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貽照
·康復醫(yī)療·
綜合性肺康復治療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影響的評價
林貽照
目的 探討針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觀察選擇綜合性肺康復治療后對肺功能產(chǎn)生的影響。方法 106例穩(wěn)定期COPD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3例。對照組選擇門診取藥治療的方法;觀察組選擇綜合性肺康復治療的方法。對比兩組COPD患者在肺功能以及血氣分析等方面表現(xiàn)出的差異。結果 兩組穩(wěn)定期COPD患者完成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 在肺功能以及血氣分析兩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 臨床選擇綜合性肺康復治療的方法, 能夠將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患者的血氣分析進行有效改善, 進而將穩(wěn)定期COPD患者的生存質量有效提高。
綜合性肺康復治療;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肺功能
當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例數(shù)表現(xiàn)為逐漸增加的趨勢, 并且此種疾病的死亡率也表現(xiàn)為一定程度的上升。當前針對此類患者, 臨床尚未研究有效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1]。為了總結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進行治療最佳療法, 本文主要針對本院收治的穩(wěn)定期COPD患者, 臨床選擇綜合性肺康復治療方法完成干預后, 最終患者的肺功能獲得顯著改善, 現(xiàn)將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106例穩(wěn)定期COPD患者, 均滿足COPD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3例。觀察組中男33例, 女20例;年齡59~71歲, 平均年齡(61.2±4.9)歲;對照組中男36例, 女17例;年齡55~75歲, 平均年齡(63.2±5.1)歲。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治療方法 針對患者首先要求其進行體能鍛煉、進行呼吸肌鍛煉、對患者實施氧療以及對患者給予營養(yǎng)支持等。用藥療程為6~8周。
1.2.1.1 對患者實施上肢鍛煉 要求患者做兩上肢繞圈動作, 30圈/min, 1次/d, 5 min/次開始進行鍛煉。之后將鍛煉時間增加至20 min/次, 觀察患者是否表現(xiàn)出氣短以及肌肉疲勞的情況, 如果表現(xiàn)出需要禁止對患者增加負荷[2]。
1.2.1.2 對患者實施下肢鍛煉 每天要求患者步行, 起初時間為10 min/d, 之后每周增加5 min的步行時間。最終為20 min/d。觀察患者是否表現(xiàn)出氣短以及肌肉疲勞的情況,如果表現(xiàn)出需要禁止對患者增加負荷[3]。
1.2.1.3 對患者實施呼吸肌鍛煉 要求患者選擇舒適體位,將全身肌肉有效放松, 一手置于腹部, 一手置于胸部, 閉嘴用鼻吸氣, 此時因為吸氣使得腹部手抬起, 之后要求患者將嘴唇縮起, 保持吹口哨形狀, 此時口部緩慢呼氣, 因為呼氣使得腹部手凹下。胸部手未表現(xiàn)出動作。起初次數(shù)為2次,為了避免患者表現(xiàn)出不適感, 之后需要將次數(shù)增加, 最終為3~4次/d, 3~10 min/次。
1.2.1.4 對患者實施心理輔導以及行為輔導 COPD患者因為內心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狀態(tài), 從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對此針對患者在實施呼吸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 需要配合實施心理護理以及實施行為護理, 要求患者樹立疾病治療的信心。
1.2.1.5 對患者實施氧療 針對氧分壓<60 mm Hg(1 mm Hg =0.133 kPa)的患者, 需要每天進行氧療, 控制吸氧時間為12~15 h/d, 控制氧流量為0.5~2.5 L/min。
1.2.2 對照組治療方法 針對患者主要選擇門診取藥治療的方法。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穩(wěn)定期COPD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進行比較, 在肺功能以及血氣分析兩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對比發(fā)現(xiàn), 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的臨床對比 ()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的臨床對比 ()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1秒鐘用力呼吸量:FEV1;1秒鐘用力呼吸量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FEV1(L) FEV1/FVC(%)觀察組 53 治療前 1.11±0.21 52.41±6.69治療后 1.47±0.28ab 58.41±7.46ab對照組 53 治療前 1.12±0.22 51.66±6.06治療后 1.23±0.25a 53.65±6.26a
表2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的臨床對比 (, %)
表2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的臨床對比 (, %)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PaCO2 PaO2觀察組 53 治療前 7.09±1.50 9.08±1.30治療后 6.93±1.46ab 9.05±1.12ab對照組 53 治療前 7.82±1.49 9.20±1.30治療后 5.92±1.42a 11.06±1.96a
針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 其自身肺功能表現(xiàn)為顯著下降,患者臨床表現(xiàn)出呼吸困難的癥狀, 患者的生存質量表現(xiàn)為一定程度的降低。針對穩(wěn)定期治療過程中將患者的肺功能進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中, 通過對患者給予綜合性肺康復治療干預,獲得顯著效果。通過對患者實施呼吸肌鍛煉, 使患者的氣道內壓表現(xiàn)為顯著的升高, 將患者的氣體交換進行有效改善;通過體內鍛煉將患者的呼吸肌功能進行有效改善, 將患者的肺換氣功能以及肺通氣功能進行有效改善;對患者給予心理行為干預, 能夠將患者的治療信心有效提高, 從而將患者的肺功能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 針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 臨床治療方法選擇綜合性肺康復治療, 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氣分析, 最終顯著提高穩(wěn)定期COPD患者的生存質量。
[1] 郭瑞斌, 溫勵志.綜合性肺康復治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穩(wěn)定期的療效觀察.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3(9):1192-1193.
[2] 陶萍, 盛愛萍, 應延風, 等.肺康復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六分鐘步行距離的影響.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4, 14(6):80-83.
[3] 張英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病人的康復治療.臨床肺科雜志, 2011, 16(7):1112-11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201
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