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版畫教學對小學生的思維開發(fā)、促進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發(fā)揮著重大作用。但是現(xiàn)今的小學版畫教學中,依然存在著教學軟件和教學硬件上的不足。本文從教學硬件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以“館校結合”的小學版畫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美術館中的各種資源,打破傳統(tǒng)版畫校內教學的教學形式,開拓新的教學環(huán)境,吻合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版畫的教學質量,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版畫;美術館;中小學;教育
一、館校合作的理論根據(jù)
館校合作的教學方式是上個世紀在國外首先興起的革新性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美術館或是博物館的公共屬性和教育轉型。在我國,伴隨著新型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建立,學校課程改革的推行,出現(xiàn)館校合作的教學方式。近年來,我國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美術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而被重視起來。早在2001年,教育部對小學美術教學作出了新的指示 “通過學習美術,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美術的實踐能力,達到能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痹诮逃康摹睹佬g課程新標準》中強調;把廣泛利用校外的各種資源列入中小學基礎美術教學課程大綱之中,鼓勵和倡導美術館與學?;A教育的攜手合作,取長補短,利用開展多樣的美術教育活動來提升中小學生審美教育的效果。特別小學版畫教學,由于版畫本身的特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局限于校內的教學場地和教學設備,那么很難將版畫的特性全部發(fā)揮出來,與美術館的聯(lián)合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美術館的各種資源,滿足小學生的看、摸、畫等特性。同時長期的館校合作,可以不斷的促進學校與美術館的溝通和交流。將學校教學的嚴謹性與美術館教學的自由行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從而提高整體的小學版畫教學水平。美國著名學者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藝術訓練不同于藝術教育。在藝術訓練里,學生們是以他們將來要變成藝術家為目的的。在藝術教育里,學生們學習藝術形式而不一定需要如何去表現(xiàn)藝術。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同的藝術形式,從而變成有知識的觀眾(聽眾)。”所以,在小學版畫教學中,施行館校合作,是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水平較為直接和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二、館校合作小學版畫教學的主要類型
依據(jù)臺灣學者劉婉珍對館校合作的主要類型進行了分類,從主導方式的不同分為六種模式,第一種類型是提供者與接受者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博物館或是美術館給學校和教師安排和規(guī)劃版畫教學設計,教師完全沒有參與到教學規(guī)劃之中,在開課時,只是被動的接受博物館或是美術館所設計好的教學安排,如實的教授學生,與博物館或是美術館沒有真正的溝通和交流。如早在2004上海博物館所開設的“藝術作坊”,教師可以帶小學生到藝術作坊中按照博物館的規(guī)定和要求進行涂鴉創(chuàng)作,可以利用館中的各種材料。這種類型的合作形式,目前在北京已經非常的常見。第二種是美術館或是博物館主導的互動類型,這種類型主要是美術館和學校都有共同的需要,在美術館的主導下,邀請教師帶領小學生進行參與美術館所舉辦的活動。雖然活動是美術館安排,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書與學生可以自由的跟美術館方面提出自己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學生、美術館都進行了直接的溝通和交流,滿足彼此的需要。第三中是教師或是學校主導式的館校合作機制,教師按照學生和教學需要,向美術館或是博物館提出相應的要求,將學生帶到美術館中進行教學實踐,可以充分利用美術館中的各種資源,美術館方面只負責提供相應的設備,沒有參與教學,學校與美術館方在教學方面很少溝通。這種形式充分發(fā)揮了學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梢愿鶕?jù)自身的教學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從美術館中或是博物館中獲取足夠的教學資源??v觀這三種館校合作類型收到廣大學校、教師、學生的歡迎。
三、館校合作的教學優(yōu)勢
館校合作,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小學版畫教學,有著自身的;優(yōu)勢。在傳統(tǒng)的小學版畫教學中,基本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和示范——學生練習——教師評價。存在著這樣或是那樣的弊端。首先是教學環(huán)境的局限性,教師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在學校的教室里實施,而教室安排的畫桌往往比較狹小,而且比較擁擠,小學生基本上都比較好動,狹小的畫桌難以使它們的作畫性情很好的發(fā)揮。其次是美術教材的局限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材是教師安排教學計劃和執(zhí)行教學任務的依據(jù)和標準。而美術教材包羅萬象,一本小學美術教材中,囊括了雕塑、素描、水彩、版畫、油畫、國畫、簡筆畫、兒童畫、蠟筆畫等多種信息,正因為囊括內容較多,所以難以將每一科畫種詳盡說明和講解。館校結合,正好彌補了這兩個弊端。學校與美術館結合,可以充分利用美術館各種資源,激發(fā)中小學生欣賞美術、學習美術、創(chuàng)造藝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感覺能力。
四、小學版畫館校結合美術教學的意義
構建館內合作機制.有利于文化和知識的傳承。美術館不僅是一個具有社會職能的物理空間場所,它的存在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美術館自身的文化內涵。中小學生通過在美術館欣賞和感受藝術作品,美術文化得到了傳遞和向前延伸。同時構建館校合作機制有助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由于美術館教育是自發(fā)、自由的教育,沒有嚴格的課程標準和評價體系,學生在自由和開放的美術館氛圍中自主地、主動地學習并得到知識,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個人的美術館學習設定學習目標以及自己喜歡和適應的方法。構建館校合作機制有利于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美術館中的教育活動,是需要參觀者,特別是中小學生們抽象和形象的思維結合才能完成的活動,參觀美術館以及參加美術館的教育活動,比起學校美術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體驗過程,更加強調經驗性。
【參考文獻】
[1]孫黎.版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蘇新平,王華祥.版畫技法(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李仲.版畫[M].重慶:西南師范人學出版社,2006.
[4]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人學出版社,2002.
[5]龍念南,李永永.印跡之美[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劉媛(1985-),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