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榮
[摘 要]本文對初中語文課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初中語文課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相關促進初中語文課合作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對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一種突破性的改革,是指學生為了共同完成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講究集體統(tǒng)一性和團結性,鼓勵學生為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一起工作學習,互相幫助,相互督促進步,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或理想。這種學習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學業(yè)。
一、初中語文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1.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合作學習對初中生的意義重大,初中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好的指引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得到發(fā)展,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間的交流溝通,能使他們努力學習、快樂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通過合作學習,每個小組成員完成自己應當做好的部分,通過溝通探討,提出自己的觀點,總結出課文學習的重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領悟文章的主要精神。合作學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成為個體生活的主體、社會生活的主體。合作學習是進行主體性教育的一種有益形式,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合作學習占據(jù)大量的時間,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繼而更努力地投入學習之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學生正是成長發(fā)育的時候,對未知事物有著探索精神,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吸取別人的意見,看到自己的不足,或者通過對別人觀點的質疑去探索真理。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精神,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討論環(huán)境,通過共同學習,學會與他人共同相處,學會團結友愛合作的精神,不僅使語文知識得到了拓展鞏固,還發(fā)展了人際關系。
2.小組合作學習的特殊地位。初中生抽象思維在這一時期開始占上風,生理和心理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更愿意和同齡人交流,他們的見解往往很有新意,但是缺乏準確性。相比抽象思維邏輯基本成熟的高中生而言,初中生更需要合作學習,在一個合作小組中,成員性格相異,大都閱歷不足,卻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歷和看法,這么一來,成員之間就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發(fā)展。語文教學是以語言內容為中介讓學生獲得語言知識的過程,是得到學習技巧的教學活動,語文教學應強調學生的實踐培訓。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初中生的特殊地位讓學生和老師都漸漸重視合作學習,強調學以致用,漸漸地開始實行課堂的實踐活動,如小組調查、小組討論等。
二、合作過程
1.合理而有效的引導。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zhí)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語文,它一旦為個體所掌握,就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chuàng)造之源。它融和了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淀了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fā)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們進行語文教育的歸宿。
2.靈活而有機的交流。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確定的問題,提交到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以求達到共識。合作結束,總結探究內容時,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學包辦,其他成員漠然處之,我根據(jù)探究內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學生回答。從而在小組內達到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導組內成員要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乃枷?,學習其他成員的閃光點。對于在小組內存有分歧的問題,再提交到集體討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謙虛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對那些比較簡單易答的問題,學生只需經個別思考即可正確回答,如若再分組討論、交流,既浪費了時間,又降低了學生討論的興趣,更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深度。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富有啟發(fā)性、想象性、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難度和討論價值,需要運用各種認知方法、集體合作才能解決,使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發(fā)展思維、開發(fā)智力、提高素質。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一個成員不僅自己要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以全組每一個同學都學習好為目標。教師則根據(jù)合作小組的總體表現(xiàn)進行獎勵。這樣一來,就使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教師要有充分駕馭課堂的能力,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并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巡視指導,及時點撥啟發(fā)學生思維中創(chuàng)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思維潛力。
三、如何更好地進行初中語文合作學習
1.注重合作性教學,提高初中生的自學能力。為了吸引初中生積極參與到合作性學習中,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注意轉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結合初中生現(xiàn)有的知識層次和生活經驗,充實和完善課堂教育內容,為語文教學塑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增加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誘導初中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語文教學中。為了創(chuàng)造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課堂氣氛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教學,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或音頻內容,幫助初中生理解感知語文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另外,語文教師在將初中生按照4―5人一組的方式進行分組,讓他們在理論學習和實踐練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強理論教學,幫助初中生進一步理解語文文化知識,另一方面促進了初中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進一步認識自我,正確評價自我。
2.營造愉快的語文合作學習氛圍。在合作性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語文教育理念,堅持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為合作性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F(xiàn)階段,新課標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堅持“以人為本”。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努力貫徹個性化、人性化的語文教學理念,重視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幫助初中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扮演初中生學習伙伴的角色,加強與初中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積極引導初中生學習,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失誤,并及時加以糾正和調整,以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教學目標。
3.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素材,鼓勵學生分組進行語文創(chuàng)作,開闊學生思維,在合作學習中不斷豐富初中生的想象力,將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理念貫徹在合作性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初中生從小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比如,教師在進行與初中生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語文教材教學之前,可以給每個小組都布置課外作業(yè),并要求他們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尋求各種途徑搜集與所學語文主題有關的素材,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小組學生進行交流。初中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不僅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理解的內容,這些內容在課堂上的提出,而且會在增加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這樣通過合作性教學,不僅提高了初中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加深了他們對語文教學內容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結語
合作學習越來越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握時機,組織引導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小組合作學習由形式化轉型為實質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躍,論教師教育課程視野中的合作學習[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3(08).
[2]姚紅霞,在“慢”中提高中年級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效率[J]. 教育科研論壇. 2012(06).
[3]蔣波,論有效合作學習的內在機制[J]. 中國教育學刊.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