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偉
探析預見性護理應用在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護理效果觀察
劉莉偉
目的 分析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的護理效果。方法 32例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6例, 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預見性護理, 并對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6.25%、50.0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護理, 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預見性護理;低位直腸癌;結腸造瘺口
直腸癌為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手術根除病灶為臨床上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治療方法[1]。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被普遍應用于低位性直腸癌的治療中。應用該種方式進行治療時, 患者肛門會被切除, 因此在接受治療后, 患者的排便方式會發(fā)生變化。同時, 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會出現結腸造瘺口狹窄、出血、壞死等并發(fā)癥, 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在本次研究中, 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的護理中, 取得良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32例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例, 女12例;年齡37~76歲, 平均年齡(54.5±15.6)歲。按照隨機數據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例。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低位性直腸癌, 且均接受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進行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服務,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服務, 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心理預見性護理。接受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 患者通常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煩躁、恐懼等心理, 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3]。
因此在術前, 護理人員應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幫助患者緩解并消除不良心理。②飲食預見性護理。術后, 護理人員應積極指導患者進行科學飲食?;颊叩娘嬍硲獓栏褡裱偈扯嗖?、低渣、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則。同時鼓勵和監(jiān)督患者多飲水,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③并發(fā)癥預見性護理。當患者存在造瘺口出血癥狀時,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飲水,飲食以低渣食物為主[4]。同時囑咐患者保持造瘺口周圍清潔,積極應用藥物對出血創(chuàng)面進行治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及時對造口袋進行清理, 保持皮膚清潔和干燥。有局部紅腫出現時, 可用皮膚保護膜, 造口護膚粉等護理用品預防性治療,防止造口周圍皮炎發(fā)生。同時, 在手術結束后,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早期開放后擴張造瘺口護理, 應從術后1周開始,將涂抹石蠟油的小指緩慢、輕柔地插入向造口, 插入深度為2~3指關節(jié), 停留10 min后將手指緩慢拔出。該護理操作實施2次/d, 實施3個月后改為1次/d。實施該種預見性護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患者發(fā)生造瘺口狹窄。此外, 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需加強對患者的臨床表現及癥狀進行巡視, 尤其要積極對患者腸管黏膜水腫情況進行觀察。當發(fā)現患者存在水腫情況時, 應用25%硫酸鎂溶液或10%高滲鹽水進行局部濕敷, 促進水腫得到有效改善, 避免造瘺口腸管壞死。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相應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情況均有明顯好轉, 但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25%(1/16), 對照組為50.00%(8/16),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接受直腸癌根治術后, 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功能均發(fā)生較大變化, 因此需要對患者實施合理的護理服務, 使患者接受治療后的生理及心理功能損害降至最低[5]。對患者實施低位直腸癌根治術的過程中, 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服務, 對患者進行預見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并發(fā)癥護理, 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不良心理, 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 促進治療方案可順利實施并高效完成。同時通過對患者實施并發(fā)癥預見護理, 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改善預后,促進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接受預見性護理后, 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護理, 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改善預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小茶.預見性護理在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護理中的應用.中國處方藥, 2014, 12(9): 130-131.
[2] 魏雪梅, 崔麗君, 馮曉芬.人文關懷護理對直腸癌結腸造瘺口患者圍手術期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護理管理雜志, 2013, 12(12):372-373.
[3] 鐘華, 龐娟.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瘺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8(35):188-199.
[4] 劉春芳, 顧俠, 宋麗萍, 等.直腸癌Miels術后會陰部切口護理方法的改進.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9(26):506-507.
[5] 劉曉鴻, 薛盈川, 陸薇, 等.自我管理教育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8):645-6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49
2015-03-20]
475000 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普外一病區(qū)