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英
【摘 要】德育工作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德育工作是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關鍵所在。針對當前教育中德育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廣大教師必須趨利避害,有所作為,學校德育工作應是大有作為的。
【關鍵詞】德育工作 實效性 注重 排出 干擾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德育為首。教育的宗旨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小學是基礎教育,加強德育工作意義重大,責無旁貸。如何在這個時期加強德育工作,探索出一條適合基礎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方法的新途徑,對促進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中小學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啟蒙階段,中小學也是未成年人形成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的搖籃。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都將對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深化,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中小學德育工作面臨著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沖擊與活力又疊加的復雜局面;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中小學德育工作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陳舊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已不適應新時期基礎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探索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排出干擾,注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
一、干擾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因素
當前,基礎教育依然是以中、高考兩張試卷為硬性指標,“唯分數(shù)論”在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學校依然把學校的升學率作為衡量辦學質量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教育主管部門與校領導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重視不夠,他們心中的“德育工作是第一位的”只是口號,具體表現(xiàn)在計劃落實在書面上,教師政治學習會不少但沒有實效,加強對未成年人教育的活動停留在形式,學校的常規(guī)教學與各項活動中德育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不能把德育貫穿于學校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角落、每個層面。
學校德育工作的多元性有形式無內涵,德育工作缺乏針對性、合力性、操作性、實效性。如,德育工作的考評沒有量化指標,德育工作有計劃,但在實施過程中不能科學地遵循教育規(guī)律、不能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德育工作不能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等等。德育工作的育人手段和方法相對滯后,德育工作重視課堂傳授輕視實踐活動,注重校內形式輕視校外表現(xiàn),說教多體驗少,難以培養(yǎng)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和行動上的自覺,學生的道德素質得不到升華。
二、教師德育工作的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導者,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德育的效果。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對新時期教育的發(fā)展,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能力要不斷提升,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但有些教師思想守舊,更由于受到中、高考“指揮棒”的制約,導致他們德育意識淡薄,不善于專研育人教育理論,智育能力強而德育工作能力不強,言談舉止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表現(xiàn)為隨意性過多頻,這樣會影響育人效果,所以,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是確保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關鍵。
三、社會環(huán)境不良影響
當前,社會的不良風氣和丑惡現(xiàn)象也給學校思想道德教育事業(yè)來了極大負面影響。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國外先進的科技涌入國門,“蒼蠅與蚊子一起進來了”,一時間好的、壞的、美的、丑的、健康的、不健康的、甚至不良信息一起來到我們面前,那些不良的音像、書籍、網絡游戲等帶有色情、暴力內容,對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極易產生腐蝕作用。中小學生的世界觀尚未形成,識別是非、善惡的能力較弱,很容易染上不良習慣和行為,這也給學校教育帶來沖擊,影響了德育的實效性。
四、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難度大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由于受家長溺愛、教育方法不當?shù)纫蛩赜绊?,有些學生表現(xiàn)貪圖享樂,輕奉獻;講個人主義,沒有集體觀念;對政治思想不感興趣,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我行我素,特別是一些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關注孩子的思想動向,看自己的孩子哪都好哪都出色,這些家長給孩子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思想,也給學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更讓學校的德育工作難以收到實效。
五、德育工作的合力整合不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三結合”教育的力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大背景、大環(huán)境。但是,許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矛盾沖突依然存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配合不默契,兩者不能協(xié)調開展工作,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力;然而,社會教育更為刺手與復雜,抵制社會丑惡現(xiàn)象,為中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使他們有健康的成長空間,德育的實效性才有保證。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只有搞好“三結合”教育,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一萬年太久,只爭早夕?!弊⒅氐掠ぷ鞯膶嵭?,迫在眉睫,不能等也等不起;教師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在德育工作中舉足輕重,因此,教師要認清方向,排出干擾,開啟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