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堂
生活中,講話或寫文章是詞不達意,與人交往溝通不能理解,讀書而不求甚解的現(xiàn)象,大家都歸之為語文沒學好。都認為學語文是個慢功夫,逐日積累,提高慢也視為當然。
語文教學在新中國成立后,也先后進行過四次教改,努力改變語文學習少慢差費的現(xiàn)象。從事語文教學十幾年,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語文,課時多,收效慢;用時長,效果差。固然和語文學科的特點有關,知識廣泛,日積月累也還有很多沒見過。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中,先提高寫作能力,演講表達能力,還是先理解文化典籍,再學以致用。沒有那個教育家能斷言。成名的作家、演說家,也是先接受基本文化教育后,在社會實踐中逐漸摸索,走向成功。似乎也無法證明,學校教育中,教什么,怎么教就一定將語文學好。
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中出現(xiàn)問題時,都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材料理解不準有關。學生理解詞義靠背誦,成年人理解詞義靠生活習慣養(yǎng)成的直覺,少數(shù)人常與文字打交道的職業(yè)訓練有素,文字功底好。對句的理解、對詞的理解,都引起學生對閱讀材料理解的偏差。我們今天僅從詞義理解方法的角度,講一講理解詞義的方法。幾年前,我花費兩年的時間研究詞義變化的規(guī)律,沒有結果。卻發(fā)現(xiàn)每個漢字構詞后,新詞詞義基本按照原有漢字詞義結合,不論以主謂、動賓、偏正方式結合,還是詞義發(fā)生引申、轉化,新詞詞義可以按照語素義、形容義、形容義、比喻義、象征義、轉化義、詞源義來分類;再加上對專屬名詞做定性判斷的下定義方式,漢字詞義來源基本可分為這四個方面。
我們不妨從反面推理,假如詞義基本來自這四各方面,那么,理解詞義源頭,也就理解了多數(shù)漢字詞意。我們就以成語為例來分析解詞方法。
比如:以語素解詞(直指其事)為例,“挨門逐戶、愛不釋手、愛莫能助、半信半疑、安于現(xiàn)狀、百無聊賴、搬弄是非、飽經(jīng)風霜、悲歡離合、奔走相告、別出心裁、不合時宜、不即不離、安分守己”等詞,成語各有出處,理解是按照成語中語素的詞義,連綴成句即可解釋?!鞍らT逐戶”挨,靠近、依次;逐,追也。門戶同義。解釋為一戶都不漏過?!安患床浑x”即,到、靠近、立刻;離,相距、隔開。形容既不接近,也不疏遠?!氨甲呦喔妗北甲叨际桥艿囊馑?,告,告知。這類詞語中的語素都直指其事,表明詞義。成語使用的是語素義。
比如:以形容解詞(繪其狀態(tài))為例“安如泰山、安之若素、按部就班、跋山涉水、飽食終日、秉燭夜游、出類拔萃、斑駁陸離、百廢俱興、八面玲瓏、昂首闊步、別有天地、變化莫測、安然無恙”成語除了使用語素義之外,成語的目的是摹繪某種特定狀態(tài),繪聲繪色,繪形繪貌?!氨鼱T夜游”秉,持也;“ 昂首闊步”昂首,高仰頭;闊步,大步走。形容走步姿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白兓獪y”測,測量,推測。形容未來變化很多,不能預料。“ 按部就班”部、班,門類,次序;就,歸于;形容做事按照步驟、次序進行,守規(guī)矩,少創(chuàng)新。
這類詞語的字面義是為了形容物、事、人的狀態(tài)。
比如:以 引申義(成語中個別字詞義引申)為例“不刊之論、不速之客、避重就輕、不肖子孫、不識抬舉、不可理喻、不可名狀、、不拘繩墨”等詞,出現(xiàn)了詞義的變化,在本義的基礎上派生出新義?!安凰僦汀彼?,邀請。成語指指沒有邀請突然而來的客人?!安豢摗笨?,削、斫,在印刷時引申為除掉。成語意思為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氨苤鼐洼p”重、輕二字在成語中的意思與重量無關,引申為重要、次要。成語意思是指回避重的責任,只揀輕的來承擔。也指回避要點,只談無關緊要的事情。
比如:以比喻義解詞(運用比喻)為例,“買櫝還珠、按圖索驥、畫蛇添足、杯水車薪、敝帚自珍、閉目塞聽、閉門造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等詞,運用比喻修辭,將有比喻義的故事敘述下來,表達某種寄予思想性的哲理?!百I櫝還珠”講一個出國人為了將珠子賣個好價錢,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fā)亮,實在是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于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后,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墒菦]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后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庇谑青嵢藢⒄渲榻唤o了楚人,然后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于“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沒有眼力,取舍不當?!?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祭祀的人,賞給門客一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夠,一個人喝它才差不多。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彼€沒有(把腳)畫完,另一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能為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做事不可多此一舉了,否則有時還會失去一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氨种闱Ы稹闭Z出漢·劉珍《東觀漢紀·光武帝紀》:“一量放兵縱火,聞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陸游《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比喻義解詞或成語整體,或局部使用比喻義,闡述某個道理。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暫時先羅列這四各方面。再加上個人能力有限,或許以上所寫在方家眼中不值一顧。我且作為自己的工作總結。留作以后進一步提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