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曉磊
護理學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護生護理技術操作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院校其理論與實驗學時之比約為1∶1.3[1],僅靠計劃實驗課堂內(nèi)的時間遠遠不足于達到單項動作技能的熟練,要加強實踐教學效果,必須加大實驗教學力度[2]。為提高護理學實驗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操作技能的理解與記憶,我校將微課教學應用于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從我校2012級護理本科班級中隨機抽取兩個班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77人,對照組81人,兩組實驗課及理論課教師配備無差異,學生年齡、性別構成比、教育背景、基礎理論成績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實驗教學法。試驗組采用傳統(tǒng)實驗教學為主、微課為輔的授課方法,微課教學法如下。
1.2.1 微課內(nèi)容 在多年的護理學課程實驗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少極易產(chǎn)生錯誤的操作動作及知識點,一旦講解不到位,學生理解出現(xiàn)偏差,會影響后續(xù)臨床實踐活動。結合教材中所帶視頻,微課內(nèi)容主要選擇往屆學生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動作及原因解釋、操作中的重點難點。如“清潔衛(wèi)生”一章床上擦浴與“冷熱療法”一章溫水拭浴的區(qū)別;冷療法和熱療法都有消炎止痛、減輕充血等作用,但其作用原理的區(qū)別;不同濃度的乙醇、碳酸氫鈉在臨床中的應用;導尿術中腹股溝與大陰唇解剖位置區(qū)別、容易跨越無菌區(qū)的錯誤動作、導尿成功后尿管的處理方法等細節(jié)。
1.2.2 教學設計 利用學校網(wǎng)絡課程建設平臺,試驗組學生可觀看標準視頻、實驗課錄制視頻、相關教案、課件及教師點評、學生反饋等內(nèi)容。教師將教材中所帶標準視頻標注腳本,對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進行解釋,微課視頻大多10min左右,告知試驗組在實驗結束后觀看并可提問,教師定期在網(wǎng)絡平臺上答疑,學生也可下載視頻到各自的電腦或手機上瀏覽;同時在實驗課堂上有計劃地錄制教師、學生實驗操作的視頻,學生可分析其中錯誤動作,以小組形式討論并上交意見作為平時形成性評價成績。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實驗授課方法,即觀看電教—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練習—學生回示—教師總結。
1.3 評價方法 ①實驗考核成績評價,選取導尿術、肌肉注射、靜脈輸液、心肺復蘇作為實驗考核項目,參照《護士崗位技能訓練50項考評指導》[3],對所有學生進行盲法技能操作考核。②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微課教學效果,包括提高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有利于掌握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操作的理解記憶、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增進師生感情。課程結束后發(fā)放問卷77份,有效回收77份。③學生對教師授課效果的綜合評價,采用我校教務處網(wǎng)上評教系統(tǒng)進行評價,評價表滿分為100分,85分~100分為優(yōu)秀,70分~84分為良好,60分~69分為中等,<60分為差。問卷回收后計算優(yōu)良率,即“優(yōu)秀+良好”的百分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主要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兩獨立樣本t檢驗及χ2檢驗。
2.1 兩組學生各項實驗操作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人數(shù) 導尿術 肌肉注射 靜脈輸液 心肺復蘇試驗組 77 81.64±6.86 87.72±7.01 83.97±4.23 79.56±6.26對照組 81 78.59±6.63 80.66±6.73 80.66±5.68 76.04±4.95 t值 2.29 5.68 2.27 4.79 P 0.02 0.00 0.02 0.00
2.2 試驗組學生對微課教學效果的評價(見表2)
表2 試驗組學生對微課教學的評價(n=77) 人(%)
2.3 兩組學生對教師授課效果的評價 試驗組學生對教師授課效果的綜合評價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對教師授課效果的評價
3.1 微課特點 微課是2008年由美國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是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基于某個簡要明確的主題或關鍵概念為教學內(nèi)容,通過聲頻或視頻音像錄制的六十秒課程[4]。國內(nèi)學者認為其核心內(nèi)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并包含相關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學生反饋及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5]。微課特點主要包括:①“微”,時間控制在20min以內(nèi),內(nèi)容要求“小而精”,容量小,可通過多媒體終端設備播放;②情景性,教學地點盡可能地結合課程主題;③廣泛性和互動性[6],學習者觀看視頻不受時間、地點限制。
3.2 微課錄制 教材中所帶標準視頻利用視頻剪切軟件切割為片段素材,將設計好的講解及教學知識運用視頻編輯軟件與之聯(lián)結,使之更準確的表達實驗教學中易錯動作分析及知識點,注意連貫有序、背景一致,不破壞原有視頻畫面[7]。教師、學生實驗操作視頻采用攝像機自行近景拍攝,后期視頻編輯時盡量去除雜音,保證聲音質(zhì)量,在編輯軟件中轉換成rmvb格式。在視頻錄制中認真考慮學生不斷提出的各種問題,有計劃地更新相關材料,不斷總結完善,進行微課升級。
3.3 微課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可加深對實驗操作的理解,更容易體驗重點難點及易錯動作,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其求知欲。劉慧霞[8]研究顯示,微課應用于課程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性;使傳統(tǒng)課堂得以延伸;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實驗課上有些學生會對教師產(chǎn)生畏懼心理,不敢提出疑問,但可以在微課平臺上提出,如學生提問:為什么胸外心臟按壓可以使心搏恢復、人工呼吸吹氣量怎么保證及到達病人肺部的量有多少、如果遇到靜脈穿刺不成功病人打罵該怎么辦、插上尿管病人怎么穿褲子等各種問題。而其他同學也可以同時看到所有交流,可以參與解答或深入提問。這一平臺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促使學生不斷思考,也增加了師生及學生間的交流。
[1]李華偉,董海靜,孫曉燕,等.行動導向教學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教育,2013,13(9):50.
[2]劉小玲.以學生督導的方式加強對開放式實驗室的管理[J].中華護理教育,2008,5(1):23-24.
[3]張春舫,任景坤.護士崗位技能訓練50項考評指導[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26.
[4]關中客.微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5]張一川,錢揚義.國內(nèi)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219):26-27.
[6]吳蟬.關于微課對優(yōu)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3(10):17-18.
[7]余毅.基于微課程模式的資源共享課建設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5(1):34-35.
[8]劉慧霞.微課在護理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1):48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