理學生的問題,使學生在課堂上及時有效的完成學習任務。
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合作討論”就是一種有效地解決方法,它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還能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從小組合作中獲得各個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進行更有條理的講解,以解學生之惑,有的放矢。
三、批作業(yè),補缺漏處
作業(yè)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也是學習情況的一個鞏固和延伸。從作業(yè)的批改中,教師能準確把握學生課堂學習中的缺漏,通過再講解或練習就可以及時地查漏補缺。對難度較大、學生出錯較多的題目,教師要及時地在新的課堂教學前再具體詳細地講解、補救。對于難度較小,問題出現(xiàn)較少,則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進行個別輔導,以優(yōu)帶差,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理念。當然,教師也可以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征求意見,鼓勵學生大膽諫言,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按照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既有利于學生主動吸取新知,探究新問題,又能激勵學生不斷前進,超越自己。
四、重交流,觀實效性
課后與學生進行零距離的交談,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的又一途徑。很多教師不愿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學生貼心的交流,使學生對老師有畏懼之感,教師只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這樣才會獲得真正有價值的信息。當學生很欣喜地接受教師的授課方法時,說明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很快樂,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那么,這節(jié)課課堂效率肯定非常高。反之,則要向學生深入了解問題所在,對癥下藥,并在下一堂課中及時進行補救,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我們要細心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收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疑難點,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適度、合理、有效地處理應對,實施最合理高效的教學設計,讓教和學協(xié)調一致,教學效果自然就非常好,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促進發(fā)展,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行動和努力來做一個有心的“察言觀色者”吧!
【參考文獻】
[1]周浩瓊《做個察言觀色的“王熙鳳”吧——淺談英語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反饋》,民風(科學教育) 20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