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孝妃
(海南省衛(wèi)生學校,海南 ???570311)
小組合作學習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吳孝妃
(海南省衛(wèi)生學校,海南 ???570311)
目的 研究小組合作學習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2013級護理專業(yè)兩個班,分別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小組合作實訓及考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模式。將兩組技能成績進行對比,通過問卷及自我效能感調(diào)查,反饋護生對改革方法的效果評價。結果 實驗組靜脈注射、導尿術、期末考核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絕大多數(shù)實驗組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學習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明顯改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實驗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小組合作學習可增強護生的實訓效果,也有利于護生職業(yè)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基礎護理;小組合作學習;實訓與考核
護理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學科,護理實訓教學是護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1世紀的實訓教學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樹立知識、能力和素質(zhì)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和以培養(yǎng)學生基礎牢、知識新、能力強、素質(zhì)高為教育目標[1]。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也給護理學基礎教學尤其是實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3年9月以來,我校將小組合作學習理念融入護理學基礎實訓與考核中,以個人成績作為小組實訓技能成績的評價標準,并與傳統(tǒng)的實訓與考核模式進行效果對比,力求為我校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探索客觀而有效的實訓與考核模式。
隨機抽取我校2013級兩個護理班,分別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66人,均為女生;對照組69人,其中女生59人,男生10人。兩組護生在入學年齡、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理念灌輸 開課前,任課教師向護生講解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方法及意義,取得護生的理解和配合。
1.2.2 分組 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分成22個小組,每組3~4人,每組選1名富有責任心、協(xié)調(diào)能力強的護生作為組長,負責本小組成員的學習管理。
1.2.3 考核項目 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在第2、3學期開設護理學基礎課程,本研究選擇在第3學期進行,考核項目為肌肉注射法、靜脈輸液法、導尿術。
1.2.4 實施方法(1)實驗組采用小組合作式實訓與考核模式,采取“教師示教—護生以小組合作方式練習—教師輔導、糾錯—考前強化—以小組形式進行課后練習、觀看校本實訓視頻—小組考核”的教學模式。根據(jù)中職生的學習能力及特點,我們在考前強化階段引入案例教學,各小組由小組長進行分工,小組成員根據(jù)病例擬出操作要點,1人扮演護士并進行操作,1人扮演病人并進行操作點評,由主講教師、輔助教師和實驗教師進行檢查和糾錯,并督促護生課后輪流練習。在3項技能訓練完后即考,即“一操作一考核”??记皟芍苡蓪嶒炇医處熃y(tǒng)一安排練習時間,每個項目練習4次即進行考核。采用抽簽方式各小組選取1名護生進行考核,小組成員均現(xiàn)場觀看,但不可提醒,考核結束后護生自評、教師點評。將參與考核的護生的3次平均成績作為該小組每位成員的最終技能操作成績,滿分為100分,70分達標;不達標的小組全體成員利用課余時間繼續(xù)練習2~3次再考核,并將考核成績作為該小組本項操作的最終成績。
(2)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與考核模式。與實驗組不同的是對照組護生分組練習,并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實訓和考核。
以3項技能成績及期末技能成績作為評價指標。
參考江智霞等[2]制訂的護理專業(yè)綜合性實驗考核指標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查問卷的設置,包括對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溝通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互助精神等職業(yè)綜合素養(yǎng)等方面的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135份,回收有效問卷13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本研究采用的是曾應用于香港地區(qū)的Schwarzer和Jerusalem編制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的中文版本,已在國內(nèi)廣泛應用。該量表共10題,全部為正向題,采用4分制評分[3],得分越高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強。由專人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生發(fā)放量表,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用語。
(1)實驗組靜脈輸液、導尿術的成績及期末考核成績較對照組高(P<0.05或P<0.01),肌肉注射成績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各項成績及期末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各項成績及期末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n=66)對照組(n=69)t P肌肉注射83.95±6.21 81.51±8.93 1.855>0.05靜脈輸液86.41±3.87 82.09±7.29 4.329<0.01導尿術86.70±4.30 84.42±7.63 2.147<0.05期末考核成績86.03±3.12 83.51±5.54 3.295<0.01
(2)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增強護生的實訓效果,也有助于護生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n(%),人]
(3)調(diào)查結果顯示,實驗組較對照組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s,分)
t P自我效能感得分實驗組2.64±0.50對照組2.56±0.432.1180.034
中職護理學基礎是以基本技能操作為主要內(nèi)容的課程,其實訓內(nèi)容多、教學時數(shù)有限,加上我校師生比例失衡,實驗室空間相對不足,教師無法在單位時間內(nèi)對每位護生進行逐一指導糾正,因此在實訓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發(fā)揮護生的主體作用,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合理利用實訓空間,使教學活動不再僅僅限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而是延伸至護生與護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共同掌握知識[4]。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靜脈輸液、導尿術的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但肌肉注射成績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分析認為,肌肉注射項目為第一個考核項目,小組成員間默契度不高,加上此操作相對簡單、易于掌握,因此兩組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總體來說,小組合作式學習可增強護生的實訓效果。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76%以上的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主動性,91%的護生認為提高了技能操作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合作式學習的過程中,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辯證思維和發(fā)散思維,使護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由于小組成員間成績的關聯(lián)性,使小組成員更加關注小組整體的護理操作技能水平,督促自己主動訓練,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助于掌握護理專業(yè)基礎知識,提高護理操作技能水平。在實訓中,小組成員根據(jù)病例互換角色進行練習,對病人的需求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練習時融入人文關懷的理念,提高了護生對醫(yī)院護理的感性認識,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5]。因此,實驗組護生對“尊重生命,有責任感”的認同度最高,達97%,85%的實驗組護生對注重人文關懷持肯定態(tài)度;而對照組在練習和考核時均是個人完成,缺乏對病人角色的體驗,因此認同感較低。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對有疑問的操作步驟,強調(diào)護生在不違反操作原則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中去發(fā)現(xiàn)、在合作中去分析、在合作中去解決,這有助于提高護生的應變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使護生的整體素質(zhì)得到全面提升。
自我效能感是認知心理學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它影響著人們做出的選擇、對活動付出的努力、在面對逆境表現(xiàn)出的毅力和韌性[6]。在實驗組中,有83%的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師生間的交流,91%的護生認為提高了溝通交流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每位成員都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并從他人的發(fā)言中汲取精華、學到知識。當觀點不同時,小組成員需查找資料,列出理由與依據(jù)說服對方,或是整合現(xiàn)有的資料,歸納出更令人信服的結論。通過合作性學習,可以建立更有效的對話機制,更注重溝通、交流,促使每一位成員都勤于思考,敢于提出質(zhì)疑,其他相對不積極的成員也會被帶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得出更科學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護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7]。
本研究證明,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可行,此方法在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的同時增強了護生的實訓效果,提高了護生的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并促進了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符合我校實訓教學的實際需要,值得推行。
[1]陳洪淵.實驗教學是造就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搖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8):1-3.
[2]江智霞,吳宗德,權明桃,等.護理專業(yè)綜合性實驗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3):1-3.
[3]Angel B F,Duffey M,Belyea M.An evidence—based projecfor evaluat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knowledge acquisitionand critical thinking performance in nursing students[J].JNurs Educ,2000,39(5):219-228.
[4]陳運香,趙嘉.以團隊為基礎的考核改革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17):1582-1583.
[5]高敏,常紅娟,朱明明,等.小組合作式學習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3,30(2):155-157,160.
[6]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n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7]陳俐娜,楊露霖,宋冰冰,等.合作式學習對培養(yǎng)護理本科生綜合能力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8(4):478-480.
G526.5
B
1671-1246(2015)20-0060-02
2014年海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專項課題(QJH125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