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摘 要]本文對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采用文字式的批注教學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夠使學生不斷地深入文本。
[關鍵詞]初中;語文;批注式教學
批注式閱讀法并不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在我國文學歷史傳統(tǒng)中早已有毛氏父子批注的《紅樓夢》等點評集。將其引入語文閱讀教學中是一種新模式。所謂批注式閱讀教學指的是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與教材形成一種對話,從教材的內(nèi)部去感受文章,欣賞文章,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讀者的主觀能動性,讓其在閱讀中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批注式閱讀是對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閱讀方式的一種反駁,是立足于向?qū)W生傳授知識和經(jīng)驗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已經(jīng)不再是“圣人”,而是有意識地將學生的理解吸收與作者思想的表達相互融合,讓學生在這樣的批注式教學閱讀中能夠從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和思維能力出發(fā),發(fā)揮其自身的想象,并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對文本中的符號進行解譯。這個過程實際上是讀者創(chuàng)造性體驗的過程。
一、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依據(jù)
1.批注式閱讀與平等對話。批注式閱讀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重新?lián)碛袑W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學會自主式學習。這種方式也充分體現(xiàn)了“先學后教”、“多學少教”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可以使學生充分地自學課文,對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有相當大的作用。對話教育是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明確指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積極開展學生、教師與閱讀文本之間的對話”。“對話”是一種主動姿態(tài),意味著學生與教師可平等參與對閱讀材料的解讀,捍衛(wèi)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性與思考權利。批注式閱讀教學建立在對話的基礎之上,在批注式閱讀過程中,學生自由批注獨特的講解與感悟,不僅與文本發(fā)生思想碰撞,與教師交換心得體會,還通過審視文本重新認識自己,實現(xiàn)與自我的對話。
2.批注式閱讀與意義建構(gòu)。建構(gòu)主義學習觀認為,真正的學習發(fā)生在學習者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之中,學習者以自我經(jīng)驗為基礎完成對信息資源的意義建構(gòu)。批注式閱讀過程是學生作為獨特個人賦予文本新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個體人格與文本情境協(xié)作互動,學生根據(jù)自身社會經(jīng)驗與文化背景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實現(xiàn)差異化的意義建構(gòu)。批注式閱讀促使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教師建構(gòu)知識向?qū)W生自主建構(gòu)知識過渡,顛覆了教師中心與課本中心,通過個性化“批注”鼓勵學生個體生命意義的成長。
3.批注式閱讀與接受美學。在接受美學中,作品的意義被界定為由作者和閱讀者共同創(chuàng)造,即閱讀文本自身具備再創(chuàng)造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越是優(yōu)秀的作品越在意義上留有讀者填補空缺的空間,召喚讀者發(fā)揮創(chuàng)造才能,中國古語的“言不盡之意”、“弦外之意”、“象外之象”便是此意。批注式閱讀的批注內(nèi)容是學生發(fā)揮主觀想象力,對文本空白點的再創(chuàng)造,閱讀材料的描述性語言,伴隨著學生的思維加工,批注促使學生停留在腦海里的“興味”付諸筆端,實現(xiàn)了文本的多元解讀,是對接受美學“召喚”理論的教學實踐。
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應用
1.聯(lián)想。在閱讀中,我們感知語言文字,除了準確、迅速地在腦海里呈現(xiàn)有關表象外,更重要的是還要進行必要的聯(lián)想,對意境悠遠、耐人尋味的詞句展開想象,在情景交融中領悟文本所表達的內(nèi)涵。 如教學《桂花雨》一課。講到桂花搖落之后,父親點上檀香,并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教師先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詩意,并指導朗讀。然后提問:“花雨繽紛入夢甜”,如果真的做夢,你會夢到什么?想一想,用批注的方式把你夢中的情景用筆寫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扣住一個“夢”字來閱讀批注,還原、再現(xiàn)文章中的有關細節(jié),通過豐富的想象,調(diào)動了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在表達中,融會貫通,感中有悟,尋求到了一種與文本更加豐沛靈動的對話,實現(xiàn)了作品向讀者的移情。
2.補白。任何一篇文章,盡管作者在寫作時已通過字、詞、句、篇,具體物化了其內(nèi)容和思想,但言不盡意,文本本身仍舊存在著諸多的“空白點”。這些“空白點”運用得恰當,就可以使學生在沉靜的思索中激蕩起情感的漣漪,孕育出徹悟的種子。如教學《但愿人長久》這篇課文時,有這樣一句話:“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教師問:“同學們,此時的蘇軾在埋怨明月,你覺得蘇軾對明月的埋怨有道理嗎?”引導學生體會詞人“怨明月”實“人自怨”的曲折情愫,繼而讓學生圍繞句末的“……”來談一談省略了什么,揣測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并通過批注,用文字表達出來。文章自身也正因為有了“留白”,才具有了讓讀者觀照自我的空間。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空白點”,通過閱讀批注對文本進行填補,在充分解讀中使文本變得更豐滿。
三、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使用批注式閱讀教學
1.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批注。教師應該在課文中設置一些問題,這樣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這些問題的設置并不一定都要就文章的主要意思而定,而是可以通過對字句提問而延伸至對文章的提問。提問可以是征求意見的提問,也可以是反問式的討論提問。比如在《“友邦驚詫”論》一文的講解中,對“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就可以對字詞提出疑問,這兩個“國”的含義是否相同?詞性是否相同?為什么采用同一個字表達兩種不同的含義?而在《一面》中對其中的句子就可以提問,比如為什么文中會說“這不是我們應該悲傷的時候”?那什么時候才應該悲傷?無論是就文章中的某一字詞提問還是就文章中的句意提問都可以采用征求意見的方式和反問討論的方式進行。這樣能夠不斷地深入,讓學生在批注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在教學中是對字詞提問還是對句意提問,這需要教師根據(jù)文章本身內(nèi)容的實際情況而定。
2.概括、評論和朗讀的方式。在批注式的閱讀中,實際上有相當多的部分是對文字進行注釋的,這不僅出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就是古代的批注式文本批評也同樣如此。比如,在《聽潮》一文中應該對聽潮的實踐、地點以及各種要素進行批注,這樣能夠為學生做深入的閱讀分析提供更多的借鑒意義。 批注式閱讀不僅要劃出文中的重點,還有一個關鍵的點是要能夠?qū)ζ淠骋欢挝淖诌M行評論,這也是做關于文字和文意批注的最終目的。比如在《一面》中就可以對每一段不同的話做出相關語言風格的評述。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強烈的感情中去感知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不斷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深化。通過朗讀技巧進行批注式閱讀。在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可以有意地將一些閱讀知識灌注其中,這樣能夠通過閱讀的速度以及閱讀的技巧,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批注,知道哪里重要。
四、結(jié)語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與作者進行零距離的平等對話,從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他們學會正確的批注方式,引導他們進行自主閱讀,開拓他們的情感世界和思維世界。教師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也要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更新自己的閱讀教學觀念,從而喚起學生的閱讀欲望和品評意識,提升他們的生命感悟能力和審美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軍,簡說高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1).
[2]鄭志長,批注式閱讀教學設計[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2(04).
[3]王棟,批注式閱讀的網(wǎng)絡延伸[J].青年記者.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