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梅
概念教學一般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和系統(tǒng)化等幾個不同的階段,這是從學生對概念的認識過程來理解概念的教學過程。我們研究的“差異發(fā)展”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形成相對固定的結構流程,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其中,預學環(huán)節(jié)的要素是“診斷”。課前,教師采用不同的方式測查學生差異,調整教學目標;課始,學生開展預學活動,彌補認知基礎,減少初學的障礙。概念教學中,“預學”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合適的預學內容,可以為概念的正確理解與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預學,從概念的外延出發(fā)
案例:《圓的認識》。
課前,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前測,具體情況如下:
課始教學片斷: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師:有一個圖形比較特殊,它是誰?
生:圓。
師:與其他圖形相比,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生:沒有角,邊是曲的。(板書: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師:在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物體上有圓?
學生自由回答,課件出示從物體上找到圓的過程。
出示球體。
師:這個圖形是圓嗎?為什么?
生:不是,圓是平面圖形,不是立體圖形。
師:你能從球上找到圓嗎?
生1:從正面看到的畫一下就是圓。
生2:把它從中間平均分成兩份,切口處就是圓。
……
讓學生正確、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概念教學的首要目標。圓的概念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后續(xù)學習影響較大。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對圓有了初步認識,加之生活中比較常見,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積累。從前測結果看,大多數學生能找到生活中的圓、能借助身邊的物體畫圓。因此,從“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開始預學,激活了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和活動經驗。對于圓的特殊性的追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找生活中的圓時,通過動態(tài)的演示和對球體的突出處理,一方面,進一步凸顯了圓是平面圖形的特征,另一方面,從概念的外延引入可以促進學生對概念內涵的理解。
二、 預學,從概念的基礎出發(fā)
案例:《認識11~20各數》。
課前,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了前測,具體情況如下:
課始教學片斷:
出示1根小棒。
師:這是1根小棒,是1個一,(接著出示2根小棒),現在有幾個一?
生:有2個一。
師:像這樣1個一1個一地數,你會嗎?一起接著數。
生:3個一、4個一、5個一……10個一。
師:一共數了幾個一?
生:10個一。(板書:10個一)
師:你能像這樣數出10根小棒嗎?
學生數小棒、擺小棒。
師:為了計數方便,當數到10根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捆成一捆(教師示范)。請大家像老師這樣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困難的可以請同桌幫忙,也可以請老師幫忙。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請捆好的同學舉起來。
師:一捆小棒可以看成一個整體,就是1個十。(板書:1個十)
師:一捆是由幾個一根捆成的?
生:一捆是由10個一根捆成的。
師:那么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0個一就是1個十。(完整板書:10個一是1個十)
師:反過來1個十就是?
生:10個一。
師:一和十都是計數時常用的單位,下面我們就借助一和十來認識更大的數。
……
弄清學生掌握了哪些已知概念是未知概念學習的基礎,是概念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認識11~20各數時,正確理解計數單位“一”和“十”是前提,也是認識更大數的基礎。從前測結果看,學生對數序掌握得很好,部分學生對“一”和“十”只停留在表面的認知基礎上,有些學生還不能理解。正是因為這樣,預學時,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大,充分感受到有幾個就是幾個一。接著,借助捆小棒的操作,使學生明確數到10個一時,可以湊成1個十,為后面學習11~20數的組成做了準備。直觀的演示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學生在捆的操作中,親身經歷了“10個一是1個十”的形成過程,加深了對兩種不同計數單位的理解。
三、 預學,從概念的本質出發(fā)
案例:《認識比》。
課前,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前測,具體情況如下:
課始教學片斷:
出示:2÷3=( ? ?)∶( ? ?)=( ? ?)
師:這是我們前測的題目,你是怎么填的?
師:2÷3,這部分是什么?
生:這部分是除法算式。(課件出示:除法)
師:■這部分呢?
生:是分數。(課件出示:分數)
師:中間的部分呢?
生:比。(課件出示:比)
師:關于比,你想了解哪些知識?
生:什么是比?比用來表示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比 (板書課題:認識比)
……
概念教學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知識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使學生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比是由一個前項和一個后項組成的除法算式,只不過把“÷”改成了“:”,比的本質就是兩個數相除。從前測結果看,學生對未學的比的相關知識沒有什么概念,這是正常的。從分數的意義過渡到比,部分學生還是能根據自身的經驗和數感來正確填寫,但這只是一種粗淺的形式模仿,大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有關比的知識。因此,預學時從前測的題目入手,既可以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又可以體會到比是有其特殊性的。接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困惑,提出問題并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