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實現(xiàn)生活教育的理論學習,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拓展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努力拓展初中語文學習的時空,彰顯初中語文教學的活力和魅力。
我們知道,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的源泉,我們欣賞到的色彩斑斕的田園風光和草草葉葉都蘊藏著無盡的知識和無限的生機,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的美好的環(huán)境。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山水田園的優(yōu)美的資源環(huán)境,培養(yǎng)初中生的創(chuàng)新才能和社會實踐能力,這是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也是農村孩子受到教育的獨特而鮮明的優(yōu)勢。教師應該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重視帶領學生到公園去、到田野去、到果園去,欣賞農景,干干農民的活兒,記錄一些活動的作文和日記,描寫這些環(huán)境美化和社會實踐中接觸到的人群,這樣,初中語文教師讓學生享受到語文學習的知識的芬芳,感受到語文學習泥土和花草的芳華,就能夠在語文學習中好地生長,個性也能逐漸被熏染到山川水源和田園風光里的浪漫的氣質和氣息。
一、多參加社會實踐,品嘗農民勞作的艱辛
陶行知先生曾經在教學中提出這樣的見解,就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教師的教與學都是按照“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初中生或多或少地參加一些農業(yè)的勞動,教育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做農活,也可以自己承擔一些農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里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要求學生周末和家長一起干活,并把干活時候看到的、聽到的和怎么做的都詳細地記錄下來、描摹下來。這樣,學生就能夠拓展語文學習的思路,對勞動的認識就能夠深化和內化。初中生如果能夠對農村生活產生學習的興趣,就能夠產生獨特的體驗,寫起來的時候就能夠更加順手。教師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生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和充實,才能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才能學會抒發(fā)出真實的情感。
二、重視欣賞農景,學會親近自然
陶行知先生認為: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按照季節(jié)的變化將學生帶到自然的懷抱中,帶領學生觀賞化凍的泥土、柳樹抽出的嫩芽、泛出青綠色的小草、回歸的燕子、空中飄來飄去的白云等。教師應該增強生活教育的意識,帶領學生有意識地去欣賞去思考去記錄,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事物的美感。教師應該帶領學生睜大眼睛去生活中欣賞農景,尋找美點,世界就像一個五彩繽紛、變化無窮的萬花筒,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無窮樂趣。
三、記錄農事,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村莊之間都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每家每戶都有很多生活的樂章。學生看到什么事情,聽到什么事情,做了什么事情,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收集起來,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人和事都值得學生寫下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記錄親身經歷的事情,更鼓勵學生學習嘗試寫捉知了、下河洗澡摸河蚌等,這些都可以寫得充滿趣味。教師不僅鼓勵學生寫身邊的事情,還可以寫生活中的充滿趣味的事情,例如寫公雞斗架、燕子筑巢、稻子大豐收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拓展寫作的渠道,收集寫作的素材,村口人的閑聊的話題也可以寫成文章,村里人的爭吵的文章也可以寫成文章,捕捉到有意義有情趣的寫作素材,就可以將農村的風情充分展現(xiàn)出來,展示出充滿人間真善美的生活篇章。
四、描摹農民,感受農民的淳樸
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就有農村生活的天地。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尋找豐富的學生寫作的素材,讓農村的景物、事物、生活成為學生豐富的生活源泉,自然讓學生找到心中最可愛的人。教師為了讓學生多角度來表達這些觀點,多種形式地進行發(fā)散式思維,進行各種類型的聯(lián)想,拓展學生寫作的天地,教師應該重視教育學生重視表現(xiàn)出這些事物的美點。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寫作形式不單一,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一定要抒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擺脫學生心頭的束縛,努力將自己采集的千百朵花釀出花蜜來。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成立文學社,舉辦文學社的報紙的活動,教師要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抒發(fā)學生的個性化的見解,鼓勵學生在文學社團開展好各種活動,并將優(yōu)秀的作品推薦給報刊雜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李文書,教師,現(xiàn)居貴州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