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是否主動、深入,跟學生的閱讀期待有著極大的關系。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懸念、靈活調(diào)控等方法,使學生愿意主動地進入閱讀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增強學生探究的欲望,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閱讀的效率。
[關鍵詞]閱讀期待 情境 懸念 調(diào)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3-03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遍喿x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在閱讀教學中,巧妙運用閱讀期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欲望,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閱讀的效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期待
實踐證明:學生總是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多媒體技術集文字、畫面、聲音、影像為一體,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如能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適當?shù)那榫?,則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迫切地想進入新課的學習之中,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黃果樹瀑布》一課時,我這樣引導:“同學們,我們游覽過水平如鏡的西湖,欣賞過美麗的南沙群島和廬山的云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貴州的黃果樹瀑布看看吧!”(多媒體展示黃果樹美景圖片) “這里的景色怎樣?”“美!”“那么作者是如何把這種美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呢?請大家自己讀課文,讀完以后說說你的閱讀感受。”這樣圖文結合、情景結合,學生的閱讀期待被激發(fā)出來了。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是對所有的閱讀內(nèi)容都有閱讀欲望的,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創(chuàng)設出適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在閱讀期待的指引下,閱讀更投入,進而提高閱讀效率。
二、制造懸念,激發(fā)閱讀期待
懸念在古典小說里叫“扣子”,并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形式巧妙地激起讀者進一步往下看的欲望。教師如能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制造懸念,則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把學生引向閱讀的深處。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軍神》一課時,我先給學生講一段故事:“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我國有一位軍人眼部受了重傷,他找到當時一位很有名的德國醫(yī)生幫他做手術,可是在做手術的時候他卻堅持不使用麻藥?!敝v到這兒,我故意停了下來。這時候,望著班里一雙雙期待下文的眼睛,我對學生說:“想知道他是誰以及他為什么不使用麻藥嗎?那就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期待被激發(fā)了,紛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課堂學習氣氛非常濃厚。
在這個課例中,教師巧妙地制造懸念,以“扣子”作為引子,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把學生引入到了“且聽下回分解”的閱讀狀態(tài)之中。這樣,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更高,探究的興趣更濃,把閱讀引向了深入。
三、靈活調(diào)控,激發(fā)閱讀期待
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是預設并不能解決課堂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在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與教師預計偏離的現(xiàn)象或者意外情況。正是這些意外造就了閱讀教學的無限精彩。因此,教師要針對課堂教學生成的各種問題靈活調(diào)控,使之成為新的教學資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把閱讀引向深入。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金子》一課時,當看到彼得一個人在田里挖了幾個月也沒有挖到金子的情況后,有一個學生認為:“彼得太傻了,他是在浪費時間,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做?!痹S多學生也隨聲附和。針對學生的問題,我這樣引導:“既然彼得的行為是無用的,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段話呢?請你再讀課文,想想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痹诮處煹囊龑?,學生的閱讀期待就很快地從“寫什么”轉向了“為什么寫”的角度轉變。在新的閱讀期待下,學生再次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主人公對話,對彼得的一系列行為進行深度思考。這不但使學生感受到了他的不甘心,還感受到他具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走向了深入,從理解思想內(nèi)容到掌握文章的寫作方法。
在這個課例中,當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有爭議的時候,教師通過靈活的調(diào)控,轉變了學生的閱讀期待,順利實現(xiàn)了“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轉變,有效地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是否主動,是否深入,跟學生的閱讀期待有著極大關系。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采取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愿意主動地進入閱讀情境之中,從而彰顯課堂的生命與活力!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