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玲 許瑩瑩
預見性護理指導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
侯慧玲 許瑩瑩
目的 觀察和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和臨床效果。方法 64例骨科患者, 根據(jù)患者的意愿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2例, 對照組實施臨床基本護理, 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研究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臨床作用。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1.88%(7/32),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3.75%(14/32);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14.2±5.8)d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5±6.7)d;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6.8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25%,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骨科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 效果顯著, 不但能減少并發(fā)癥, 還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實施預見性護理以來患者滿意度較高, 該護理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值得推廣使用。
預見性護理;指導;骨科護理
骨科學又稱為矯形外科學, 是外科領域中一門形成較早、范圍較廣、發(fā)展較快的學科。除了頭部以外, 身體所有的骨骼、肌肉系統(tǒng)的損傷和疾病, 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如脊髓、周圍神經(jīng)、周圍血管的損傷, 都屬于骨科的診斷治療范疇。依據(jù)骨科工作特點, 加強??谱o理管理及新業(yè)務、新技術的管理, 才能適應現(xiàn)代骨科學的進一步發(fā)展[1]。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本院骨科治療的患者64例, 進行護理干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本院骨科治療的患者64例,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2例, 其中觀察組男17例, 女15例, 平均年齡(26.4±3.8)歲;上肢骨折14例, 下肢骨折12例, 脊椎骨折3例, 腰間盤突出1例, 頸骨折2例。對照組男18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27.4±3.5)歲;上肢骨折16例, 下肢骨折10例, 脊椎骨折2例,腰間盤突出2例, 頸骨折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臨床基本護理, 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 具體如下。
1.2.1 指導患者及時恢復功能鍛煉, 目的是恢復局部肢體功能和全身健康, 防止并發(fā)癥, 使手術達到預期效果。一般術后鍛煉可分為3期:①初期:術后1~2周, 在醫(yī)護人員的輔助下, 活動量由輕到重, 幅度由小到大。②中期:從手術切口愈合、拆線到去除牽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時間, 可根據(jù)病情需要, 在初期鍛煉的基礎上及時增加運動量、強度、時間,并配合簡單的器械或支架輔助鍛煉。③后期:加強對癥鍛煉,并配合理療、按摩、針灸等, 使肢體功能盡快恢復。
1.2.2 鼓勵患者早期床上運動, 手拉吊環(huán)、抬高身體, 增加肺活量及促進循環(huán), 防止肺不張、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2.3 制定各項??圃\療技術規(guī)程:①小夾板固定與護理;②石膏繃帶術與護理;③牽引術與護理;④人體力學與骨科護理;⑤支具的應用與護理;⑥特殊檢查前后護理;⑦骨科患者的心理護理;⑧骨科患者的營養(yǎng)護理;⑨骨科患者的康復護理;⑩新業(yè)務、新技術的護理。護士在進行各項??萍夹g操作時, 應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保證各項??铺幹冒踩行? 防止差錯及潛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2.4 培養(yǎng)護士心理護理技巧, 善于使用美好語言、避免傷害性語言。護士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 要善于使用美好的語言。如禮貌的稱呼、溫和的語調(diào)、清晰的語音、準確的語法、優(yōu)美的語言。避免使用傷害性語言, 如訓斥、指責、威脅患者。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1.88%(7/32),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3.75%(14/32);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14.2±5.8)d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5±6.7)d;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6.8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25%,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fā)癥及患者滿意度比較(n, %)
骨科患者長時間制動或臥床, 患者的飲食、便溺、運動、娛樂都在床上, 所以病床要適應骨科疾病的特點, 以實用、牢固、舒適、安全為原則[2]。骨科患者臥床時間長, 床面過軟使身體下陷;容易引起屈髖畸形;床面高低不平, 身體陷在凹內(nèi)不能自由向床頭或床尾滑動, 會影響牽引治療效果。因此, 骨科患者不宜睡彈簧軟墊床, 以硬板床為好,床上鋪褥墊, 以保持舒適, 預防發(fā)生褥瘡。常用骨科病床有:①帶洞木板床;②牽引床;③近年國外生產(chǎn)的電動控制多功能床[3]。
在臨床護理觀察過程中, 護士往往受觀察出的某種感覺、表象、概念、心理狀態(tài)的啟發(fā), 并根據(jù)病情(或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 而聯(lián)想到其他相關變化, 即由已知推導出未知。由此護士是可以作出科學性的預見和可能發(fā)展的導向, 這就是預見性護理指導[4]。頸髓損傷高位截癱患者、骨牽引患者、老年骨折患者、關節(jié)置換及其他大手術后患者。
綜上所述, 在骨科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 效果顯著,不但能減少并發(fā)癥, 還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實施預見性護理以來, 患者滿意度較高, 該護理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使用。
[1] 惠豐荷.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思路.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32):345-346.
[2] 何曉紅.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36):170-171.
[3] 魏曉珂.探討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中國處方藥, 2014(5):133.
[4] 徐愛敬.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 2014(10):159-16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148
2015-03-09]
463200 確山縣人民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