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開設英語演講課有其必要性,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交際過程中的語言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審美、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傊?,開設英語演講課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能力。
【關鍵詞】英語演講課 大學生 綜合能力
一、引言
演講是指演講者面對廣大聽眾,以口頭語言為主要形式、非口頭語言為輔助形式,就某一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闡說某一事理,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實的社會活動過程 (雷曉東2011)。演講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溝通手段, 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英語演講課,因為演講有助于提高交際過程中的各種語言運用能力。成功的演講, 不僅能有效地傳達演講者想要表達的信息, 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還能展示演講者的信心和決心, 讓聽眾產生共鳴,對培養(yǎng)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能勝任多種語境的復合型人才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
二、高校開設英語演講課的必要性
如今進入到大學學習的學生已經接受了小學中學近十年的英語學習,詞匯量豐富,閱讀面較廣,基本具備了使用英語查資料寫講稿的能力。但由于目前的應試教育,他們的英語學習僅限于讀和寫,特別是口語還停留在模仿和應付口語考試的層面。從語言表現(xiàn)形式來看,有的學生雖然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或對某一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對話題的討論只是泛泛而談,缺乏深度,邏輯性較差。大部分同學更缺乏在特定場景下進行系統(tǒng)、連貫性發(fā)言及組織語言的能力,缺乏必要的口語表達技巧和策略。
自2007年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大部分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常常采取大班主講讀寫課,小班主講聽說課,同時配合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作為未來人才的各類高校學生,除了掌握專業(yè)技能和知識,更要注重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必須具備縝密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些能力與英語學習是相輔相成的。英語演講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今后的論文撰寫、答辯、畢業(yè)工作面試等各種實際交流活動都有很大幫助。
三、英語演講課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英語演講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
突出閱讀寫作先行,聽說有力結合。閱讀是英語演講前期準備工作的基礎。閱讀的過程既是積累、占有資料的過程,也是獨立思考、構思撰文的準備過程。當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演講活動中,構思準備演講的內容時,首先會主動地搜索、收集大量的信息、資料和演講素材;同時對收集到的資料和信息進行精讀,加工和處理,找出重點,這個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成功的演講離不開好的演講稿。演講稿寫作邏輯性強,一般包括選擇話題、收集材料、分析聽眾、確定具體目的和組構中心思想、制定提綱等步驟。在撰寫稿子時,還要學會將演講稿的主要材料、觀點、事例層層展開,確保讓觀眾跟上自己演講的思路。學生的演講稿要經過多次寫作、修正和潤色,而正是這一過程可以使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得以提高。
英語演講課上的“說”是指使用較為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某種情感的口頭表達,是口語課的提高與升華。因此,在英語演講訓練中,應把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放在首位。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語音基礎,做到發(fā)音正確、音調標準、重音規(guī)范、音量合適,通過清晰的詞句、恰當?shù)男揶o、正確的語法,使學生的口語具備完整表達意思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學生,根據(jù)演講的內容,調節(jié)語調的高低、語氣的強弱、語流的緩急、語音的頓挫等技巧,使學生的口語具備完美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
英語演講課上的“聽”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指學生作為演講者時要注意聆聽并感知觀眾席上反饋的聲音,以及仔細傾聽聽眾的提問,以便對提問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二是指作為聽眾的一員要認真聆聽發(fā)言人的講話。在演講課堂上任何一個學生都身兼講者與聽者的雙重角色,而后者的難度絲毫不亞于前者。一個優(yōu)秀的演說者通常是一個出色的聽者,因為傾聽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同時,我們在傾聽他人的演講時,會對演講人的信息和觀點進行過濾,思考自己贊同什么,反對什么,應該如何向演講人提出不同意見等。
(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潛伏于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之中,但只有在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被激活。多年來,我國的英語教學強調語言技能的訓練和對書本現(xiàn)有知識的記憶,卻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缺乏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應該更多地激勵學生思考,英語演講課是語言實踐課,大量的語言實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學生準備演講時,要了解目的和語境,要從生活中獲取大量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把生動、具體的事例引入到演講中,增強演講的感染力。這無疑對挖掘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和提出見解的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進行這樣的操作,不僅拓寬了學生們的思維空間,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邵守義等認為,演講審美能力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演講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演講美,一是指聽眾運用美學標準評判欣賞演講美。我們只有懂得了什么樣的演講是美的,才有可能遵循美的規(guī)律去創(chuàng)造演講美與欣賞演講美。
演講美的構成因素大體分為言語類和非言語類兩種。言語類包括內容美、語言美、聲音美,非言語類則包括儀態(tài)美、視覺輔助材料美等。在英語演講課上,要培養(yǎng)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審美標準,學會去創(chuàng)造演講美,欣賞演講美,特別是學會運用美的語言去傳達真實的信息和美好的情感。這種在課堂上學會的審美能力也必將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樹立終生學習理念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社會里,教師已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只有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堅持學習的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公共英語演講課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解決求職求學問題的能力,其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注重學習過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注重培養(yǎng)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理念。
(五)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在一些公開場合,很多學生語言表達不清、欠缺溝通能力。這些緊張狀態(tài)都是缺乏經驗的演講者的共同體驗,也是演講者缺乏自信心的表現(xiàn),這些恰恰是演講課要幫助學生解決的演講心理素質方面的問題。學習演講策略并反復演練可以大大提高演講者的自信心。學生對演講的恐懼主要源于演講經驗的欠缺和對演講效果的擔心。每個演講者都希望自己的演講能打動聽眾,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害怕由于緊張忘詞或自己的表情、所使用的語言等不當被觀眾笑話。針對以上問題,教師一要幫助學生樹立這樣的觀點:緊張情緒是正常的;二要幫助學生找到正確應對緊張情緒的方法。
四、結語
在充滿挑戰(zhàn)的就業(yè)市場和日漸頻繁的國際交流中, 通過英語演講課的教學來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讓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社會造就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 張慧(1979—)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講師, 研究方向:第二語言教學 語言學。)
【參考文獻】
[1] 雷曉東. 論高校開展英語公共演講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2).
[2]馬壯寰. 演講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127.
[3]顧曰國.西方古典修辭學和西方新修辭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0(2).
[4]張春敏. 英語公眾演講教學與高校學生能力素質培養(yǎng)探究[J]. 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1(2).
[5]邵守義等. 演講學教程[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