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雪婷
探討安全型留置針在急診搶救中的應用
居雪婷
目的 探討安全型留置針在急診搶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1000例急診搶救病例隨機分為A、B兩組, 各500例。分別以安全型留置針(A組)、普通留置針(B組)建立靜脈通路, 對兩組的穿刺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A組的誤傷率低于B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B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安全型留置針在建立靜脈通路時穿刺操作簡便, 并能降低誤傷率及靜脈炎發(fā)生率, 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值得在急診搶救中推廣應用。
靜脈留置針;急診搶救;安全
急診患者起病急、發(fā)展快、病情重、病種、病因復雜,護士需要迅速處理急危重患者。為患者快速建立暢通的靜脈通道, 及時補充血容量, 及時給藥及留取血標本, 是搶救成功的基本保障。在搶救操作中, 護士針刺傷時有發(fā)生, 急診護士是發(fā)生針刺傷及感染和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yè)群體[1]。安全型留置針是一種方便、安全、舒適的新型靜脈穿刺工具,它不僅能避免護士操作中誤傷的發(fā)生, 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本科自2010年使用安全型留置針, 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來本院急診輸液患者1000例, 隨機分為兩組, 各500例。A組年齡20~85歲, 平均年齡(35.80±14.03)歲, 男性患者比例60.67%;B組年齡22~88歲, 平均年齡(34.57±15.26)歲, 男性患者比例62.55%。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穿刺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兩組均使用美國 BD 公司提供靜脈留置針, 根據患者的病情、性別、年齡及血管的情況分別使用20~24 G留置針。
1.2.2 穿刺部位選擇 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血管。避免在關節(jié)及破損皮膚穿刺。對于多發(fā)傷患者盡量選取肘正中靜脈、頭靜脈或者頸靜脈等大靜脈。
1.2.3 穿刺方法 ①B組按常規(guī)消毒、操作方法進行操作穿刺[2];②A組穿刺前消毒皮膚, 直徑范圍≥8 cm, 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針翼, 多點面朝外, 拇指和無名指固定白色連接座, 右手順時針轉動針芯360°, 松動針芯, 將針尖斜面朝向左, 繃緊皮膚, 左手拇指和食指夾緊雙翼以15~30°直刺靜脈上方, 見回血后降低角度, 再沿血管平行進針約0.2~0.3 cm, 用食指和中指水平固定兩翼, 拔出針芯0.4 cm, 右手再將套管全部送入血管, 右手拔出針芯啟動針尖保護系統, 針尖全部縮到保護套內, 并無法回復, 其表面不留殘血。用3 M透明貼膜固定留置針, 牢固后, 旋緊肝素帽連接輸液器進行輸液。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靜脈炎發(fā)生率、誤傷率、滲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輸液成功率 98.8%, 靜脈炎發(fā)生率1.8%, 滲漏率1.2%, 誤傷率為0, B組輸液成功率86.0%, 靜脈炎發(fā)生率3.8%,滲漏率2.2%, 誤傷率為3.8%。對兩組患者輸液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與誤傷率進行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穿刺效果比較[n(%)]
3.1 保持靜脈通暢是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的關鍵 即可以確保及時給藥補液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急診患者中有許多會意識不清、情緒激動、病痛難忍、躁動或者多處轉運, 如行B超、CT、MRI檢查、轉送病房等途中容易出現靜脈留置針滲漏、脫落等突發(fā)情況, 因此對持續(xù)靜脈通暢有很高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急診危重患者搶救的順利進行。若病情變化,靜脈不通暢, 反復穿刺既加重患者痛苦增加耗材浪費又增加護士工作量。一旦延緩急救, 無法及時搶救用藥就會引發(fā)醫(yī)療糾紛[3]。
3.2 安全型留置針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安全型留置針在設計上更人性化, 主要表現為針尖斜面可減少穿刺時對局部組織的損傷和疼痛, 使穿刺更加溫和舒適, 最大限度降低穿刺時皮膚穿刺損傷, 從而減輕患者局部疼痛感。其針頭柔軟,管徑粗, 不易堵塞, 且BDSaf-T-Intima(防刺傷留置針)使用BDVialon材質, 柔軟、生物相容性高, 使導管在血管內呈漂浮狀態(tài), 減少了導管對血管壁的刺激。安全型靜脈留置針導管表面光滑, 更容易進針, 使穿刺成功率高, 減少反復穿刺導致血管內膜損傷。
3.3 安全型留置針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誤傷(針刺傷)是侵害護士和醫(yī)療工作者的一種嚴重的職業(yè)危害, 護士是發(fā)生針刺傷及血液傳播的高危人群。在急診搶救中由于環(huán)境比較緊張、病情急, 患者的血管彈性不好, 護士在操作時極易疏忽或針頭處理不當, 都可以發(fā)生針刺傷。國外報道這一危險發(fā)生比率接近10%[4]。安全型留置針其套管針針芯尖端帶金屬保險夾, 針芯從導管內拔除時可自行回縮封閉針尖, 即可避免針尖外露造成針刺傷。本文中自使用安全靜脈留置針后未發(fā)生一例針刺傷, 而普通靜脈針的尖端鋒利且無特殊保護裝置, 針刺傷事件時有發(fā)生??梢娛褂冒踩糁冕槣p少了護士職業(yè)暴露的危險與古滿等[5]的研究結果相似。
3.4 安全型留置針降低靜脈炎發(fā)生率, 延長留置時間 A組中靜脈炎發(fā)生明顯低于B組, 可能是由于安全型隔離塞部分改良處理, 穿刺成功后撤出針芯更加順暢容易, 避免刺激血管內壁, 減輕了對血管壁的損傷。
綜上所述, 安全型留置針用于急診搶救中效果顯著, 提高了護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了誤傷率、滲透率、靜脈炎發(fā)生率, 增加了留置時間, 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同時保障了護士的職業(yè)安全, 值得在急診搶救中推廣應用。
[1] 馬艷.感染科護理人員發(fā)生HIV針刺傷的原因及安全防護措施.西南軍醫(yī), 2011, 13(3):543-544.
[2] 王亞玲.安全留置針與普通留置針安全性比較.護理學雜志, 2006, 21(21):17.
[3] 葉秀坤, 蔣曉紅, 陳婷.靜脈輸液護理糾紛原因分析及對策.現代臨床護理, 2010, 9(4):40-42.
[4] Kable AK, Guest M, MeLeod M.Organizati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nurses' perceptions of workplace risk associated with sharps including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nurses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Nurs Health Sci, 2011, 13(3):246-254.
[5] 古滿, 趙慶華.2018例安全留置針應用的臨床評價.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05, 21(18):2418-241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170
2015-03-20]
210029 江蘇省省中醫(y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